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00期专访]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答脑胶质瘤、烟雾病、华山西院等热点问题

 昵称54856258 2018-04-28

神外前沿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执刀近半个世纪,神经外科手术逾万例,在脑血管病、脑肿瘤和脑创伤这三大神经外科疾病上做出了的开创性研究。

周良辅院士自1984年担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至今,带领团队把神经外科建设成为了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神经外科医生由21 人增至106 人,年均手术量由600 台增至14000 台,其中70% 病人来自全国各地,5%来自亚太地区。

在近日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组织的“出神入话”会议上,周良辅院士接受了神外前沿的专访,对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脑胶质瘤研究、人工智能发展、华山西院建设、临床医生培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以下是周良辅院士与神外前沿的对话实录:

1、关于人工智能

神外前沿:您之前讲课中谈到影像组学等人工智能技术,您估计何时可以用到临床?

展开剩余90%

周良辅:怎样看待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首先要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发展很快,特别是近10-20年,人工智能已经从电脑编程到算法,包括用神经网络来算,速度很快,加上电脑功能提高,目前可以解决不少的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人工智能分三种水平,现在是“弱智”,可以用在导医、人工机器人、康复照顾等方面,也可以把我们的大数据整理出来,进行简单的统计学分析,以及人脸识别、自然语言识别等领域。

但是目前人工智能还没有达到人类的水平,达到人类的水平叫“强智”,超过人类的水平叫“超强智”。

人类有意识、思维、情感、认知等,现在人工智能还做不到,比如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能面孔识别,但面孔表情识别却不出来。

神外前沿:Watson人工智能系统好像在肿瘤诊断上很受欢迎了?

周良辅:肿瘤诊断上美国IBM的Watson人工智能系统,在我国有20几家医院引用了,对一般的肿瘤能诊断,确实比人快,但是并不能提高专科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例如,现在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宁可支付巨额违约金也要终止合作,因为Watson对疑难杂症还是不行,但对于基层非专科医院还可以,还是能解决一些问题。

我们对人工智能全盘否定也不好,将其神化也不行。目前人工智能的水平还处于“弱智”,但发展前景很广。在未来是否可以取代医生?我看不一定。我觉得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一些医生的劳动,帮助医生减轻劳动负荷、提高医疗质量。

2、关于脑胶质瘤科研布局

神外前沿: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的科研与临床是如何布局的?

周良辅:脑胶质瘤我们是一个大的医疗组在做,里面有专门侧重搞影像技术的,像多模态、术中磁共振进行功能定位、唤醒麻醉等,目标是尽量提高肿瘤全切率。

另外还有一套班子是在搞分子生物学,重点研究领域除了化疗、基因治疗之外,还搞免疫治疗研究,因为免疫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神外前沿:有专家认为大脑是免疫豁免器官?

周良辅:这个看法不对,大脑是免疫豁免器官这是大概三五十年前的观点。现在认为大脑是有免疫反应的,比如说小胶质细胞,本身就会引起抑制免疫。

另外,大家都知道淋巴系统是重要免疫器官,过去认为大脑内没有淋巴系统,现在已经在解剖上找到了,在硬脑膜和静脉窦周围都是淋巴管。所以说免疫在中枢神经系统还是会有的。

现在的问题是存在血脑屏障会影响周围免疫细胞进入,除非血脑屏障破坏或部分开放。

神外前沿: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如何开展?

周良辅:免疫治疗是个方向,但是对免疫的看法可能存在误区。过去认为肿瘤在很大体积时免疫也能起到作用,其实不可能。

免疫治疗是希望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的能力,之后再杀伤肿瘤。前提是肿瘤要大部分切掉,甚至“看不到”。“看不到”不代表肿瘤细胞就没有了,可能还有很多,这时候免疫系统起作用。

所以必须要改变过去的观点,对免疫治疗的标准和疗效判断等都要有所改变。

3、关于华山西院和脑研究

神外前沿:华山西院大家很关注,启用后对推动华山神外发展有什么帮助?

