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奇葩险”频出,你会买单吗?

 鸽之书馆 2018-04-30

■文/图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郑朝静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保险产品,但是,各类“奇葩险”也应运而生。有恋爱险、吃货险、加班险、熊孩子险、违章贴条险等,甚至还有忘穿秋裤险、扶老人险等让人惊掉下巴的险种。

网络“奇葩险”层出不穷

去年,国内某明星公布恋爱消息后,网上立即有商家开售“××恋爱险”,每单保费11.11元,商家承诺,如果这两位明星一年后仍保持恋爱关系,商家将支付双倍赔偿给投保人。在西峰区某企业工作的丹丹是这位明星的粉丝,在看到有这样的险种后,就立即花11.11元购买了这款“恋爱险”,并期望一年后能得到赔偿。

但是今年年初,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称:媒体报道有互联网平台销售公众人物“恋爱险”,以在一定期限内公众人物是否保持恋爱关系为赔付条件。经核实,公众人物“恋爱险”并非保险产品,不符合《保险法》规定,也不是由保险机构开发和销售。至此,这款保险被下架,丹丹的11.11元也就打了水漂。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发现,虽然这款“明星恋爱险”已经下架,但仍有其他类型的“恋爱险”在销售。某网购平台上有商家销售“2018恋爱险”,“只需花费5.88元,就可以为你2018年的恋爱保驾护航”,从销售“恋爱险”的页面看店铺信息,店铺ID显然不是保险公司或其他保险组织,更像是个人账号。

除了类似的“恋爱险”,网上还充斥着一些五花八门且投保门槛低、价钱便宜的“奇葩险”。记者搜索发现,手机碎屏险、吃货无忧险、熊孩子无忧险、父母防电信诈骗险等险种颇受网友欢迎。

投保门槛低噱头大过保障

保险行业从业25年的资深人士李永同认为,“保险是一种特殊商品,人们买保险买的就是保障,最重要的就是看保险公司能不能提供最及时、最贴心、最优质的服务,像网络上销售的一些类似‘恋爱险’‘摇号险’‘贴条险’‘吃货险’等‘奇葩险’,其实不符合国家关于保险业的指引和规划,这是商家打着噱头来吸引眼球,不仅其定名方式不符合监管规定,而且存在歧义或误导,极易引发消费纠纷。最关键的是,销售这些所谓的保险的商家到底是不是正规保险公司,有没有理赔保障,都值得考量。”

此外,这些“奇葩险”还有一个特点,即投保门槛低。投保人只需在第三方网销平台承保界面填写投保人或者被保人的基本信息就可完成投保与合同生效,投保过程未经过保险公司核保程序,也未对免责条款等重要的保险条款内容进行说明或告知,相关保险公司未主动向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保险凭证、收费凭据,仅以短信通知的方式告知保单生效、收费金额等信息。

李永同说:“这种承保过程有些也是不规范的,一般情况下,投保前一定有核保这个程序,不用核保就能投保成功,投保门槛低,有可能就存在着欺诈和陷阱。”

“奇葩险”有风险买保险需谨慎

“虽然一些商家销售的产品带着‘险’字,但可能并没有保险的本质功能。”李永同说,保险所承担的风险往往是不可预知的,且对人的生产、生活、财产以及身体生命能提供补偿和赔付,若购买的保险没有有效服务保障,假如风险真正来临时,那损失就无法估量,甚至延误的可能就是生命。

这些“奇葩险”也存在着不少风险。首先,因为某些险种并非正规的保险机构开发、销售,保单并不受法律保护,所以可能涉嫌诈骗和非法集资。其次,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遗失或泄露,投保时的账号和密码、填写的个人信息、提交的证件照片等客户隐私数据都可能泄露。最后,可能对将来投保造成影响,若不法分子盗取用户资料制造假赔案,那用户就会进入保险失信名单,对以后的理赔都会造成影响,损害消费者权益。

针对如今多种多样形式的保险,消费者购买时需要注意什么?保险业内人士提醒说,购买保险建议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及保险服务平台,要清楚确认、核实保险公司的相关资质,并认真阅读保险条款,避免出险后为理赔带来麻烦。对电子保单的真伪,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官网的保单编号进行核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