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砚.淄石砚

 崔光军的图书馆 2018-05-01
鲁砚.淄石砚

 淄石水渠砚

 鲁砚.淄石砚
鲁砚.淄石砚
鲁砚.淄石砚

 

鲁砚.淄石砚
鲁砚.淄石砚
溪韵阁藏砚

 

产地:山东淄博

坑口:洞子沟老坑石

砚式:正方形水渠砚,内堂起缘,砚背起复手,左下角有冯日宝先生的签名章。

规格:9×9×7.5厘米

石品:色墨黝青,金线、黄膘

制作:冯曰宝制砚,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

 

 淄子石长方砚板

 

鲁砚.淄石砚

 

鲁砚.淄石砚

 

鲁砚.淄石砚

溪韵阁藏砚

 

产地:山东淄博

坑口:洞子沟老坑石

砚式:长方形砚板,砚侧和砚角都打磨圆浑,非常可手。

规格:12×10×1.2厘米

石品:砚色黝黑,砚面有赭金色斑,如端的冻,似歙的晕,耐人玩味。

制作:潘仲昌

 

详述:

 淄砚,又称淄石砚、金星砚、淄州砚、淄川砚。由于淄石品类较多,故历史上又有韫玉石砚、青金砚、墨玉砚、金雀石砚等名称。

产地:山东省淄博市。

淄砚产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和博山两区,因淄博古称淄州而得名。又因淄砚体布金星,也称“金星砚”。淄石的产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历代文人所记述的淄石产地,即淄川罗村洞子沟,其石质属粉砂质泥岩,赋存于中碳系地层,主要矿物成分为晶质状方解石、灰褐色半透明的泥物质、以次棱角状石英为主的粉砂级矿物以及形成金星状的黄铁矿物质。石呈黑色,上有金星遍布,因被古人称为“金星石”或“墨玉”。故有“端石尚紫、淄石尚黑”之说。井下开采,上层砚石质地疏松,制砚效果差。下层砚石则坚而不顽,温润如玉,莫式硬度3.5,硬度适中,适宜雕刻,为制砚良材。主要产于洞子沟附近的大桥、小桥、河东、洼子4村。尤其以灰堂岩层石最佳,手感细腻、湿润,品相丰实,有金星、金线、金雀斑、鱼脑冻、蕉叶白等纹理,可制成长方、正方、圆、椭圆、随形、蝉形、八卦、壶形等形制,可使用浅刻、深刻、薄意、镂空、圆雕等技艺。

淄石的另一个产地是处于淄河源的虞望山,属于上世纪70年代末新开发的砚坑,产石地层为古生界寒武系,属泥质灰岩,矿物成分主要由方解石和泥物质组成,有山坑和水坑之分。其中水坑石,同洞子沟大同小异,莫式硬度相差无几,坚润细腻,下墨爽利,也是制砚的良材。其色彩丰富,有紫红、黄、青、绿等。其中重紫、荷叶绿发墨如漆,经久不干,为淄石中最佳品种。另外,绿色的还有深绿、莴苣绿、竹竿绿,紫色的有紫云、绀云、关山红、黄色的有柑黄、束瓤黄,还有绀青、赭色、多彩等。特别是这种淄石还有为观赏家称道的天然名贵纹色,如珍珠斑、翠斑、冰冻纹、金银星、色晕之类。赏心悦目,饶有天趣。唯多为子石,大料难得。另外,煤井出产的黑石名叫“墨玉”,其石质坚,下墨爽利。但因其断面有自然铜云纹,故称“墨玉金云”。

淄砚中较名贵者有金雀山的韫玉、金星、淄川梓桐山青金石三种。品类有韫玉、金星、青金、墨玉、金雀等。淄川梓桐山青金石,因宋范仲淹曾取石刻砚之故又多称为“范公石”。此砚初用料于罗村紧邻的对松山石,后顺石脉查寻,延于罗村东北二华里处的洞子沟。洞子沟自清代至今不断有砚石开采。

以淄石制砚,相传始于战国,据史料记载应起始于唐代,到北宋时已很繁盛。宋·唐询称淄石为韫玉,其《砚录》中载:“淄石可与端歙相上下。”米芾<《硯史>》:“理滑,易乏,在建州石之次。”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蛮溪砚铭》中载:“龙尾之群、淄韫玉之伯仲也。”明末清初人余怀的《砚林》称:“宋熙宁中尚淄砚,神宗择其佳者赐司马温公。”就是说宋神宗时社会普遍推崇淄砚,神宗拣好的赐赏给司马光,鼓励其完成《资治通鉴》的编著任务。北宋灭亡之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南宋政权的建立南移,致使淄砚一度销声灭迹。明代以后,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淄砚重新为世人所重视。清乾隆时期,盛百二任淄川县令,曾对淄砚的历史、现状和石质做了专门的调查研究,编有《淄砚录》一书,其中还曾引用了宋代邵康节的《金雀砚》诗:“铜雀或常有,未尝见金雀,金雀何所出,必出白云岳……。其后,由于淄石老坑过度开采,所产砚石质地越来越差,最终被废弃。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方又重新得到恢复开发。至于金雀石,系砚石出现的斑,黄色,形象雀,是石内的硫化铁物所沉淀、着浮,因而有金雀石之称。就是说淄石、淄川石、金雀石统称淄石,出自淄川洞子沟,它是淄石一种石品,并非有金雀山产金雀石之说。

淄砚的雕刻在承袭鲁砚粗犷豪放风格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独具的特点。黑色的淄石没有金星石、徐公石一类石材美丽的边饰和漂亮的纹彩,因此造型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规矩形。砚堂砚池开挖大方实用。也有一部分随形砚深雕、透雕龙祥凤翥、人佛百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碍于上层所产黑色淄石常有石质较为疏松的现象,也就是古人所贬称的“有瓦烁之象。”因此,多以浅浮雕和线雕为主,摹刻一些秦砖汉瓦,摩崖石刻的图案和文字,显得苍古高雅。而彩色的淄石,则往往根据其变幻莫测的纹彩而设计创作,每每出现有新意的作品。

淄石制砚在明末清初年间,淄川罗村镇道口村安姓居民传给小窎桥村王氏一脉制砚技术,王氏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淄砚传承人。王克林(已去世)、王克夫(90余岁)二兄弟,村办企业初创时期王克杰、刘廷垒和李荣先先生,为淄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安盛谋先生成为全国砚雕大师,成绩斐然;一凡堂谭峰先生制砚、学古、仿古,文人气息浓厚;徐永宝、高洪刚、徐峰、李信永等省级砚调大师,用博山桃花峪、虞望山三彩石或燕子石制砚,不落俗套,意象清新,独具一格;谭玉伟先生创刻《淄石钟形砚》,新颖清雅;淄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彪先生,自筹资金,自建淄砚博物馆,名品荟萃精品聚集。目前的淄砚生产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创意新、工艺好,享誉大江南北,蜚声海内域外,受到国家领导人,书画界名流及广大砚台爱好者的交口称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