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球解说大会》是对体育类节目的再次细分,但节目的硬伤也是很明显

 alayavijnana 2018-04-29


 

每逢世界杯或奥运会等重大体育盛事,与体育相关的综艺节目就会像调好的闹钟一样,准点出现。比如俄罗斯世界杯即将在今夏开球,围绕足球题材的节目也开始陆续上档。

 

就冷眼君已知的就有江苏卫视每周三播出的《足球解说大会》和即将在优酷上线的《高能卡位·世界波》。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应该还会有一系列的相关综艺出现。

 


冷眼君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已经播出两期的《足球解说大会》。其实从节目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档节目是足球题材,但聚焦的是足球周边职业的足球解说员。节目将通过一季的体量,从150名解说爱好者中选出优胜者,并签约PP体育,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解说员。如果说足球题材已经算是一个小众题材了,那这档节目就是对小众题材的再次细分。

 

那《足球解说大会》究竟是一档怎样的节目,在制作层面和规则逻辑上又有哪些问题,本篇冷眼君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对垂直品类的再次细分,切入角度值得肯定

 

随着近几年的综艺发展,品类可以说是越来越丰富,聚焦的人群和切入的角度也更加多样。比如《演员的诞生》开始聚焦演员的演技,而《声临其境》甚至开始聚焦演技中单一项技能的台词。可见,垂直领域的再次细分,已经逐渐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回到《足球解说大会》,就像前面冷眼君提出的,这是对足球这一小众题材的再次细分,节目也开始尝试关注一个不被人熟知的群体。应该说,这个切入角度还是不错的,算是一个有趣的创新点,在某种程度上,也算绕开了这类节目的一个共同误区。

 

首先我们不难发现,在过往的体育类综艺节目里,切入角度基本都是在一个个具体的体育项目上。比如最早的跳水题材,就有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和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足球题材,包括浙江卫视《绿茵继承者》和天津卫视《中国足球梦》;篮球题材的话是东方卫视的《星球者联盟》;拳击题材有北京卫视的《勇敢的心》;冰雪项目也有北京卫视《跨界冰雪王》;当然也有综合性项目,包括东方卫视《报告教练》和浙江卫视《来吧冠军》。

 


冷眼君认为,在这些节目里,除了《来吧冠军》之外,其他节目其实都不约而同的走进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节目总是试图让明星通过一季节目的训练,达到或接近于专业运动员的水平。让明星去跳水、去打篮球、去滑冰等等,虽然节目中明星们都很拼,也不乏表现出色的人,但每一项运动的专业门槛实在太高,加上都是零基础的明星,总给人违背了运动规律的感觉。而相比之下,《来吧冠军》用不对等竞争的方式完成明星与专业运动员之间的趣味对抗,娱乐性优先,就显得合理了很多。

 

所以同样的,《足球解说大会》其实也绕开了这个误区。可能有人会说,足球解说员也是一个具有较高门槛的职业,没错,但是在节目中的150名选手都是素人,并非零基础的影视明星,从前两期节目来看,这其中有大量具有一定功底甚至是相关经验的选手。所以即便解说员的门槛高,但选手的起点并不低,在一群有经验有潜力的选手中选拔出优胜者,这个逻辑显然比让零基础的明星训练成准专业级运动员,要合理得多。

 


套用选秀逻辑,但是硬伤也很明显

 

从已播出的两期《足球解说大会》,冷眼君发现,从初始的150名选手到最后的优胜者,节目整体还是套用了选秀节目的逻辑在制作,尤其还能看到一些《中国有嘻哈》的影子。

 

比如节目一开始,即使只有150人,也试图通过航拍和户外聚集,营造出一个我们习惯意义上的大海选场景。

 


每一集也会有剧情式的小标题,比如:

 


一旦有选手晋级,都会获得一个代表晋级的徽章,但是两期了,冷眼君都没有看清这个徽章长啥样。

 

其实这些都还好,不是硬伤,有两处特别明显的问题,冷眼君实在是不得不说。

 

第一,隐藏三位导师其实是得不偿失

 

当150名选手进入演播室之后,根据规则,每一个人将上台进行3分钟的竞演,最终由隐藏在幕后的董路、黄健翔和韩乔生三位导师给出晋级、待定和淘汰的结果。

 

对于隐藏导师这件事,冷眼君认为是得不偿失的。其实能感觉到,导演组试图做一些改变,但是这种刻意,反而会破坏成熟模式的基本功能。

 

首先对于现场的150名选手来说,导演组并没有告知是否有评委存在,于是每一位选手都会有一种目标缺失的感觉,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这段竞演究竟是对谁在讲,也不知道晋级的标准是什么。如果隐藏导师是为了更加专注于听选手们的声音表达,那干脆导师面前的监视器也要去掉才对。

 


其次,随着有声音处理过的导师出现,选手们其实也就逐渐意识到幕后是有导师存在的,所以后面出场的选手,也就不会有搞不清晋级标准的疑惑了。

 

其实,如果想追求隐藏导师的设计,那也干脆别让导师与选手之间产生隔空互动提问,让选手紧张感贯穿整个海选过程,导师全程只在第二场进行内部商讨即可。不然又有隔空互动,又不让露面,关键选手早已知道导师的存在,这种隐藏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3分钟的竞演到底在考什么

 

刚才说了,每一位选手上台,都要进行一个3分钟的竞演,然后由隐藏的导师进行判断。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3分钟的竞演内容有些太过随意了。

 

我们可以在前两节目里看到各种各样的3分钟内容。比如有我与足球的故事、各式模拟解说、没有实质内容的口号与呐喊、我的足球偶像、我对中国足球很焦虑等等。


其实从三位导师的实时点评可以看出来,这个3分钟的竞演其实考察的是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足球的专业知识储备、台风、形象、逻辑、故事的布局与结构等综合能力。但正是因为过于综合,使得观众不知道应该去看选手的哪个方面。尤其是很多选手并非综合能力强,仅仅因为对足球的热爱也会晋级,就会有一种选手表达的主题混乱,导师选择的标准也混乱的感觉。

 

实际上,既然是选解说员,完全可以用统一的模拟解说去完成标准的统一,选手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一场比赛的片段进行解说,导师的判断也会更加准确。即使把这个3分钟竞演统一为“我与足球的故事”或“我为什么喜欢解说员”这种老土的命题,也会让观众知道标准是什么,我该看什么,而不是像现在的有些达人秀的各式才艺秀。

 

目前150名选手的个人竞演已经全部结束,但是晋级的悬念公布还是留在了下一期,看看后续节目的比赛进程吧,冷眼君真心希望能看到一些专业的且逻辑合理的比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