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克绍与伤寒解惑论

 昵称589037 2018-04-29

8、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验
癫痫
王某某,女性,年约五旬,住济南市白马山。
患者经常跌到抽搐,昏不知人,重时每月发作数次,经西医诊断为癫痫,多方治疗无效。后来学院找我诊治。望其舌上,一层白砂苔,干而且厚。触诊胃部,痞硬微痛,并问知其食欲不佳,口干欲饮。此系水饮结于中脘。但病人迫切要求治疗痫风,并不以胃病为重。我想,癫痫虽然是脑病,但是脑部的这一兴奋灶,必需通过刺激才能引发作。而引起刺激的因素,在中医看来是多种多样的,譬如用中药治疗癫痫,可以任选祛痰、和血、解郁、理气、镇痉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有时都能减轻发作,甚至可能基本痊愈,就是证明。本患者心下有宿痰水饮,可能就是癫痫发作的触媒。...

芍药甘草汤治验
2008-01-05 12:11

7、芍药甘草汤治验
两臂痉挛证  
孙某某,女,中年,两臂乱动,昼夜不止。去自己不住地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有其家人强按其手臂,才诊了一下脉搏。现已记不起是什么脉象,也记不起处方是什么,只记得当时是以养血熄风为治。服药后无效。后一老药工李树亭,给与一方,是芍药30克,甘草30克,服后竟获痊愈。   
先生按:芍药甘草汤在《伤寒论》中用于发汗亡阴亡阳,在阳复之后的脚挛急症。本方除了养阴之外,还有缓解痉挛的作用,因此,据临床报道,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腹痛、腓肠肌痉挛等。虽然在不同的方剂中,根据不通的情况,有时也加入养血、祛风、温经、清火等药,但只要有痉挛现象存在,就都可...

真武汤治验
2008-01-05 12:10

6、真武汤治验
神经官能症    
张桂亭,女,47岁,禹城县廿里堡公社双新大队社员。1976年4月28日初诊。    
患者于产后40天,始觉两臂震颤,以后逐渐加重,发展至全身不自主震颤,已两半月。阵发性加剧,影响睡眠及进食,病人就诊时亦不能稳座片刻,并伴有舌颤、言语不利、憋气,以长息为快。食欲差.曾多次就医,各方求治不验,曾在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神经系统无异常,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服西药无效。也服过中药,补气养血,柔肝舒筋,舒肝理气,平肝潜阳等剂,亦不见效果。诊视:舌质尖部略红,左侧有瘀斑,舌苔白,两手脉俱沉滑弱。        
治宜温阳镇水,真武汤加味:茯苓30克,...

吴茱萸汤治验
2008-01-05 12:09

5、吴茱萸汤治验 
(1)睡后口角流涎  
王某某,女,老年。每入睡后即口角流涎沫,及醒时,枕巾即全已湿透。回忆《伤寒论》中吴茱萸汤能治干呕吐涎沫,即予吴茱萸原方,竟获痊愈。
【思考题】
①此案是否亦属“但见一症便是”?
②吴莱萸汤中为什么用补?  

(2)顽固性头痛  
谢某,女,50岁,军人家属。1975年12月21日初诊。  
患者疼痛已两年余,痛当巅顶,如有重物覆压,必以手或其他暖物温熨巅顶,才能略觉缓解。最怕冷,冷则剧痛,所以常年戴帽,不敢遇风,痛剧时,千呕,吐涎沫,但不呕食物,亦不吐水。再重则手足逆冷,出冷汗,别人呼唤,亦不答应。曾延已约40余名,遍及冀、...

当归四逆汤治验
2008-01-05 12:09

4、当归四逆汤治验
(1)头目不清爽    
李XX,男性,中年,1996年初夏,到省中医院求诊。主诉:头目不适,似痛非痛,有如物蒙,毫不清爽,已进一年。自带病历一厚本,若菊花、天麻、钩藤、黄芩、决明、荆、防、羌、独等清热散风的药物,几乎用遍,俱无效果。我见他舌红苔少,考虑是血虚头痛,为拟四物汤加蔓荆子一方,三剂。患者第二次复诊时,  自述服本方第一剂后,曾经一阵头目清爽,但瞬间即逝,接服二、三剂,竟连一瞬的效果也没有了。我又仔细诊察,无意中发现,时近仲夏,患者两手却较一般人为凉。再细察脉搏,也有细象。因想《伤寒论》中论厥症,肢冷脉细,为阳虚血少,属于当归四逆汤证。此患者舌红苔少,也...

