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文

 五彩翡翠999 2018-04-28

甲光向日金鳞开——龙纹

1. 龙有九似(说法不一):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虾、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2. 魏晋期间龙纹器几乎绝迹。3. 辽代瓷器上龙纹罕见,但其它材质的文物上却屡见龙纹。4. 龙泉窑在南宋以后逐渐衰退,釉色由梅子青向翠青过渡,模印作品增加。5. 宋以前龙纹与凤纹一般都分开设置,龙、凤纹集于一身始自元代。6. 洪武时期的龙纹变化头部呈圆形猫脸,仅见于此一朝。永宣时期的龙纹则异常凶猛。7. 到了宣德时期,三爪龙纹变得罕见,代之以五爪。8. 宣德年间朝廷下旨,一次烧造龙凤纹等瓷器443500件,足见当时朝廷的实力和信心。9. 有明一朝,翼龙形象基本只见于正德时期。10. 龙纹的一身三现画法只在顺治一朝出现,全部为民窑作品。11. 清代前期常见龙身草尾龙,俗称草龙。

野草芳菲红锦地——植物纹

12. 汉魏六朝时期,植物虽然见于纹饰,但主要是因为其携带的社会、宗教含义,而非对于植物本身的描绘。13. 五代时期,瓷器开始出现重纹饰的现象。(之前南青北白的局面中,重视的是釉色。)14. 辽三彩受唐三彩影响,并在色彩下增加了纹饰,让抽象的色块中有了具象的内容。15. 耀州窑的画面喜一个中心,而磁州窑的画面多两个或多个中心,表现出汉地工匠的内心犹豫。16. 开光的画法,北宋几乎不见,到了金代则盛行,对元代影响至深。17. 民间工艺如剪纸、皮影、年画等都影响过瓷器装饰纹样的发展。

东枝憔悴西枝荣——植物纹

18. 元青花题材广泛,而又以植物纹最为常见。19. 对比宣德与成化的两件青花岁寒三友纹盘,前者三株植物互相交叉,后者则各自站立。两朝的政治风格,于此亦可见一斑。20. 明朝后期的瓷器纹饰,多反映了嘉隆万衰落的态势。纹样往往找不到任何目的,更遑论创新。21. 明末崇祯瓷器传至今天的多为人物故事、山水博古一类,绘制花卉的不多见。22. 雍正之美在乎隐,注重弦外之音;乾隆之美在乎秀,强调碰头喝彩。

轻舟已过万重山——山水纹

23. 中国画从实用期到礼教期、宗教化期,再至文学化期,至唐代才算初步完成。24. 唐以前不见陶瓷有山水纹,唐代主流窑场也未见作品出现山水纹样。湖南省文物考古所藏长沙窑青釉山水纹罐应为陶瓷最早山水纹作品。25. 北宋瓷器仍不见有山水纹饰,至金代才迟迟登场。北方的磁州窑在金元之际有大量山水纹长瓷枕传世。26. 南宋山水打破了北宋时期全景式的构图法则,注重以偏概全以少胜多的偏角式构图,尤推马远(有“马一角”之称)、夏圭(有“夏半边”之称)。27. 明朝山水纹瓷器仅宣德一朝昙花一现,直到晚明天启年间才重现于瓷器之上。28. 乾隆时期,粉彩的山水纹远多于青花山水,注重表现热烈、享乐的风格。

唯有多情往来客——人物纹

29. 马家窑文化的人物舞蹈纹盆应是陶瓷上最早的完整人物。30. 唐朝之前,通过陶瓷表现的人物一般不是立体雕塑,就是浮雕或线刻的画像砖。31. 五代时期,陶瓷上出现了刻划的人物作品。(唐长沙窑等有贴花的人物。)

天时人事日相催——人物纹

32. 青花人物纹作品大体来说,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33. 除成化外,明清时期的婴戏图多以十六子为本,如康熙时期盛行的四妃十六子画片。而成化婴戏碗则有十五子、十四子、九子不等。34. 康熙时期的人物故事图主题明晰、内容具体,而其后的雍乾时期的人物图往往都不再确指某一人或某一出戏。这个趋势直到晚清才有所改观。35. 康雍乾三朝的彩瓷仕女图风格各不相同:康熙仕女高髻素衣、细眼弯眉,脸呈杏核;雍正仕女脸施薄粉、吊眼细眉,脸呈鸭蛋;乾隆仕女松髻华衣、额宽颊窄,五官紧凑。总体趋势是发髻由高及矮,由紧变松;衣着由素到奢,由简渐繁;五官由开到紧,由闲变喜。

鱼在深泉鸟在云——动物纹

36. 三国时期的明器谷仓,多将各种动物不分主次地堆塑在一起。37. 三国至两晋期间,动物形的陶瓷器猛增,如熊尊,虎、羊或狮烛台、鸡首或羊首壶,蛙盂或龟盂等。38. 即便是猛兽,在宋代瓷器上的表现也多温和。39. 麒麟首见于瓷器当属元青花。翎毛纹比走兽纹在元青花上丰富。40. 鱼纹作为陶瓷的装饰,宋金已非常盛行。元青花的鱼纹表现似乎在强调鱼之肥美,与宋代激湍之中寻找安逸的鱼油精神上的不同。

