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山成为余姚第二个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LNSNB 2018-05-01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4日 08:31:29

  △宣氏老宅位于临山镇倪桥路,为清晚期建筑。坐西朝东,由石库门、前厅、后厅组成,四周筑高大的围墙,为典型的封闭式院落。该宅石库门上方的门罩及清水外墙,具有徽派建筑特色。

△邵家老宅位于临山镇临城村新邵家弄,清代晚期民居建筑,当地称为“新邵家”。

  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许鸿晶 实习生 徐双双)日前,浙江省政府发文公布《第五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名单》,全省共有21个镇入选第五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临山镇榜上有名,成为我市继梁弄镇后的第二个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临山镇成功跻身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是基于临山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源于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从规划入手,加大宣传、保护、传承、挖掘的力度。

  千年古镇抗倭重镇

  临山是一个千年古镇。据清雍正《东山志》载,东汉时中原战乱,有个叫余支的人避难到此,在今鸡鸣山、华家岭一带依山傍湖而居,繁衍子孙。据此推算,临山有居民居住的历史已在一千七百年以上了。唐代开始,临山有了明确的行政归属,距今也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临山是一个抗倭重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信国公汤和奉旨在临山筑城建卫,以防倭患。临山卫和观海卫、定海卫并称“浙东三卫”。卫城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和一座水门,城外东南西三面建有护城河,与城中东西向内城河贯通。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至三十八年(1559年),抗倭名将戚继光戍守临山卫,训练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取得了著名的“龙山所大捷”,扭转了浙东的战局。

  除此之外,临山还蕴含深厚的人文特色。明清时期的临山,店铺林立,“三里长街,百货丛集,号小扬州”。宗教文化也十分盛行,城内有福田禅寺、城隍庙等“十庵九庙”,城外有东山广教寺、大乘庙等“十庙九庵”,还有十七个庙会活动,使临山一度成为浙东著名的宗教圣地、庙会中心。

  现在的临山卫城,整体格局依然保存完整,城外山体环抱,护城河水系畅通,城内古建筑成群,校场、古城墙、戚少保祠、汛署、文武衙门、麟山第一泉、邵家老宅、阮家祠堂、三官殿等历史古迹星罗棋布,还有九十九条弄、九十九口井及19片明清古建筑群仍保留了原来的风貌。此外,名人辈出,如余支、姚娘、谢安、陈梓、王槐山、戚雅仙等。

△俞家老宅位于临山镇临山村后沿河东路,坐北朝南,为清代民居,由南往北,依次为门厅、主楼、后楼,主楼两侧有厢楼。

△周宅位于临山镇临城村土地堂弄,坐北朝南,为明代建筑。由门厅、大厅、主楼及东西厢房组成。每进之间均有天井,石板铺地。

△邵氏台门位于临山镇临城村后河沿西路,坐北朝南,为清代民居,俗称“高踏步”。

 

  △沈明记洋楼位于临山镇湖堤村,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姚北地区优秀的近代建筑代表。洋楼由头门、主楼及侧楼组成。该洋楼突出反映了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理念,极富特色。

  古镇保护规划先行

  千年临山卫是活着的“临山记忆”,集中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年来,临山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古迹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把编制规划作为古镇保护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3年以来,临山镇通过多方物色,确定了一家有资质、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编制了《临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将古镇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地带、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部分。又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的通知》、《临山镇卫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老城区房屋修(建)要求和奖励办法细则》等政策措施,规定在核心保护地带,对与保护规划不符的设施实施了搬、拆、迁、整治;在建设控制地带,禁止除修缮以外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在环境协调区,禁止建设与古镇整体风貌、建筑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

△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图

  紧抓机遇申报名镇

  临山镇的历史文化名镇创建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也是紧抓机遇、长期积累和充分准备的结果。

  临山镇从2012年开始就着眼于“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这块“金字招牌”,从资源摸底到现场踏勘,从规划编制到多方论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2013年,临山镇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三年内创建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工作目标,并成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化策划与规划组、政策处理及工程建设组两个工作小组,围绕名镇创建开展工作。

  2014年,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临山镇紧紧抓住第五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申报的机遇,于8月正式向省住建厅提交了申报材料,经过省专家组为期两年的评审,终于成功获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其间,省专家评审组还两次到临山镇进行踏勘、指导、考评。临山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存,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认可。

  保护传承有序推进

  如何传承历史文化和保护古迹,临山镇确定了“保护、改造、开发”的工作步骤。优先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修复、改造,挽救一批历史建筑,提升整体形象,使临山的历史文化成为一种资源,变成一种生产力。

  近年来,临山镇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力度,专门成立了卫城管理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对古镇内的资源进行管理,根据规划对房屋新建进行管控,对历史文化进行挖掘。临山镇还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对沈明记洋楼、三官殿等古迹、建筑进行了修葺,重建了戚继光像、南门城楼等特色建筑,迁建了南门岭烈士陵园,整修了“卫城办”的办公场所。接下来,还将重点对邵家老宅、邵氏台门、甘氏墙门、俞家老宅等历史建筑进行维修。

  为了打响“历史文化名镇”这张“名片”,呼吁临山百姓共同参与古镇的保护,临山镇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2015年,借助“余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系列活动”这个契机,与市文化部门共同举办了名城、名镇主题宣传活动,使群众了解政策,提升群众的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建的氛围。今年,临山镇还结合文化义工团下村巡演,制作“古城保护”宣传画进行巡回宣传,组织“护我卫城”进校园专题讲座、电视讲座等宣传活动。

  临山镇还成立了“卫城文化研究会”,借助研究会的力量,邀请各方专家,对临山的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等进行整理、考证,先后编印出版《临山民间故事》、《抗倭名将戚继光》、《临山古韵》、《临山名人》等书籍,重印《临山卫志》和《东山志》,挖掘临山的传统文化。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杨月云)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的成功获批,将为临山镇的古镇建设注入新动力。临山将立足《保护规划》,更加注重古镇管理,逐步对古镇进行修复、开发,做到“传承与发展并重、新区和老区协调”,使保护开发之路走得更稳、更扎实,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