四逆散治验
2008-01-05 12:08

3、四逆散治验
(1)肝郁腿痛
李某某之母,50岁,农妇,住阳谷县石门宋公社国庙大队,于1974年5月27日就    主诉:两腿疼痛,酸软无力,渐至不能行走,已月余。   
病情经过:患者于一个多月前,因恼怒出现脘腹串痛,时轻时重,并觉两腿烦乱不适。经针刺、服西药两天后,腹痛止,但两腿转而感觉酸痛,并逐渐加重。腿痛的情况是:两膝关节阵疼,右侧较重,并有凉感。两小腿烦乱不适,有时肌肉跳动,腿痛有时牵引腰两侧向内陷的感觉。手足有时觉凉,背微恶风。近几天腿痛烦乱加重,竟至转侧困难,难以入睡,经常彻夜坐着。饮食锐减,面色萎黄。    
舌质略红,苔薄白,二便正常。左寸脉弦,关脉弦滑,尺脉...

小柴胡汤治验
2008-01-05 12:07

2、  小柴胡汤治验

张某某,男,年龄五十,济南精神病院会计。1973年初夏,发低烧。在楼德治疗无效,返回济南。西医检查,找不出病因、病灶,每日只注射盐水、激素等药物,治疗两月,仍毫无效果。该院西医某大夫,邀余会诊。患者饮食二便,均较正常,只是脉象稍显弦细,兼微觉头痛。《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胡每剂用24克,共服二剂,低烧全退,患者自觉全身舒适。该院医师有的还不相信。结果过了三天,患者病愈,已能上班工作。  
先生按:《伤寒论》云:“伤寒、中风,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注家往往把这个“一症”、局限于“往来寒热”,“胸胁苦...

五苓散治验
2008-01-05 12:06

1、五苓散治验  
(1)尿崩  
王军,男,7岁,茌平县人,于1975年7月12日,来省中医院门诊。患儿多饮多尿,在当地医院曾检查尿比重为1.007,’诊断为尿崩症,治疗无效,遂来济南。经余诊视,神色脉象,亦无异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象刷一层薄薄不均的浆糊似的。因思此证可能是水饮内结,阻碍津液输布,所以才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其多尿之是多饮所致,属于诱导性的。能使不渴、少饮,尿量自会减少。因与五苓敌方:白术12克,茯苓9克,泽泻6克,桂枝6克,猪苓6克。水煎服。    
上方共服两剂,7月14日其家长来述症状见轻,又于原方两剂,痊愈。
【思考题】
①共认五苓散属利水(尿)剂,...

(六)关于“附编伤寒方古为今用”

这是《伤寒解惑论》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先生认为《伤寒论》就是讲如何看病治病的医书,理论讲的再好,最后还是要落实在临床。因此,先生专设经方医案,以展示六经辨证的实际运用及经方的临床疗效。    
先生在开篇说;应该怎样学习《伤寒论》,前面虽然讲了不少,但这只是讲了一半,而且是不重要的一半。其真正重要的一半,则在于如何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因此,本编再介绍一些临床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医案,以作启发。      
这些医案,是根据以下几条标准选择的:      
(1)尽量采取新医案。凡以前文献资料中记载过的,杂志刊物报道过的,让读者自己去检阅,本编...

(五)关于“第四章《伤寒论》六经串解”

这一部分内容是先生以病为纲,以证为目,将《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条,一百一十三方串起来。用先生的话讲:使之若网在纲,有条不紊,这对于记忆、掌握,融会贯通来说,是会有帮助的。    
但是这一部分内容基本与本科教材相同,因此略而不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