周良辅华山西院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

我们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过去有医生也有能力,但是床位不够、手术室不够,造成病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利用别的医院床位来发展,现在我们600张神经外科床位,有400张是“人家”的床位。我们医生要带着病人在别的医院进行手术,以解决病人的需求。

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用别的医院的床位来增加华山医院的工作量,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利于我们医教研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经过努力,好不容易建设了华山西院。

希望在华山西院能够把我们神外团队相对集中起来,减少我们医生在外面的跑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所以我相信西院运行之后,对我们科室乃至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都会有所促进。

神外前沿:华山西院在科研上有什么计划吗?

周良辅:现在我们的科研条件比其它医院差很多,因为我们虽然有研究所,但是个“空架子”,都是利用中科院、复旦大学的研究室,到了华山西院之后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研究室了,起码有1-2层,共计6000多平方米。我们可以开展科研工作,而且是开放的平台,对全国乃至国外都开放。

神外前沿: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陈天桥脑研究项目和华山西院的科研布局,是并行的关系吗?

周良辅:陈天桥先生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款1亿美元用于脑研究之后,在国内做了很多调研,最后选择在我们科室、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成立陈天桥国际脑疾病研究所。

这是一个国际性研究平台,依托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临床床位和研究所,欢迎国内外一些创新性的科研PI(学术带头人)进来。我们希望这个研究所能够真正为中国神经系统疾病的脑研究提供一个开放平台,最终不仅推动我国脑计划研究,而且对世界脑计划研究做出贡献。

4、关于神经脊柱

神外前沿:现在神经脊柱发展比较快,未来神外手术范围会越来越广吗?

周良辅:神经系统的疾病其实都应该由神经外科来参与,包括脑血管、脊髓、周围神经等。

华山医院1952年建立神经外科,当时周围神经系统、脊髓脊柱我们都做手术的,后来由于脑病患者太多了,所以骨科就做脊柱脊髓等疾病手术了。现在我们重新开展做,不抢人家的,而是恢复我们神经外科的本行工作。

对疾病的治疗,应该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病人会得到好处,谁做得好病人就会去找谁。应该鼓励良性、友好的竞争,如果骨科做得好我们向骨科学习,神经外科做的好那骨科就向我们学习,而不是谁抢谁的饭碗。

5、关于烟雾病

神外前沿:烟雾病如何选择手术方式?

周良辅:烟雾病现在应该承认,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因为病因不清楚,症状是血管堵塞住了导致脑缺血进而乃至瘫痪失语。

目前烟雾病的治疗上,只有搭桥和贴敷手术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还不是全部有效,因为烟雾病还在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搭桥和贴敷让烟雾病发展终止下来。所以说目前的是对症治疗,不是对病因上的治疗。为此我们还要开展临床基础研究,搞清楚烟雾病究竟是什么病因,进而早期防止发生。从这个方向着手的话,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烟雾病的问题。

神外前沿: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近期发表过相关烟雾病研究论文,是否从病因上找到了方向?

周良辅:找到基因不等于能解决问题,比如找到了易感基因,但是不是病因主要因素还不好说。基因中有驱动基因、过客基因等,驱动基因中有致病基因和非致病性基因,现在找到了什么基因都不清楚,到底在发病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也不知道。

6、关于手术与科研

神外前沿:临床医生的手术与科研如何平衡?

周良辅:临床医生有几种类型和档次,第一档次是只会看病和开刀,当然外科医生一定要会开刀,否则不叫外科医生,做医生首先要有这个本事,才能叫医生。

第二档次是除了看病和开刀之外还会教学,会传授技艺给学生。

第三档次是除了看病教学之外还会科研,这是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我们希望在教学医院或研究所单位的医生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但是会科研而不会看病开刀不叫医生,那是科研人员。

所以对医生分三个档次去培养,对不同医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受访者简介

周良辅,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博导,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主任、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亚太神经外科协会执行委员,美国NEUROSURGERY杂志、日本Neurologia Med. Chir、欧洲Neurosurg Re杂志国际编委。国外多本杂志审稿专家。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990、1995、2009)、省部级一等奖4次、光华医学奖(1997)、上海市医学荣誉奖(1997)、上海市科技功臣(2011)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8)、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6)、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等称号。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九、十、十一届)。被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官方杂志World Neurosurgery选为2011年封面人物,获世界神经外科联盟终身荣誉奖章奖状(2015)。

一吃生冷油腻就胃痛?胃炎到胃癌只有四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