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兴老故事特别篇:宜城的那些老巷

 思念江南 2018-05-02

林雨心情 来自刀刀的小狗窝 00:00 05:08

写在前面:本文为心血之作,欢迎大家转发。如有其他媒体欲转载此文,请与本作者洽谈版权,谢谢支持!

在宜兴的老城里,曾经有着很多的“巷”。巷的形式,有点像上海的“里弄”,或者是北京的“胡同”,不过相比之下,长度和规模都比较小。

以前的老宜兴城,面积很小,南面是板桥头,也叫南仓桥,现在是君悦府邸西边人民路上那座桥;北面就到太滆桥;东面起于东关桥,就是周王庙北面卢忠肃公祠旁边那座小桥;西面就到西关桥,现在大概在蛟桥步行街那里。城区就这么大的地方。

城中呢,东西以南大街为界,南大街是南北走向,就是现在的人民路;南北以长桥河为界,就是现在华地步行街那条河。在以前,城南面居住的都是大户人家,读书的、做官的、有钱的,房子都是大瓦房,按现在的说法叫“豪宅”。所以长桥以南,房子和房子之间形成的巷子很多。长桥以北则居住的都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小市民等等,房子大小不等,没有什么大的规模,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有名的巷子。同时,南大街是最主要的路,因此,老宜兴的巷子,绝大多数都是东西走向的,与南大街垂直相通。

岁月变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改建,有一些巷子现在已经无迹可寻,但是还有一些巷子被保留了下来。

老宜兴的那些巷,都有独特的名字,而这些名字里,也都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故事。今天的故事,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巷子名字的由来。

东庙巷,位于现在的周王庙门前,东西走向到青云菜场。相传是三国末期,周处除三害。后周处抵御外侮,马革裹尸,为国捐躯。老家宜兴的百姓为了纪念周处,在城东建了一座周王庙,这条巷子就被叫做东庙巷。还有一个说法,元末明初,宜兴县令张一清联络张士诚起义,为保满城百姓,被元军杀害。明朝建立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在此处建立一清庙,所以称这里为东庙巷。现在,一清庙已无原址存在。民间说法更倾向于前一种。东庙巷内以前有储姓家族的经畲堂,也是储姓很有名的祠堂之一,以前有储氏子弟读书的九峰楼,当年储氏五子都中举人,也有“五子登科”“五凤齐飞”的美谈。

(周王庙现状)

(东庙巷现状)

西庙巷,位于现在劝业小商品市场和新东方百货之间,东西走向。相传时汉代阳羡县令袁玘,爱民如子。有一年大旱,他亲自爬到南山顶上,点烛烧香,祷告苍天,后因烈日烤晒,泪尽血竭而死。天降铜棺石马,南山遂称为铜官(棺)山。后来老百姓在城内西巷建立了袁府君庙,也叫果利庙,用来祭祀袁玘。于是这个地方就被称为西庙巷。

(西庙巷现状)

学前巷,位置在现在的口腔医院门口,东西走向,往体育公园方向。文革时被改称健康路。以前,这里是宜城文庙(孔庙)的所在地,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前周延儒的会元状元牌坊也在这里。现在,城里最老的那座实验小学依然在这里。

(学前巷现状)

青云巷,位置在老电影院东侧,南北走向,巷子的一端就是青云菜场。这里以前是没有民居的,传说以前曾有青云笼罩期间,民间以此为祥瑞,于是这里就叫做青云巷。也有取“平步青云”寄托美好寓意的意思。

(青云巷现状)

狮子巷,现在狮子巷已不可考,原址在老豆制品厂那里,也是南北走向,现在应该是在青云巷和茶局巷之间,三巷是平行走向。相传以前这里都是民居,有一位能工巧匠,曾经用石头雕刻了一个石狮子头,镶嵌在巷子里的一面墙壁上。那个石狮子头实在是活灵活现,来往的人们常常误以为是真的,于是狮子巷由此得名。

(狮子巷现状)

东珠巷,西珠巷。这两个巷子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它们和同一个故事有关。两个巷子都是东西走向。东珠巷,位于现在青云菜场北侧,就是水产铺前面,或者说以前的老中医院现在的苏宁电器背后隔着长桥河的对面。以南大街为界,往西朝华地步行街那个方向就是西珠巷。其实,这两条巷子名字应该是“东撒珠巷”和“西撒珠巷”,相传是明末明皇子避居宜兴,清兵来抓捕时,路家大人的小妾急中生智,撒下珍珠引来追兵,皇子得脱大难。这个具体的故事以后另外讲述。后来,人们就把这两条巷子称为“东撒珠巷”和“西撒珠巷”,久而久之,又把“撒”字去掉,变成了现在的东珠巷和西珠巷。西珠巷里的潘家,民国初年出了个围棋高手叫潘朗东,号称围棋黑国手,棋艺高超。

