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比返工上班更悲伤的事情吗? 有。 那就是—— 剧还没刷完,假期已经用完。 前脚《西部世界》才回归,跟着另一部神剧也来了。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The Handmaid's Tale Season 2在许多人眼里,这才是神剧中的神剧。 去年艾美奖,《西部世界》颗粒无收,《使女的故事》成最大赢家,包揽最佳剧集、导演、编剧、女主、女配等6大重要奖项。 最佳,还能被超越吗? 如今第二季回归,大写加粗的地告诉你:能。 看口碑,IMDb 8.6,MTC 92,烂番茄 96%,豆瓣 9.6,都比第一季更好。 Sir看完已更新两集必须说—— 第二季更黑暗,更残暴,更大格局。 不记得第一季讲了什么的,Sir再简单回顾前情。 《使女的故事》由Hulu和米高梅电视首次联合打造,改编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经典小说。 科幻片的设定,恐怖片的效果。 未来世界,严重污染,人类迎来最大灾难——不育,人口出生率骤降,末日将临。 美国极端基督教徒发起变动,占领政府,在美国部分地区建立基列国。 社会迎来大变天。 最恐怖是,女人。她们失去自由,成为国有财产。不管身体还是灵魂,不再属于自己,而属于国家。 没有生育能力的,被称女佣(Martha),派往当权者家庭打杂。 有生育能力的,被称使女(Handmaid),彻底沦为生育工具,名副其实“行走的子宫”。 使女被随机派往当权者家庭,躺在女主人双腿间,接受男主人的精子。 能怀孕最好,孩子出生后(归当权者家庭所有),使女再被派往下一家。多次不能怀孕的,就送往殖民地,当彻底的奴隶。 编剧写下这样的情节,灵感是来自于《圣经》:
女主琼,就是一个使女。 “琼”是她原来的名字,已被禁用。 现在她叫奥芙瑞德,“奥芙”是英文介词of,“瑞德”是大主教姓氏,意思就是“瑞德的东西”。 字幕来源:人人影视,下同 第一季结尾,琼怀孕了,使女们第一次在集会上反抗嬷嬷,琼被持枪便衣带走。 啊,自由! 哦,自由? 第二季,摆明了要告诉你:她们逃出了小黑屋,却闯进了更深邃的夜幕…… 使女们被带到一个废弃体育馆,将被施以绞刑。 有的使女吓尿了裤子…… 刽子手一声令下……她们没死。 主上开恩? 不,仅仅因为她们的子宫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产,怎么可能舍得让她们死! 原来这是嬷嬷的惩罚,好让她们体验什么叫死亡。 绝对的恐惧,带来绝对的屈服。 第一季结尾的革命,只不过在第二季换来了一场覆灭。 而琼,是灰烬中保存下来的火种。 产检时,她不顾一切冲出去,她逃跑了。 她脱下使女服,丢入火里,用剪刀直接剪掉耳朵上的使女标志。 自由不死。 但这自由……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奴役。 她藏在空无一人的屠宰场,和司机继续绝望地做爱。 未来是什么,她不敢去想。 等待她的,很可能会是—— 第二季,那个传说中的殖民地首次亮相。 这是一片污染严重的荒漠,犯了错或者试图反抗的女人,被发放到这里当奴隶。 与琼结伴的使女埃米莉,开车撞人后就被派到这里来。 新一季中,埃米莉变成常驻主角,我们可以看到她更多的过去。 她是一个女同性恋。 她曾是生物学教授,在大学教书,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 政变发生后,一夜之间,法律认可的同性婚姻,无效了。妻子有加拿大护照,带着儿子走了,剩下她被抓去当使女。 比她更惨的是一个男性同事。 因为是男同性恋,连当使女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绞死了。 如果留意,你就会发现《使女的故事》颜色起了变化—— 被绞死的男同事是黑人; 琼的丈夫和好友都是黑人; 还有琼产检时,给她钥匙的陌生人也是黑人。 为什么要强调他们的肤色? 因为第二季《使女的故事》早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女”字上。 它的故事延伸到同性恋者、少数族裔、底层贫民…… 更多受压迫的人身上。 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再强调,这不是科幻。
除了引用《圣经》,书中的荒诞都能在历史上找到依据: 伊朗伊斯兰革命、集体处决、焚书坑儒、党卫军的生命之泉计划、阿根廷将军偷窃幼童的行为、蓄奴制的历史、美国出现过的一夫多妻制历史…… 政权更迭如翻书,百姓卑微如蝼蚁。 不要以为历史翻过了那一页,车轮碾过了那一群人。 未来的我们就高枕无忧。 《使女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 科幻不一定是什么新奇的东西,说不定只是历史沉渣重新混合的结果。 说不定,一夜之间,同性婚姻就不合法了;一夜之间,女人不能再工作了…… 你有没有在某个瞬间突然震惊: 我们已经争取到手的权利,那么轻易就被没收。 在《使女的故事》中,这个瞬间就是—— 琼逃出来后,藏在一栋废弃办公楼。 这里有办公室、电脑、桌椅……都是繁荣社会留下的证据。 琼拿起桌上一个马克杯,杯子上写着著名音乐剧《新脑袋》的唱段;另外一张桌上,放着一盒《老友记》录像带……这曾是人类的精神文明象征。 琼再下一层楼梯。 在她眼前的是: 挂满天花板的上吊绳和沾满血迹的墙壁。 曾经人们用来朝更好社会奋斗的办公楼,沦为一个残杀的屠宰场。 比十八层地狱更恐怖的就是—— 你和魔鬼,有时只隔了一层天花板。 如果说《使女的故事》是神剧,那么还不得不提它的另一种“神”。 先抛开故事,只从画面来看—— 这样的色调。 这样的视角。 你感受到了什么? 对,再强烈不过的宗教意味。 这呼应的是剧中的主题:如果生活必须遵循神的旨意,我们将会变成什么样? 或者说—— 那些人口中的神,是真的神吗? 我们来看那位虔诚到狂热的嬷嬷。 得知琼怀孕,她立刻跑去敲响教堂的钟,激动得泣不成声,认为是神迹显灵了。 不得不说,这一幕与《十日谈》简直如出一辙。 嬷嬷高呼:奇迹啊!奇迹啊!上帝让哑巴也说了话。 但其实呢? 她前一秒还刚要和那个“哑巴”偷欢。 《使女的故事》中的嬷嬷也同样。 刚激动地感谢完上帝,她回头面不改色地惩罚使女,把她们的手绑在灶台上,用火烧。 嘴里还说着: 只有在苦难中 我们才能找到恩典 基列国建立的前提,就是信仰,信仰上帝。 统治国家的主教,因为信仰,随意生杀予夺,谁敢反抗,就吊死城墙。 可怕的不是信仰。 而是借信仰、宗教或一切正义之名,肆无忌惮的恶行。 一句话,《使女的故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反乌托邦剧集,毫无疑问。 它让我们重新检视了,何为宗教,何为权力,何为自由。 何为人之为人。 有人说,这部剧影射的是极端恐怖主义组织。 有人说,这部剧影射了川普上台后对美国自由的侵蚀。 但依Sir看,与其说《使女的故事》只限于哪一个国家,哪一段历史。 不如说,那就是根植于人类文明深处,顽固的隐患。 咄咄怪事,不全是天方夜谭。 种种荒诞,也许早有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