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图南太极拳四种功解

 winriman 2018-04-27

    近代武术泰斗吴图南大师生于清末武将之家,他的长辈家族成员常出入清王府,对杨禄禅父子在京师及王府教拳的状况更为清楚。由于对杨禄禅宗师太极拳威名的了解,早年吴图南师从杨少侯、吴鉴泉两位太极拳大师,秉承了两家经典绝学,系统地学习了太极拳功,后来又掌握了宋氏家传的拳谱。由于融会贯通,高超拳艺在身,早年在北平体育讲习所、中央国术馆等中国武术研究机构里搞教学工作,后又在中央体育专科学校、西北联大等院校主教国术。新中国成立以后,吴图南大师一直从事武术教研工作,无论是在太极拳艺上,还是在功夫学识上,堪称卓越,故曾被国内外人士誉为“太极泰斗”、“百年太极拳发展见证人”。

                  

  1984年2月,中国武术家协会会长徐才、北京市副市长孙孚凌和统战部等领导一起到文史馆为吴图南大师祝百岁寿辰,并颁发“武术之光”锦旗。同年4月,吴图南大师应邀出席了武汉举行的国际太极拳剑邀请赛,登台表演了太极拳用架并作了《关于太极拳的四种功》的学术报告,科学的划分了修炼太极拳的阶段。可以说吴图南大师的四种功是其太极功功夫体系核心组成部分。下面笔者根据自身习拳的体会,将这四种功进行解读。

  一、着功。吴图南大师讲:“所谓着功,简单地说就是你往我来,一势一用。比如你练搬拦捶,你应该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怎么叫搬,怎么叫拦,怎么叫捶。其他如揽雀尾、单鞭、左右分脚、山通臂等等都是着。着要熟,要运用得很熟练。有了初步着功,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学练太极拳的初步就是熟练掌握各着,也就是拳路各势,但每一着势的练习均需经过艰苦的磨炼。太极拳的练法是先练定式,就是将整个太极拳各着细分为多个标准动作,而每个标准动作要进行六次呼吸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而就是这个学“着”的练法,曾使许多初学者知难而退。

  据吴图南大师《太极拳概述》介绍:“比如揽雀尾分六个动作,按每个动作去练定式。定着不动要定六个呼吸,然后再换势。揽雀尾要用三十六个呼吸,差不多两分钟才能定完。正常人每分钟十八个呼吸,以此类推,全套拳有二百六十八个动作。”恰恰是这个对着势练法,太极拳的标准动作根深蒂固的印入脑际,一旦将这些着式贯穿起来行拳动作舒展而自然到位,规范标准,在实践中运用起来也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如吴图南大师讲假如对方打我一捶,若避开这一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方将要打而刚刚出手的时候,你如何使之变化;一个是对方打出来的,你如何使他的力量达不到自己身上;第三则是已经打到身上了,如何应用内在和外在结合起来的一瞬间,也就是千分之几秒的瞬间,转移对方力之方向,使对手的力折回去,回到自己身上去,使对手力不从心,失去平衡,从而将对手击倒,而这些对于着功的细节熟练运用,均是苦练着法之后的结果。

  二、松功。吴图南大师讲:“一般练太极拳的都讲松,可是究竟怎么松,讲不清楚。我就见过有人练了好多年,自以为松得不错了,可是我一看,不是松,而是懈。太极拳要求松,是松而不懈。所谓松,是指你的四肢、百体、关节、韧带无一个地方不柔和。”

  吴图南大师曾有《松功论》对松功进行概述,同时并有松功练习法其中包括上肢松功、躯干松功、下肢松功及综合松功(顾盼旋松、正反云松、游荡松、抖擞松)的详细练法。

  松功是太极拳习练者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松功练习是长时间静心慢练而来,在慢中寻找身体中的松、静的状态、感觉,在练习的过程中去仔细体会、寻找,不仅要寻找身体内部的松、静,寻找每一个式子里的松、静。在逐渐强化太极拳深度的过程中,将身心放松到自然通透,最终实现松静的境界。在盘拳走架的过程中,头脑宁静祥和,像是一潭清水,清澈透底。逐渐地就能达到内心松静、宁静以致远的境界。太极秘笈《授秘歌》道出的就是这种境界。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讲的是全身达到的是一种忘我松透到无形的境界,而思维也是一片空无,这思维当然包括想象、感慨、梦想和思考等等。一般的人很难做到,不但难以控制肢体,更难以控制思想,但是经过长期的太极松功修炼的就会达到肢体松、通到极致,超然忘我,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境界。那样,太极中的粘黏连随就不是刻意而为,松柔也是条件反射中的一种自然状态了,最终达到如西山悬磬那样的应物自然。也就是吴图南大师常说的“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然后才能达到通体贯串,丝毫无间”的境界。