雉飞鹿过芳草远——动物纹

41. 洪武一朝的瓷器纹样单一。出去不多见的龙纹,几乎都是中规中矩的植物纹。42. 建文一朝四年,御窑厂停烧。但从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情况来看,永乐元年即已恢复生产。43. 明初至明中的院体花鸟画家边景昭、林良、吕纪三大家代表当时花鸟画的最高水准。44. 以鸡入纹,成化帝开了先河。鸡缸杯的创作起因不明,可寻见的蛛丝马迹是成化元年为农历鸡年。成化斗彩鸡缸杯因《神宗实录》中“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而名声大噪。45. 因皇帝个人经历的关系,道教题材的图案在嘉靖朝大量出现,其中首推仙鹤。瓷器中的仙鹤图案在宋元时期尚与道教无涉,多为文人雅兴。46. 清顺治辞其质量明显低于崇祯,这是社会政治大动荡后的必然结果。47. 自明嘉靖久违了的五灵图案在康熙又集中出现。48. 尽管康熙恢复许多前朝已断烧的瓷器品种,但复古思潮的落实还是从雍正朝开始大放异彩。雍正时期摹古,多以永宣青花为底本,而这一现象康熙朝不多见。49. 喜鹊在乾隆之前几乎不见于瓷器,而在乾隆年间数量骤增。50. 慎德堂为道光帝的堂号。慈禧的御用瓷多署“大雅斋”、“体和殿”、“长春永庆”、“天地一家春”等。51. 光绪年间的花鸟纹作品,多以一只鸟独大。这也侧面反映了慈禧独掌朝政近五十年的政治现实。

多少楼台烟雨中——宗教纹

52. 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但在汉代陶瓷上尚未找到佛教的踪迹。目前可见最早的佛教相关内容的瓷器是东吴时期的堆塑明器罐。53. 忍冬纹早期大量运用于佛教之中,比喻灵魂不灭、轮回永生,在石窟寺中常见。南北朝过后至隋迅速减少,到唐代几近消失。54. 唐代宗教宽容,除佛教、道教外,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传播,主要在胡人胡商之中流行。55. 现藏于九江市博物馆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塔式盖瓶,纪年为元延祐六年(1319),是迄今为止纪年最早的出土元青花作品。56. 较写实的仰莲纹在以后的元青花装饰中都以八大码替代。

夜半钟声到客船——宗教纹

57. 明太祖认为元朝喇嘛教流弊过甚,转而支持汉地传统佛教。后永乐帝又对喇嘛教予以款待,甚至派大臣往请宗喀巴大师。明成化、弘治、正德三帝都深崇喇嘛教,正德皇帝甚至于正德五年自号大庆法王,并敕命铸造法王官印。58. 杂宝纹自元出现,用以不甚明确,形式多种多样,灵芝、双角、方胜、银锭、犀角、珊瑚、火珠、法螺、双钱等,无固定格式,与佛教并无紧密关联,用途随意。59. 梵语称为文字约在公元前一世纪,随后陆续演变成多种字体。唐玄奘取经带回的梵文经书是“悉昙体”,宋仁宗景佑二年刊行的《景佑天竺字源》用的是“天城体”,“兰札体”仅流行于喜马拉雅地区。60. 伊斯兰教相关纹样在正德朝开始集中出现,正德帝还有伊斯兰教名,为“妙吉敖兰”,为阿拉伯语译音,意为“安拉的荣耀”。正德官窑大量出现阿拉伯文字瓷器,此现象是否完全与伊斯兰文化有关,还需多方论证。61. 康雍乾祖孙三帝对宗教的态度都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限制。

锦瑟无端五十弦——图案纹

62. 秦代以后,规则的几何纹及由此带来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纹样急剧减少。汉代流行谶纬,取几何纹代之的是云气、神鸟、羽人、神兽等。63. 陶瓷点彩发迹于西晋,由偶然中追求必然。64. 永乐青花瓷器中一些充满西亚风情的作品多几何纹。65. 冰裂纹作锦地是康熙一朝的发明,也在这一朝流行。66. 雍正瓷器创新最为奇特的纹样是皮球花。这种纹样源于日本,后被中国工匠成功应用于瓷器。

霜叶红于二月花——文字纹

67. 浙江青瓷上的书写传统一脉相承。以目前出土的资料来看,从东汉至唐代从未间断。68. 唐长沙窑作品上多见诗歌,在《全唐诗》中有收录的不足十分之一。如“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出现于几十件长沙窑壶上,但不见于《全唐诗》。另外,许多《全唐诗》中可见的诗歌依然有民间版本,这对厘清唐诗的流行脉络极有帮助。69. 珍珠地仿金属器效果是宋代登封窑的特色。70. 元代酒业发达,就其原料可分为马奶酒、果酒与粮食酒。71. 瓷器上的文字装饰或刻意表达在入明以后急剧减少,但品种增加,比如佛教特殊文字或其它民族文字。到嘉靖一朝,汉字装饰才较多地出现。72. 图配诗或题记的辞其风格,仅在明末清初流行,再度出现时已是珐琅彩瓷的创新。73. 康熙时期流行长篇文字装饰,有配图有不配图的,以单独成篇为雅。配图的多为前后赤壁赋等题材,独立成片的有《圣主得贤臣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兰亭集序》、《归去来兮》、《秋声赋》等名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