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4个监测血糖的错误你别再犯了,测出的血糖值不准确

 涤非 2018-04-30

测血糖,就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在这4种情况下监测血糖,因为结果不准确。

1.未正常服用降糖药

监测血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医生制订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擅自停用降糖药物,会使治疗中断,从而不能反映真实病情,同时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所以,无论是监测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在监测前停药。


2. 监测前一天刻意减少饮食

“今天要抽血化验,我昨天特意少吃了。”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监测结果, 有意识地在监测血糖前节食, 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 但却不能代表日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因此,医护人员经常会问患者,监测血糖前是否正常进餐、是否有过剧烈运动、是否抽烟、是否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糖友也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一次“理想”的血糖,而刻意在监测前一天减少饮食。

3.监测空腹血糖的时间太晚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严格来讲,隔夜禁食8~10小时(未进食任何糖类,饮水除外),并于次日早晨7:00~9:00采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超过 12 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或者也可能偏高(发生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杰反应)。

4.餐后 2 小时血糖从吃饭后计时

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的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自我调节,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以及当餐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餐后2小时血糖的开始计算时间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

不少患者错误地认为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在餐后0.5~1小时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血糖水平,开始时间的延后势必导致“假”血糖的出现。

您懂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