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山李良:磁画新技法

 zilixy 2018-04-30
大凡一件事,做成一般化容易,要想做的好就难了,正如人人都会跑步,若要跑个世界冠军就难了一样。绘画也是如此,随便抹几笔很多人都可以的,但要画到别具一格的高度就难了。要想达到别具一格,就必须具备高见卓识;要能高见卓识,就必须有多方面的修养(不只是绘画方面)及高尚的人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画外功夫。所以我非常赞同“画画就是画修养”的说法。试看古今中外的绘画大师、名家,他们的作品在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都是别具一格的(就是这些别具一格的作品构成了我们的传统)。今天,我们要在他们之中别具一格,那就难上加难了。也就是因为艰难之故,才引得许多画家去拼搏、去追求,甚至耗尽一生的精力。有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以标新;有的以借鉴融合西法而立异;有的利用新的绘画材料,以新的技法技巧创造新的绘画样式……
瓷画新技法
我深知此道的艰难,但不甘寂寞也想试试。我没有太大的奢望,只想字绘画上多一点自己的面貌,与别人尽可能的拉开一些距离。再说,人的才气有大小,修养有高低,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也难估量,只要尽了力,在我有生之年不留下遗憾便知足了。
瓷画新技法
最初,这种想法并不清晰,所以行动也有很大的盲目性。我学的是油画,在工作中却搞了多年的版画,后来又画国画、宣传画,还搞过泥塑和剪纸,我几乎尝试了绘画所有的门类。这样东碰西碰撞是十几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接触到瓷画。那是1985年,我去一个瓷厂,发现陶瓷颜色与其他绘画用色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瓷色出现的偶然效果,使我惊叹不已。我想,如果将这种“差异”加以开发利用,不是创造一种新技法的很好契机吗?用新的绘画材料,并熟悉它的性能,就会产生新的技法和技巧,用它去创造新的绘画形式也不是幻想了,因此我决心在这方面花些力气。
瓷画新技法
瓷画新技法
传统的瓷画可分为三种,其一为釉下彩;其二为釉中彩;其三是釉上彩。一、二两种有窑变,釉色难以把握。我所研究的是釉上彩部分。这部分绘画性较强,比较容易控制,给研究提供了便利。据资料表明,釉上彩的发明是从陶器转变为瓷器之后才有的,大约在明朝。那时由于色彩单一,多以青花为主。直到清初,随着“洋彩”的引进(当时釉上彩的色料由国外进口,后来国内进行研制成功,釉上彩的色料才逐渐丰富),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在瓷器上的绘画才盛行起来。诸如在瓷器上画山水、花鸟、人物(人物多以渔、樵、耕、读、仕女及民间典故居多),还有就是装饰性的各种图案等等。除图案之外,绝大多数是以中国画的手法画在瓷器上,这种画法一直延续到现在,近年来也有人尝试复制名画,也是意义不大的做法。究其原因就是瓷画没有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也就是没有自己的风格,这正是瓷画变革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我觉得应该利用瓷色的独特性,表现瓷器画与其他绘画不同之处,才有可能呈现瓷画的独特面貌,这就是我要探讨的课题。经过十多年的艺术实践,我逐渐的了解和掌握了瓷色的性能和绘制的技法技巧,从画面出现的效果来看,与别的画种是有了些不同之处,或者说拉开了点距离,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我在对瓷画艺术的探讨过程中,曾得到过不时候同行的支持和鼓励,也有好心的朋友劝我应多在纸上下功夫,认为“瓷上作画不高档”。我想,人们之所以有这种偏见,是因为多少年来瓷画都是在复制别的画种,也没有大师级的画家参与,所以给人留下了不高档的印象。其实是在瓷器上没有画出高档的画来。试想将永乐宫的壁画画在瓷上,也照例是非常高档的。反过来说,不高档的作品画在什么地方也不会高档,问题的关键是作品本身的质量,所以在作品上下功夫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我坚持了下来,多年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198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六次全国“新人新作”展中有我5幅瓷画作品入选展出,中国美协会是全国最权威的机构,他们没有对绘画的材料的偏见,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这无疑是对我的极大鼓舞,使我对瓷画的探讨、研究增强了信心。
瓷画新技法
每位画家都以自己喜爱的绘画体彩作为表达和抒发感情的载体,只是题材的范围有宽窄之分而已。我在研究瓷画的过程中,喜欢画山,喜欢山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喜欢山的风霜雪雨,它的美是那么的丰富多彩。起初,我对山的岩石肌理特别感兴趣,它向我展示的自然美是那样富有节奏,美的令人陶醉。要是面对那巧夺天工的奇峰怪石,鬼斧神工的危岩、绝壁和幽深的峡谷,更使我激动不已,甚至达到了着迷的程度。后来,画的多了,我感到不同石质的山或者不同形状的山,给我的感受也不同,这些不同的感受就形成了山的不同性格,我虽未能“搜尽奇峰打草稿”,然而只面对燕山、太行一带就使我感慨万分了。那些山,有的崇高神圣,有的雄伟宏大,有的憨厚质朴,有的安详平和……在我看来他们都有性格。每个小山头都有着一个不平凡的经历,也许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样看的多了,画的多了,渐渐的我胸中的丘壑也多了起来。所以在作画时,从不用打稿,只有一个简单的构思就信笔涂来,有时连构思也茫然,上色之后,根据画面出来的效果,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笔笔生发,或流或淌,擦、刮、拍、按任其自然,然后充实、调整便自然成画了。这使我最惬意的时刻了,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和自我满足。许多画在画之前对我都是一个未知数,只有完成之后才知道这画的面貌。画出的这些山绝不是某时某地的山,而是我心中的山,这也许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注解吧!当然也有不顺利的时候,一幅画撂上几个月也是常有的,也有擦去重来的……在瓷画的表现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精雕细刻,也可以淋漓奔放;可以厚重,也可以明快;可以苍茫也可以缥缈。总之可以随心所欲,信笔由之,心绪、情感也就很自然的融入作品中去了。在我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非常留意绘制中的偶然效果,它使我精细,使我兴奋,而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了绘画中的不可复制性,因此也就具备了绘画艺术生命价值,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瓷画新技法
虽然目前瓷画艺术还处在探索阶段,还不能气候,但是没有什么关系,什么事情都是从无到有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希望本来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坚信这一点,美术界的同仁都知道,漆画一直被列为工艺美术,近年来搞的人多了,经过许多人的努力,渐渐有了漆画自己的面貌,便在七届全国美展上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美术馆这个全国最高的艺术殿堂,这是一个成功的例证,无疑也给我增强了信心和力量。
瓷画新技法
这本小册子,是有关陶瓷绘画的第一本小书,没有任何参照,其中的八种技法,除“传统法”之外,都是我在艺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成熟,我愿意通过这本小书与更多陶瓷界和从事美术的朋友共同研究探讨,使瓷画更快地完善成熟起来。(李良 1998年10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