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初中和高中的小伙伴:在学习上想成为强者,要做好最基本的两点

 智汇百川 2018-04-30

致初中和高中的小伙伴:在学习上想成为强者,要做好最基本的两点

我们所有人面对生活和工作,往往分成两种状态。

一种是被动的工作和过生活,每天的主旋律就是被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疲倦和抱怨会充斥在每一天里,烦恼和反感会时常出现在脑海里。

日复一日,新年重复旧年的路,最后日子没出路。

另一种是主动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天的主旋律是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每天都感受到一点点的进步,成就感和满足感会萦绕在胸怀,虽然辛苦,但很快乐。

前者,叫做弱者思维,所对应的是诸多庸人。

后者,叫做强者思维,所对应的是少许强者。

其实面对学习,也是如此。


有一群孩子,学习对于他们是烦恼,是压力,他们每天被无穷的作业、题目、背诵、默写所煎熬,处在一种疲于救火的状态里,在学习上,没有自信,畏难不前,随着年级增长,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觉得自己就不是这块料。即便成绩还可以,也是耗尽了心血而得来,但是丧失了兴趣和主动性,学习之路最终注定走不长久。

而另一群孩子,学习对于他们是挑战,却并不是压力。他们也爱玩,但是他们懂得控制自己的时间,调整自己的态度,合理安排各项作业,并能掌握一些小方法高效完成,最终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对某一科或某几科学科的兴趣,乐于钻研和动脑,并为解决了难题而手舞足蹈。这样的孩子,即便性格内向,但是在学习上永远自信昂扬,他们会捍卫自己学习的主场,在学习中除了知识以外,获取人格上的成长与完善,逐渐的在班级或年级里脱颖而出。

这就是成才之路。

我们总说,希望自己的孩子即便平凡,但不平庸。这也便是上述第二种状态。

想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但是世界上所有有意义的事情,大抵上都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找到方法。

当家长有了把孩子培养成强者的意识,愿意调整好心态,愿意为此而付出时间和精力,按照我们所总结出的方法,配合我们一起去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一切也就不会那么难。

到最后,孩子收获了学习上的进步,家长亦收获了更美好的生活。

想让孩子拥有强势思维,并主导学习生涯,最终成长成才,需要做到下面最基本的2点。

1 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在职场上和生意场上,可能会存在“前功尽弃”、“白费力气”、“时间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的状况发生,但是在学习上,成绩永远和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正比。

每一个看似轻松考高分的学霸,定然有着你看不到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时候。

在大家学习效率相差不大的基础上,每一个孩子都要知道时间就是财富,我们真的浪费不起时间了!

每一个假期包括每一个周末,就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黄金时间”。

因为它太短,同时它太迷人,因为有着大把整段的时间可以用来吃鸡和王者荣耀。

往往被放置一旁不闻不顾的却是最重要的东西——学习。

学习是没有冬季的,更加不会冬眠,当你荒废了一个个看似短暂的假期,而别的小伙伴却珍惜并善加利用,你们之间的差距就是整个学期的落后了。

假期,对于毕业班的同学而言更为重要,因为不久之后,直面眼前的就是毕业大考的战场,所以,每个假期都是最佳的练兵场。

每一个学霸,都不会放过每一个如此重要的假期。

弱者思维最典型的思维模式就是“等以后、等下次、等再过段时间、等我今后有钱了……”,殊不知,等着等着,所等来的就是现实和理想越来越大的差距,有太多机会和太多应该做的事情就这样在等待中遗憾的失之交臂。

对待生活和工作,也许可以等一等,但是对待学习,千万不能等。

即便孩子有“等下学期怎么这么样、等以后怎么怎么样”的思维,家长也要把控住。

而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家长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就存在这样“等”的思维。

无论如何,请重视起每个假期,请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时间。

请在任何一个假期里,让孩子千万别冷落了学习这个最重要的伙伴。

2 学会列计划并监督达成

据权威统计,每个成就不凡的人基本都是“清单控”。他们会把每件事都列到清单上,并逐件落实和达成,同时总结和反思,最终获得能力提升和事业进步。

其实,清单就是最直接有效的计划。

每个学霸,都明确的知道自己每天、每个周末、每个月要做到那几件事,要做到什么程度,并为之坚持和养成良好习惯。

想让孩子获得进步和成长,却没有计划和坚持,一切都是空谈。

也许不单单孩子,甚至家长本身在规划与坚持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欠缺。

那我们就和孩子一起,从此刻起开始改变吧!

坐下来,认真想一想,哪些事情是需要列到每日、每周、每月清单上的,那就动起手来,坚持一下试试看,即便自己没有获得所期望的收货,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最宝贵的亲身示范不是?

也请认真想一想,哪些事情是需要列到孩子的每日、每周、每月清单里的,那就和孩子商讨一下列出来吧,是每天背诵7个单词、每天一份半小时训练、每周一次佳片欣赏还是每周一次家庭例会?

最后别忘了,和孩子拉拉勾,坚决执行,并且准备好奖励兑现给孩子。

当然,如果在这方面不知道如何下手,请持续关注头条号:理科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