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户口簿里的城镇化,我们不需要!

 qitairen 2018-04-27

近几年,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农转非”运动中,很多人的“身份”发生了彻底转变。


只是这场转变大多体现在“户口簿”上。



年轻人照样去城里打工,老人照样在守在农村管理着农田、带着孩子,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并不清楚,自己作为“城镇人口”已经为城镇化的道路添了一块砖。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时的农村人曾经无比羡慕县城里的亲戚,“机关户口”意味着每月都可以凭证领取到“商品粮”。而现在,城里不仅没有免费的粮食,电费、水费、天然气费、物业管理费都要花钱,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即便如此,去县城买房依旧成为一股不小的风气。很多人都已有一套县城的住房为傲。他们用多年积蓄换回一套县城的房子,然后去更大的城市靠出卖体力还房贷。每年春节,这些年轻人不会在县城的新房里过年,还是要回到农村的家。


县城里几乎没有什么产业,很难为这些年轻人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这意味着,如果在县城定居,他们就无力支撑家庭。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只能让大伙成为“城里的农民”。



有学者表示,“城镇化”并不意味着农民一定要到城市定居,要转换成“城镇户口”。在农村发展产业,让农村具备现代产业基础,再将这些村庄按照城市标准来规划,农民完全可能实现“就地城镇化”,农民生活与市民生活方式没有根本区别。



那些通过流转土地成为“种植大户”农民和在乡镇企业工作的村民,其实和城市里的企业员工没有什么差别。相比那些已经拿到城镇户口但仍生活在农村的“市民”,和那些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到平等公共服务的农民,生活待遇上的“城镇化”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