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拍!百年前的道士形象 | 王圆箓并非余秋雨笔下那么猥琐

 韭花小筑 2018-04-29




实拍,百年前中国道士形象

王圆箓并非余秋雨笔下那么猥琐!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鲁迅是把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看待的。

谈起中国道士形象,大家马上会想到影视中的太上老君、丘处机,也会想到近代的著名莫高窟王圆箓道士。但中国道士真实照片,大家见得并不多,非常感谢过去的有心人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让我们可以饱览接近鲁迅时期的中国道士各种形象!


▲影视资料图片


网上流传的一张王道士青年照(有待考证)


道教形成于公元2世纪,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道教内容包罗万象,它是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的基础上,以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之说而逐渐形成的。道教奉老子为教祖,把《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以“道”为最根本的信仰,一切教理教义都是由此而衍化产生。道教认为“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与道并提的是“德”,即道之在我者就是德,“德”是道之功、道之用、道之现。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追求与道合一,与自然、社会和谐。因此,道和德就是道教的核心和基本的教义。



道教一般都以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教人张道陵为中国道教的创立者,称他为“张天师”。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

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

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落,活动主要在民间。



一百年前中国道士的真实形象,看看这些老照片,还真是仙风道骨呐。另外,道士大多清瘦,总给人一种乐观面世的感觉。

青袍裹身,发髻锁发。脚踏棉布鞋,身挎一布包。目如晨星精光闪,气势如虹坐如山。龙行虎步,步不踏尘,行如轻风拂柳,又如疾风过,不采尘。这是人们对道士形象的评价。



道士们认为:衣者,身之章也,道俗不可混杂。道教讲究服饰威仪,虽有一些高道往往不修边幅,任其脏臭,也是个别现象,大多数道士还是遵守着服饰要“调和中适,依按师仪”的戒律。衣着之事也可反映出一个道士的修道境界。


一袭白衣的道士。


与先生闲聊的道士。


民国时一道观全体成员的合影,满清政权认为消灭汉人的意志首先是消灭道教,因为入关后对道教的血腥屠杀,到后来改变策略“在妥协中消灭”,至清代末期这个人数的道观已不多见。


图为著名的莫高窟王圆箓羽士青年照(有待考证)。知道他的人印象可能还是在余秋雨散文《道士塔》的“批判”中。


这篇文章里也顺便谈谈近年来对王圆箓道士功过的评价。

清代末年,饥荒战的年代,在敦煌众多的印度佛教寺庙中,有一间道观夹在其中,邻居的和尚抵受不住饥荒和战乱,纷纷逃亡,最后只剩下王道士独守他的道观。王道士不忍寺庙荒废,经常找来工人和自己一起修葺,17号洞窟的藏经洞就是王道士和一个姓杨的工人一起发现的,当时王道士是个守窟人,一心想把莫高窟修复好,还想修个道观,但是没有钱,只能先清理淤沙。


▲在莫高窟洞窟前留影的王圆箓(中年)


当把藏经洞挖出来发现了文籍、书画,他对那些宝贝的价值没有多少概念,但是也知道是流传下来的,所以时不时地拿着去送给官员,希望官员们知晓有这么个地方,能够拨款整修莫高窟,结果官员们无心修窟,反而将文籍、书画在西域买卖传开,引来了知道宝贝价值的探险者。

斯坦因(右)和王道士(中)、翻译蒋孝琬(左)的合影


通过官府,斯坦因来到了莫高窟,他告诉王道士,自己信奉印度佛教,是玄奘的信徒,愿意保护这些字画,并愿意出钱给王道士修复莫高窟,王道士才第一次打开了藏经洞。王道士日盼夜盼保护经文的人来了,修复的经费有了......所以王道士倒是一个纯真的人呢。

▲斯坦因拍下的敦煌藏经洞的第一张照片

▲在莫高窟藏经洞中推选文书的伯希和



文物的流失,是可惜的,但是我们不得不追问,原本应该在寺庙的人呢?应该保护这些字画经书的和尚呢?官府呢?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大多官老爷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又偷窃成风,再造成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试想,如果没有后来的常书鸿等人赶来敦煌保护,莫高窟文物的损毁程度,真是不敢想象!


1924年,华尔纳将莫高窟第328窟一尊供养菩萨像劫往美国

莫高窟的王圆箓道士塔

信奉佛教的和尚跑了,一个中国道士主动守护印度佛教的经书,守护非自己信奉的宗教文明,一篇《道士塔》抹去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何其不公。




老照片:百年前的中国道士形象














根据“九宫运筹”文图及其他网络资料编辑,公益分享,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封面设计:一田

本期编辑:远 近   水中天 

文章校对:苏?    



往期文章点击推荐 

莫高探秘|原来敦煌石窟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惊心动魄的大沙漠之旅|跟“沙漠狐狸”探询神秘古墓

孙儒僩 | 潜心深山佛窟   一生守望敦煌

高平 | 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的大诗人

柴剑虹|一个退休学者的自白:恩情不忘,学无止境

敦煌工匠杜永卫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致新奖”

选择了敦煌,他甘愿选择平淡 | 李贞伯的传奇人生

佛窟匠心  缘跨两界  |  用信仰雕塑的别样人生

紧急采访 | 最后一个青藏天路的建设者

陈香梅的敦煌情缘|一封写给段文杰先生的书信

常沙娜│我的根在敦煌

一对莫高伉俪的执着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