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物神垕之六瓷祖窑神伯灵翁

 七彩阳光3109 2018-05-01


伯灵翁庙,又称窑神庙、大庙,建于南宋,有文字记载的大殿最早重修于元延祐九年,于康熙五十三年重建戏楼。

神垕瓷窑众多,为求得一窑精美的瓷器,自然要敬窑拜神,所以就有了窑神庙。

走进老大街,街北侧街一栋体型庞大、造型别致、飞檐斗拱、色彩亮丽的建筑群首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就是窑神庙。

窑神庙坐北朝南,临街处是庙门,门额上方建有单檐三坡、挑脚厦式门楼,依附于主体建筑屋檐之下。雕刻精美的石狮、石柱支撑起门上的抱庭。飞檐下方的长块木雕“八仙过海”生动灵活、刀法精细,石柱上的对联“灵丹宝禄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意义深邃,回味悠远。青石拱门材质讲究、图案精美,上方的石匾楷书“伯灵翁庙”落笔“康熙年重建,光绪年重修”。

进入山门转身而看,发现一个两重功用的建筑,大门上方是一座戏楼,设计精巧、雕工精细。整个戏楼是采用木结构为主的歇山式、飞檐楼阁式建筑,龙飞斗拱、层层叠装、阴阳浮雕、盘龙翔凤、玲珑剔透、古朴端庄、精致文雅。


戏楼内雕梁画栋、粉壁彩屏。以盘龙透雕为中心的天花板藻井图案,其造型设计、线条勾描别具风格、极尽精工。全楼都是彩釉琉璃瓦铺顶,在阳光下金光闪耀,楼脊中心立一麒麟,驮钧瓷宝瓶,周边天兵神将,飞禽走兽,形象各异,栩栩如生。


戏楼的北边是窑神庙的主殿,内供三尊主神,窑神孙伯灵居中,土山大王、金火圣母分列其左右,表达了制瓷艺人对窑神的尊崇和对火土的敬畏。当时,为建造伯灵翁庙,召集来了方圆数百里的能工巧匠。其中有一个姓李的工匠手艺特别高。他要做一只凤凰,放在树上,很快能招来一只真凤。他要做一只狗,放在门前,就吓得豺狼不敢近前。因此,众工匠就推他为领班,都叫他“李班头”。这李班头也自以为手艺高强,少不了常常夸口道:“哈,不是吹哩,就是鲁班在世,也得服咱!”

一天,施工正紧张之际,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小老头儿,身挂墨斗,肩扛大锛,他找着李班头要活干。李班头抬眼一看,轻蔑之情顿生,心想:“看他这种狼狈相,会干个啥?无非是来讨碗饭吃、混个馍啃罢了。”于是他漫不经心地朝一根丈量过十来次,都派不上用场的木头一指说:“去吧,把这段木头解一下。”“做啥?”老头问。“你看做啥中,就做啥。”说了,李班头抽身走了。

中午吃饭时,李班头左看右看不见那老头来吃饭。于是,他便来到那根弯三圪撩四的木头边找,可还不见人影。他朝那根木头一看,啥也没做成,只是上面横七竖八地划满了墨道道。他不由地火了!“这老头太不象样子,没本事就别上这儿来,就是走,也该给我交待一声!”说罢,怒气冲冲地朝那根木头狠狠地踢了一脚。奇怪,随着他的腿起脚落,只听“哗”的一声,那根木头顺着划的墨道道一下散成了几百块木楔子。李班头惊呆了,他很快意识到那小老头儿不是凡人,怕是鲁班爷显圣了!他万分后悔自己平常不该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更不该出言不逊,放出大话贬低祖师。自已怎能和鲁班相提并论呢?

更奇怪的是,那几百块木楔子不是废物。施工中,架梁立柱,放檩上椽,哪里差个“壑儿”、短个“缺儿”的,随手拿起一块,用着正好合适。等庙盖好完工,木楔子正好用完,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和窑神庙一院相邻的是关帝庙。关帝庙也称山西会馆,是明末清初晋商进入神垕行商时建设的集宗教、祭祀、议事为一体的活动场所,清朝、民国时间,商会、商团、民团联保处都在此处驻扎。


关帝庙内有山门、戏楼、木牌坊、钟鼓楼、碑林、大殿等主要建筑。从外观看,关帝庙色调庄重、朴实无华,但进入院内,各个设计精巧、别有洞天,体现了晋商的聪明智慧。木牌坊高大气派,上方斗拱十三层叠加,两边钟鼓楼结构巧妙,碑林中的石碑记载了晋商在神垕的历史,中间的月台,后边的大殿和前边的山门形成了一条轴线,整个建筑结构紧凑,风格独特。


长按加关注,精美礼品相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