(东珠巷、西珠巷现状)

茶局巷,位于现在人民医院前,南北走向,往城中立体停车场走行。当年,宜兴的阳羡茶非常出名,皇帝非常喜欢,还有“天子不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阳羡茶作为贡品以后,宜兴官府每年都要把优质的好茶集中,然后统一运输,于是就在这里设置了“茶局”,这个地方就叫做茶局巷了。其实以前,茶局巷分大小,小茶局巷是东珠巷到东庙巷这一段,从东庙巷到人民医院叫做大茶局巷。

(茶局巷现状)

通贞观巷,现在叫通贞观路,位置是从朝阳路和茶东新村、茶西新村的交汇处开始,东西走向,经人民医院到太平天国王府那条路。据说以前这条巷子里有一座道观,主持道观的道士道号“通贞”,此处香火很盛,人们就把这座道观称为通贞观,道观所在的巷子也就命名为通贞观巷。

(通贞观巷现状)

大人巷,位于现在的体育公园东侧,东西走向,在学前路的南面,与学前路平行走行。以前,大人巷也叫“蒋尚书巷”,以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蒋守约府邸在此得名。后来,居住在此的都是大官,比如崇祯朝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府邸也在这里,于是就被称为“大人巷”。文革期间,曾被改称工农路。

(大人巷现状)

伙巷,位于人民医院西侧,南北走向,巷子比较长,一直通到南仓河旁的东尤巷。相传清朝末年,有一年北方大旱,很多苏北一带的灾民逃难到宜兴,就聚居于此。这些灾民大多都只能靠体力活维持生计,多从事伙夫、伙计的职业,但是他们也很团结,有什么事都会合伙一起干,互相帮助,于是就把他们居住的这个地方叫做伙巷。

(伙巷现状)

纱帽巷,位于南大街的西侧,也就是劝业小商品市场的西面,在白果巷和西庙巷之间,南北走向。据说以前在这里居住的有很多都是官员,官员都要戴乌纱帽的。明代吴姓人家有子弟官至吏部尚书,定居于此,仕途发达,曾经一日在巷内同时晒有十八顶乌纱帽,所以这里就被叫做纱帽巷。

(纱帽巷现状)

太平巷,位于南大街,现已不可考,位置在现在的大人巷和学前巷之间,东西走向。以前的巷子不大,很是狭窄。据传明代时,这里有两座大宅院,其中有一家在院子里堆砌了一座很精美的假山景致。工程完工后,主人家请了一个有名的风水先生在院子里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写了“泰山石敢当”五个字以求太平,人们就把这里叫做太平巷。

(太平巷现状)

白果巷,现在位于劝业小商品市场的南面,东西走向,与西庙巷平行。据说原先巷子里有一个姓徐的大户人家,院子里种了一棵四人合抱的大银杏树,巷子由此得名。后来,这棵大银杏树已无踪迹,但是政府在这里种植了很多银杏树。到了深秋,满树黄叶,十分美丽。

(白果巷现状)

分基巷,现已不可考,位置应该在现在的国际饭店南侧,东西走向,往五星家电走行。传说清朝末年,居住在巷子里的两兄弟各自成亲后要分家,但是兄弟两个都很谦让,兄友弟恭,都想让对方都分得一点房基,一时传为美谈,这里就被叫做分基巷。还有一个说法,这里的南面过去就是伙巷,那时候,居民多了以后,有一些专门制作畚箕的人也住在这里。“畚箕”在宜兴乡音里与“分基”一样,所以也有人把这里叫做“畚箕巷”。

(分基巷现状)

张公巷,这也曾经是一条大巷子,但是现在已经无迹可寻了。位置在现在白果巷的正东面,东西走向,和南面的分基巷和北面的东庙巷平行。张公巷比较奇特,没有出口,只有一个入口朝着南大街。相传有张姓大户曾居以此而得名。旧社会,张公巷可是宜兴城最热闹的地方,有名的赌场、戏院、烟馆都在这个地方。

(张公巷现状)

