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为我国第二大平原,又叫黄淮海平原。分布范围包括京、津二市,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及江苏两省的北部,共涉及7省市,总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平原总面约1/3左右,纬度范围大致从32°N~40°N,经度大致从114°E~120°E。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玉米、棉花及花生的重要产区! 华北平原农田景观 华北平原区位图 华北平原大体分为三段,北部主要由海河、滦河携带泥沙逐渐堆积形成的。主要由海河及滦河中下游平原构成,数千年来,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数十公里不等,如著名的滦河三角洲等。 滦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塑造的主力为黄河,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携带了大量泥沙,流出黄土高原后,由于地势变低,水流放缓,在太行山的东南麓形成了大面的冲积扇平原!由于河床的抬高,经常决堤改道,形成了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的洪泛/积平原。 黄河下游河段及黄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的南部为黄淮平原,一般也称作淮河中下游平原,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也加剧了黄淮平原的形成,同时也造成了淮河今天无入海口的格局! 黄淮平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