分享

一款概念车,将比亚迪推向了媒体热度的最高峰?

 智汇百川 2018-04-27

北京车展的设计新热点?比亚迪E-Seed设计简析。-

以往我们提到比亚迪的车款,往往会对其在电动车领域的深耕赞不绝口,但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对其在设计上的不那么“下本”有些微词。在近些年中国品牌纷纷通过引入国外优势设计资源来“改头换面”的大潮下,比亚迪在设计上的进步确实显得迟缓不少。不过就在今年三月份,比亚迪协新晋加盟的前奥迪设计师艾格正式发布了其品牌诞生以来最漂亮的设计语言“Dragon Face”,并得到了消费者与市场的热切关注。也因此,对于比亚迪未来的设计走向,也成为了消费者与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款概念车,将比亚迪推向了媒体热度的最高峰?

而就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媒体日第一天,比亚迪发布了一款完全没有采用“Dragon Face”语言而改用DUAL BLADE双刀锋设计语言的E-seed。这种变化引发了市场的猜测:是比亚迪对于“Dragon Face”不满意?还是厂商在尝试不同的风格取向,以赢得更大的市场?请跟随汽车头条App一同探索。

设计语言改变的理论基础

交通工具设计语言的初衷,是在不脱离汽车产品之功能性的前提下,赋予交通工具一个既符合审美,又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形态来反映其产品核心特色的一种形式。而电动车作为脱胎于传统内燃机车的一个全新领域,其在布置形式上有着比传统内燃机更为多样性的可能;而同时,也给予了汽车造型设计师们对于造型语言更为大胆、脱胎换骨与标新立异的可能。

比亚迪E-seed便是基于以上前提而诞生的。全新电动车架构让设计师终于有机会顺理成章的摆脱传统内燃机架构的束缚。同时也可以在油电混动的“Dragon Face”设计语言中寻找一条新的设计路子。这便是E-seed概念车的诞生前提。

一款概念车,将比亚迪推向了媒体热度的最高峰?

电动车长什么样之谜

然而电动车究竟应该长什么样?面对突如其来的电动化时代,厂商们仿佛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若以市场接受程度来制约它们的决策与发展方向,那么能够分为两类:保守型与创新型。一部分品牌,诸如自亮相之时就成为爆款的上汽荣威Ei5,便是一个传统旅行车的模样,只是在车头的格栅部分,更换了上汽荣威品牌新能源车的特征。但是以设计师的角度来审视这一变革的大环境的,它们中的大部分则更期望能够借这一机会求变——尝试新的设计语言。

E-Seed的亮相,则恰恰反映了比亚迪设计师们求变的决心。在前奥迪设计大咖沃尔夫冈·艾格的带领下,BYD Design Team敢于突破传统,不拘泥于保守,并做出能与宝马、奔驰和特斯拉设计团队水平相当的新能源概念作品,这是值得推崇并给予好评的。

一款概念车,将比亚迪推向了媒体热度的最高峰?

一款概念车,将比亚迪推向了媒体热度的最高峰?

DUAL BLADE双刀锋设计语

当笔者怀揣着好奇之心走近北京车展比亚迪的站台时,远远便注意到了E-Seed这个大家伙。硬朗且巨大的车身,自然而然地让人产生敬畏,这是一种在小体量车中难以感知到的“震撼力”。其实这也是设计的一部分:当大部分车型,需要依靠型面设计的讨巧来“增强”其产品的“越级”和“大”的属性时,E-Seed则直接毫不吝惜的做了个超大的尺寸,用事实告诉了消费者——比亚迪的产品将不再跟廉价与小型化挂钩,依托更强的产品力与更大的尺寸将带来更高的品牌溢价。

概念车的意义除了告诉观众品牌将来的形象,更是对品牌定位与价值的前瞻性预告。

一款概念车,将比亚迪推向了媒体热度的最高峰?

一款概念车,将比亚迪推向了媒体热度的最高峰?

“DUAL BLADE双刀锋设计语言”读起来看似玄学、拗口,实则就是将两条腰线叠拼在一起。腰线的目的,针对不同的车型存在不同的意义;但对于车身体量最直接、最直观的意义,就是增强车身的层次感;同时在视觉逻辑上,它也可充当分割其上与其下元素的关系,从而更好反映设计师对于车侧设计上的需求。

比亚迪E-Seed的“双刀锋”设计便成功的完成了它的使命。两条从车头向车尾呈上升姿态的腰线叠拼在一起,使车身上部与下部的视觉联系被一定程度上切断;同时在突出的轮眉的“视觉挤压”下,更让参观者感觉到车身侧面的面积巨大,以此增强设计着对于“大”的理解。

头条说:

自从沃尔夫冈·艾格加盟比亚迪设计团队以来,比亚迪在设计风格上的和谐度与设计元素搭配上的娴熟度与日俱增,正逐步向世界先进设计团队靠近。在我们参观比亚迪新车展台时,也看到了不少外方车企的朋友与外媒记者的身影。显然,这是比亚迪设计正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信号。而E-Seed的登场,也可以看做是比亚迪设计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这些喜人的变化,是之前的北京车展所不敢相信的,也让笔者在内的国内参观者对中国设计的崛起增添了更多期待。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汽车设计领域,比亚迪或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有关比亚迪的更多车展新闻,敬请继续关注汽车头条App的相关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