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篆刻流派印風及十大代表人物印章欣賞

 红旗飘飘军号响 2018-04-28

1

文彭

1498-1573,江苏苏州

作品以安逸典雅、沉静清丽为基调,白文刻意追溯汉法,朱文则取宋元遗风而自出新意。

文彭创立了明代的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或称“三桥派”,该派的健将主要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等。作为书画地位均很高的两京国博,文彭对篆刻的提倡与参与,对于初创阶段的篆刻艺术,其意义是巨大的。

2

何震

?-1604?,江西婺源

何震是明代中叶有很高成就的篆刻家。初受文彭影响,但并不满足于此。他遍游边塞,结交了不少将官,从大将军到士兵,都以得到一方他的印为荣。从边塞回南京,名震东南,死后一方印与金同价,足见他的影响。何震的篆刻成就,在于创新,能“法古而不泥古”,一变当时篆刻风貌,异军突起,称雄印坛,影响深远。所创单刀款识,错落雄健,自成风格。

3

苏宣

1553-1623?,安徽歙县

尝在文彭家设馆,得文彭传授篆法。后纵览秦汉玺印,深得汉印布白之妙,在朱白处理上充分汲取了斑驳气息,追求金石味。由于其印作古朴苍浑,名满海内,时人称苏宣与文彭、何震三家鼎立。

4

朱简

1570-1630,安徽休宁

朱简与赵宦光、陈继儒等互有唱酬。用其所治印者均一时名流,如范允临、陈继儒、钱谦益、汤显祖、王穉登、杨文骢、米万钟。他善用切刀法以加强笔意,摆脱文、何风格的樊笼,后来的浙派鼻祖丁敬就是在他的基础上获得启迪并有所发展的。

5

归昌世

1573-1645,江苏昆山

归昌世与李流芳、王志坚称为昆山三才子,亦善书画,书宗晋唐,尤擅草书,丹青法倪黄,山水萧散疏淡;兰竹脱透空灵,妙趣横溢,意在青藤、白阳之间。篆刻初宗文彭,后从秦汉玺印中汲取养份。他的印章以情为主,多直写胸意,体现出简静而典雅的个性。朱文印拟汉铜印斑驳锈蚀的效果,其笔画巴显现内方外圆的端倪,为浙派朱文印开了先河。

6

李流芳

1575-1629,安徽歙县

李流芳是个博学多才的艺术家,诗、书、印皆负盛名,善画山水、花卉、竹石,其山水作品苍润华滋,峻爽飞动。书法有苏轼遗韵,以行草见长。篆刻宗文彭,作品沉稳古雅,曾为多种印谱写过序跋,与同乡唐时升、娄坚、程嘉隧相交甚厚,并为称“嘉定四先生”。

7

甘旸yáng

万历年间,江苏南京

甘旸篆书颇负盛名,精于刻印,尤好秦汉玺印。他的印风虽受到文彭、何震的影响,但由于无人可敌的秦汉古印功底,使印作更得汉印神髓。白文印线条较何震秀润老练,朱文仍汉一路,线条劲键,有钢切铜铸之美,朱文仿元朱文、篆法、章法、刀法精到,已非文、何所及。在他所处的那种时代,甘旸能刻出这等功力不凡的朱文印,实在是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8

汪关

明末,安徽歙县

考汪关的艺术活动年代,大约与朱简的艺术活动处同一时期,然二人印风却截然不同,朱简以险峭写意见长,汪关则多妍雅精严,二人于当时印坛,各领风骚,在篆刻史上留下了光彩的 一 页。

汪关对汉印独有所钟,功夫也下得最深,他以冲刀法直追秦汉铸印,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何震的工整典雅的新格局。其篆法严谨,刀法坚实挺拔,章法工稳停匀而富有变化。他的印章主要是取法工稳精美一路的汉铜印和玉印,而又行以冲刀,所以刀法稳重而灵动,加之其章法上分间布白,严整茂密,十分精到,因此形成了典雅秀逸的风格,人称“娄东派”。周亮工把文彭以后的篆刻家分为“猛利”和“和平”两派,推何震为“猛利”派的代表人物,推汪关为“和平”派的代表人物,可见其当时的名望。倘以精、工方面的造诣论之,明代可说无人与之匹敌。汪关的印作一方面品味高雅,艺术内蕴深厚,另一万面构造工巧精致可爱。因此,不仅为书画家所重,而且那为一般人所喜爱。明末许多文人士大夫如董其昌、王时敏、文震孟、恽本初、归昌世、李流芳、钱谦益、赵文佩等人的用印,大都出自汪关之手。

汪关的印完全可用“工笔”来形容之,当然有时候过于精工往往产生雕琢之气;而汪关的高超之处,恰恰能在精严之下,汰去雕饰之气,给人以自然、恬静、茂丰的艺术感染力。明末清初的归昌世、甘旸、沈世和、林皋等都受其影响,卓然为一大家。

9

金光先

明代,安徽休宁

金光先的篆刻早年取法何震,以后对汉印发生浓厚兴趣,并一发而不可收拾,潜山规摹,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印作颇得汉印真髓,外形、神韵俱佳。在文彭、何震之外,自成家法。当时学文彭、何震者比比皆是,但鲜有突破文、何樊篱而形成自己风貌的。金光先则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勇于走自己路的篆刻家。

10

梁袠(zhì )

明末,江苏扬州

他在明代文人流派篆刻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一页。梁袠为摹刻何震印作高手,即便是何震生前好友,当时以甄别何氏印作而闻名的祝世禄也竟然以“余不复能辨”而惊叹不已。然而梁袠在所摹印中不仅形神毕肖,也显示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独到之处。梁氏师何震,贵在不亦步亦趋,囫囵吞枣。祝世禄不仅佩服他极似何震,更称他“用之于不即不离,妙在乎有意无意,览看一启梁生之帙,而主臣之精神风范咸在兹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