东尤巷,西尤巷,这两个巷子的名字来源也差不多。位置上,很靠近老宜兴城的南城墙了,东尤巷在现在人民医院南面靠近南仓河,东西走向;西尤巷隔着南大街与之正对,延伸到老体育场南面团氿边。以前,这里是农民们交易耕牛的地方,人们也把这种场所叫做“牛落场”,于是这两条巷子就被叫做“东牛场巷”和“西牛场巷”。后来,牛场搬走了,有几户尤姓人家住在这里,据说老家是苏北人,苏口音“牛”“尤”相近,这里慢慢就被叫成“东尤场巷”和“西尤场巷”。再后来,少了一个“场”字,就变成了“东尤巷”和“西尤巷”。

(东尤场巷、西尤场巷现状)

莫奈巷,也被很多人叫做“摸奶巷”,这个名字有点不文雅,不过却很形象呢。知道这条巷子的人不多,因为实在是太小了,而且很短,并且很早就在城市改建的过程中消失了。它的位置应该在大人巷隔着南大街的对面,有两个九十度折角,基本还是东西走向的,联通着伙巷。这条巷子很狭窄,最窄的地方,两个人面对面走过时需要侧着身,差不多贴在一起才能交汇而过。以前乡民们没多少文化,就戏称为“摸奶巷”。此外,在老的西爱巷往西大街方向上,也有一条同名的巷子,得名的来历也差不多。

(莫奈巷入口现状)

  竹巷,实迹已无。大致在现在蛟桥步行街北侧,与西珠巷隔长桥河平行,东西走向。很多老宜兴会把它写成“西竹巷”,据考证,名称的由来与长桥河的航运有关,以前西南方向山里的农民们,会把竹子编制的用具用船载着,经过西氿、团氿运到这里,售卖给城里的居民,很多住在这里的居民往往从事与竹器有关的生意,故以此命名。

北门巷,大概位置在现在苏宁家电,也就是以前的老中医院门口,在人民剧院旁边,经过城中派出所,往北直到太滆河,南北走向。叫作北门巷,是因为其往北直通,就到了老县城的北城门了。

(北门巷现状)

段家巷,现在已无实迹。大致位置是周王庙门口,往北直通到东关桥,南北走向。以前老城区没有改建前,这一代都是民居,最初有“段”姓人家居住于此而得名,巷子不场。有意思的是后来,这里却因为一户史姓人家出名,该户曾有人当了大官,在自己宅子前树了一根升旗的楣干,特别的高大,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而且该户人家私塾请的先生很多,教书又好,所以当时城里很多富家子弟都在史家的私塾读书。

瓮底巷,现已无实迹,位置应该在现在的农业银行总部的身下,与分基巷隔人民路相对。不过瓮底巷是呈不太规则的南北走行的,入口在学前路现在的牙防所那里,往北走行进来,没有出口,一个转弯后就是老宜兴的监狱。因为从空中俯瞰,整个巷子底部,很像一个酒瓮头,所以被称之为“瓮底巷”。

书院巷,看名字就知道,巷子的来历肯定是和以前的书院有关。其实,书院巷有两条,一条叫北书院巷,现在还叫书院巷,就在茶局巷那里的立体停车场,西侧的那条南北向的小巷子就是。而南书院巷,现在已无实迹,位置大概在老的县政府大院的南侧,是东西走向的,就是现在的学前路体育公园那里。

(北书院巷现状)

察院巷,这个看名字就知道和以前的都察院有关。都察院是清朝一个地方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纪检委吧。在老宜兴城,都察院的位置在现在的疾控大厦,也就是打预防针的马路对面。察院巷现在已经无实迹了,当时是东西走向的,大概位置在现在的蛟桥步行街西段,以前应该就是东起竹巷,西到现在的氿滨大道。

东风巷,这条巷子倒是很年轻。位置在现在周王庙那里的东关桥往北,隔着解放东路的那条南北走向的巷子。这里也是现在的城里面唯一有成片晚清旧瓦房建筑的地方了。前面的那些老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曾经被改名为“健康路”、“工农路”,倒是这里,被改叫东风巷。以前这里叫做“月城街”,是不是一个很美丽的名字?这里以前是老宜兴城的军事防备区域,在东城门外沿河围建一个卫城,用以屯兵守备,这地方,称为“域城”,也有的地方会叫做“瓮城”。由于宜兴地方乡音“域”“月”不分,于是就有了“月城”这么一个美妙的名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