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建盏工艺史 你所不知道的陈大鹏

 曜变之路 2018-04-30
null


陈大鹏老房子里陈设


今年七十五岁高龄的陈大鹏,住在老房子里,屋里的陈设保持着九十年代的样子,转眼30余年,他在这里,依旧简朴、平静。

null


陈大鹏近期生活照


陈大鹏,有人说他是真正的建盏大师,有人说他所烧的属于天目;他与建盏的历史,要追溯到40年前。

null


陈大鹏近期生活照


30年前就已经蜚声全国

80年代的报纸,记录了陈大鹏的成就。那个年代的报纸,白纸黑字,颇有几分史书的分量。福建日报刊登“让断世珍宝重放异彩——记南平美术陶瓷厂工艺师陈大鹏”一文,文末写道:“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陈大鹏从徒工成长为颇有名气的陶瓷行家,被国内专家、学者誉为福建两位陶艺师之一。现在,他被聘任为工艺师,享受工程师待遇。” 由此可见,30年前的陈大鹏就已经收获名誉。

null


福建日报 《让断世珍宝重放异彩——记南平美术陶瓷厂工艺师陈大鹏》

null


自学导报对陈大鹏的报道


福建日报、福州晚报、自学导报、工交简报、一张张报纸、一个个豆腐块的报道,讲述了80年代陈大鹏的成果和荣誉。

陈大鹏到底做了什么?

null


陈大鹏家中小桌上摆放的部分建盏碎片


他从十三岁开始在南平第二陶瓷厂当学徒,经常到建窑窑址上收捡瓷片。偶然发现的一块黑底银斑,引得陈大鹏日夜琢磨。虽然他常在陶瓷厂配置釉料,对不同瓷器的烧法都甚是了解,却唯独弄不清楚这个油滴瓷片的工艺。

1978年底陈大鹏开始试烧,他采集各地的泥土做胎,包括水吉、茶洋还有老家福州新店,不同配方的釉料也试验了几十种,就在这一年,他对宋代油滴的烧法已经基本研透。

null


陈大鹏仿宋油滴黑釉瓷研制成功报道


1978年,改革开放初年,国家对古代名窑工艺的研究开始重视,陈大鹏研烧宋代油滴建盏的事也得到了厂里的支持,福建省轻工研究所和中国古陶瓷学会等单位都参与到宋代油滴建盏的工艺恢复中,最终,宋代油滴建盏1981年正式复烧成功。

null


1984年报道的科技消息


1984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的鉴定表明,陈大鹏烧制的油滴建盏在器型、釉彩上都达到了宋代“建窑”水平,与宋代真品形似、神似、质似。

null


陈大鹏所获得的荣誉


随之,各种荣誉、表彰潮水般涌来,他被市政府奖励晋升一级工资,还被保送到山东济南轻工业学院深造。南平市第二陶瓷厂也凭借陈大鹏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各大展览会中名声大噪,创造了大量外汇。


这一切并不轻松

那些光辉的历史,在陈大鹏看来,只是年轻时候的一点安慰。他说:“我是福州新店人,十几岁失去父母,十三岁来到南平的瓷厂做学徒。对我来说,工作的陶瓷厂就是我的家,失去家的感觉,你们有过吗”。

null


新闻报对陈大鹏从徒工到陶瓷行家的报道


当人们开始用工艺大师、陶瓷艺术家等头衔去“犒劳”他时,他却如履薄冰。 陈大鹏身上,为名利所累的成分全然不见。

null


左二为陈大鹏

null


报纸对陈大鹏的报道


冷也好热也好,烧盏无关名声无关利益

到了80年代末,新生建盏的热度渐渐退去。陈大鹏依旧在研究烧制建盏,他有一款经典的鹧鸪斑,经典到人们误以为他只烧鹧鸪斑。实际,几十年里,他几乎烧过所有釉色的建盏,尝试过各地的胎土和釉料。他的窑炉只烧一个盏,甚至不烧全盏只烧瓷片,他就想揭开建盏工艺中的种种谜团。

null


null


陈大鹏作品鹧鸪斑


2014年,离我们最近的建盏热浪袭来。建盏在茶文化、宋风、非遗等种种主流的推动下,卷土重来。一时间,建盏的烧制工艺迅速传播,新制建盏层出不穷,“建盏”由一个冷门名词瞬变成一门“显学”。建盏火了,烧制建盏的工艺师们开始忙于参展、参评、申报传承人。

null

陈大鹏作品木叶盏


荣誉也好,表彰也好,那都是陈大鹏年轻时的故事。

null


陈大鹏1988年赴日本大阪展示的作品


1984年,一只建盏的售价是500美元。如今,建盏的工艺和其后的文化,被广泛传播,建盏的收藏,成为了大众的日常。这样的形势,让陈大鹏倍感欣慰。

null


null


陈大鹏作品兔毫盏


建盏行业还在迅速发展,建盏工艺史也也在被续写和演义,其中纷繁多元,让人无从分辨。然而,高调不是主角,沉默方是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