  三、劲功。吴图南大师讲:“为什么叫劲?就是别于力。力代表一般的力,我管它叫拙力。而劲不同,劲是极活动的东西,它既没有一定的大小、也没有一定的刚柔,但它又刚又柔,又松又紧,又快又慢,又不即又不离。”客观地说,太极拳就不是靠力搏击的功夫,否则就不是太极拳了,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道:“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就是说以太极拳术冠名的拳技很多,虽然姿势动作不一样,归纳起来大部分是强胜弱,力大的胜力小的,手快的胜手慢。这些属于先天之本能,不用后天练习也是这个结果和规律,不是学会用力而后懂劲的作为,所以说太极拳功夫的法宝是劲而非力。《十三势行功心法》讲过同样的道理:“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有力者无气,无气者纯刚。即得乾行健之理。”强调的是太极拳运行开展时主要全在精神,不要将注意力刻意用在气上,凝神于气,气滞则拙力现,骨力外操之力是有限的,而意气沉着,身体松静,气自然收敛入筋骨,劲力自现,刚毅则无坚不摧,这才是太极运行自然规律之理。

  王宗岳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说明劲功是已经到了太极拳功的高级阶段。吴图南大师解读道:“对方一着接一着,连续几着合起来,这时你如果光会着功,就将应接不暇、顾此失彼,这时你就非用劲功不可。劲功就是除去腰脊为主宰之外,其余所有部位都能随机应变,他怎么来,我就怎么变化,在不知不觉之中,收到可用之效。这就是劲功胜过着功的道理。”

  具体到劲功的练习,从定式学着已经就是起始,之后就是太极功的站桩功、弹抖、粘黏、旋腕献桃、搓打、斩钢截铁等等均属劲功范畴。

  四、气功。吴图南大师讲:“我这里指的是太极拳的气功,是太极拳本身的功夫,不是一般所说的气功。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以及《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等谈到气的就有十五六处之多,诸如:气沉丹田、气宜鼓荡、气遍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行气如九曲珠、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等等。可见气在太极拳里是十分重要的。”

  太极拳的气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人们在着功、松功、劲功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的超高级阶段,当各种功夫上身之后还需经过特殊的太极功磨炼,诸如龟趺调息、蝉静听风、大撼山、小撼山、霄壤云泥、左右裕如等等磨炼。太极拳的气功修炼到一定境界方可运气、使气自如。吴图南大师解道:“运气就是把气吸进来,存在丹田;呼气时,以心行气,用意念引导到让它去的部位,慢慢出气。时间久了,它就能按照你的心思去做。运熟了,尽管五脏六腑是不随意肌,通过交感作用,也能听你指挥。这就是所谓运气。进一步是使气。就是说,你让它到哪儿,它就到哪儿;你让它起什么作用,它就起什么作用。这就是使气。通过练我们的气,蓄我们的气,使我们本身的元气跟吃五谷杂粮得到的精微之气,以及天地呼吸之气,融会贯通,合在一起,为我所有用,由内脏到肌肉,由肌肉到腠里,由腠里到皮肤,由皮肤到毛细孔,再由毛细孔把它放出来,延长出来,使这种气达到对方身体,而且使这个气跟对方的气结合到一起,来指挥对方的一呼一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极拳的气。有了这个功就不用顾盼拟合,信手而应,纵横前后,悉逢而击。”这就是太极拳的气功。早年间,吴图南大师有《宗气论》发表在《武当》杂志上,对太极功中的气功进行了详细且科学的解读。

  王宗岳《太极拳论》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功夫就是这样,由最初的按照太极拳招式应用打击对手的着打,到中期的应用太极劲发拿打化的劲打,最终到超高级阶段的应用太极气功的气打、乃至凌空劲神打就是对这句话的诠释。吴图南大师的四种功展现的就是这个阶段过程。


监制:刘洪耀

责编:若愚

编辑制作:刘伟

电话:0719—5223531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41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