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千年|03.伏羲和女娲的“创造之旅”

 金色年华554 2018-05-02

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最早的王之一,所处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很显然,在伏羲和女娲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出现,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书写工具,而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种种故事,大都是神话传说,是人们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故事。后来,文字出现之后,这些传说中的一部分被记载了下来,甚至被改造附会成真实的历史故事,这也说明这些神话故事还是有一定的事实为依据的。因此,这也就从一定角度反映出了伏羲和女娲在中华文明中的起始作用。他们的“旅游”,虽然只是为了生存而行走,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婚配,女娲的补天,中华文明才可以诞生、繁衍,并发展下来,从而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西天禾图文

1.伏羲和女娲的婚配造人之游

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意思是,女娲是古代的神女,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太平御览》中引《风俗通》也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段话,也描述了女娲造人的场面。这些话不但说明了古代的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事实基础。而且也见证了女娲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和意义。

恩格斯说过:“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正是因为女娲行走造人,才有了人类的存在,有了人才有了日后中华文明繁衍壮大的基础。伏羲和女蜗兄妹婚配可以说是人类为生存、繁衍而进行的一次神秘“旅游”。

据说那时南方发生了特大洪水,洪荒遍野,万户灭绝。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因居住在昆仑山上,躲过了这场浩大的劫难。为了繁衍后代,使得人类能继续延续下去,两人产生了结为夫妻的念头。但是据传统思想,兄妹是不可以结为夫妻的,而且两人还害怕因此而触犯禁忌让上天怪罪,于是两人就决定求助于上天。   

两人各自升起一堆篝火,并且对天祷告:“如果老天也认为我们的结合是合理的话,那就请让这两堆火合在一块。”话音刚落,两堆篝火所冒出的青烟已合成一起。女娲还有顾忌,又说,两人不妨各拣一块石头,从山顶一起往下滚去,如若两块石头也能结合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天意。说也奇怪,两块石头在山坡上翻滚,到了山下竟撞在一块,发出轰天巨响,牢牢的融为一体了。天意如此,于是两人结为了夫妻。

可是只有女娲一个人,也生不了多少孩子,恐怕起不到保存人类宗脉的作用。忽然有一天夜里,女娲做了一个梦,梦见老天爷对她说:“你不用发愁,你可以挖些黄土,用云阳河水和成泥,抟土造人。”于是,女娲和伏羲遍踏上了造人之旅。

在云阳河畔,女娲就叫伏羲挖了些黄土,舀些云阳河水和成泥,动手捏泥人。女娲照着伏羲的样子捏了许多泥人,又想象自已的样子,捏了许多泥人,她把捏好的泥人放到伏羲整好的平地上晾晒。过了七七四十九天,所有的泥人居然全都变活了。女娲想让人类遍布广阔的大地,但是后来她做累了,速度也慢了下来。于是,她想出一条捷径。她把一根草绳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直到绳的下端整个儿裹上一层泥浆。接着,她提起绳子向地面上一挥,凡是有泥点降落的地方,那些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

西天禾图文

女娲想到人类也会死亡,到时候还要重新造人。于是,她将男女分开,按照各自的模样,俏丽配英俊,高个合高个,为他们配双结对,让他们继续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的火种就可以永远地延续下去了。

上天得知女娲将人按俊丑配双,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便派风雨雷电诸神下凡找女娲论理。诸神就带着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一路奔来。女娲见天气骤然变坏,就赶紧往洞里收泥人,慌刮之中把俊丑、高矮、胖瘦不一的泥人混到了一起,还有的泥人被弄歪了鼻子、碰断了胳膊,跌坏了腿,自此世上便有了先天残疾之人。世上的婚姻也从此改变了发貌结缘的习惯。为纪念女娲抟土造人之功,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造人场。

女娲造人这个传说,从现实来看,多多少少包含有母系社会的缩影。即女性占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而且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处于乱婚或群婚时代,子女只知母亲而不知父亲的现实。但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女性的尊重,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的一种体现,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证明,也是我们文化与文明的骄傲。

另外,女娲用泥土造人,是农耕时代人们对人类与土地关系的直观表达。地球上的生命都直接间接地来自于土地,人类同样也是来自于泥土。正如俗话说的,尘归尘,土归土。土地是人所从来之地,也是人的归宿。对于人们思考生命,认识生命也有一定的意义。

西天禾图文

2.伏羲女娲上“天梯”登“天庭”

伏羲和女娲凭借着“天梯”,上天入地,这是后来人对先人的一种神话性虚构想象,当然,这也是原始旅行的一种。这说明,从有人类开始,人们就从来不满足眼下的区域范围,以及地面对自己的束缚,人们期待于探索未知的地域,期待见识更多,走的更远。人们对于高山对于天空的向往从未改变。

伏羲夫妇依靠自己的劳动,愉快生活着,哥哥和妹妹还常常手挽手,从“天梯”上攀登到“天庭”去游玩。他们本在地上,又是怎么登天的呢?其实在上古时候人间和天庭相距并不遥远,而且之间还有几个通道,此即所谓天梯。只是后来到了颛顼帝的时候,由于人神杂居混乱,出于方便管理考虑,进行了一次“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断绝了地上与天庭的通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古代神话中地上与天上的通路,也即天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一种是树,都是不假人力,自然生长的东西。古代人们的头脑比较简单朴质,设想神人或仙人之所以能够“上下于天”,并不是什么“腾云驾雾”,而都是这么足踏实地,旋着山或援着树一步一步爬上去或爬下来的。当然,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第一要有见识,要能知道什么地方有直通天庭的山或树可以爬上去。第二,还得有爬上去的本领。比如昆仑山,据说它的下面,环绕着弱水的深渊,它的外面,又包围着炎火的大山,要上去的确很是艰难的。所以古书上记载能够旋着天梯自由上下的,只有神人、仙人,再加上巫师这三种人罢了。

山当中具有天梯性质的,除了昆仑山以外,还有华山青水之东的笔山,据说曾有仙人柏高,旋着这座山一直爬上天去;又还有西方荒野的登葆山,巫师们也从这里上下往来,直到天庭,做下宣神旨,上达民情的工作。

树木当中具有天梯性质的,据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只有建木一种。其他如像北方海外的三桑、寻木,东方海外的扶桑,西方荒野的若木等,固然都是长达数十丈,数千丈乃至千里的大树,但究竟是否具有天梯的性质,古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还很难说。只有建木,我们知道它的的确确具有天梯的性质。

昆仑山

【边走边知】昆仑山

在中国古代,关于昆仑山有两种指称:一是文化(或神话)意义的指称,一是现代地理学意义的指称。

就文化与神话意义的指称来说,其概念的产生当在先秦时期,之后历代都对之擅扬而不衰。在这个意义上的昆仑山,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确指,而仅只是一种神话意象或文化意象。在这种指称中,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传说其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围还有生长持续燃烧不灭的神树的炎火山。昆仑山顶是黄帝的帝之下都,有开明兽守门。同时在昆仑山上还住着另一位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西王母。

而就现代地理学意义上的指称来说,昆仑山是一座实际存在的山脉,而且是亚洲中部、中国西部的一座大山系,其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于新疆与西藏之间,向东延伸到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其最高峰是龚格尔峰峰,海拔高达7723米,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昆仑山由于其高耸挺拔,成为古代中国和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世界的边缘,加上昆仑山的终年积雪令中国古代以白色象征西方。

女娲补天

3.女娲补天

应该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女娲的地位是不容质疑的。传说中,女娲不仅是人类的创造着,世间万物的创造者,而且还是苍天的修补者,世界的拯救者。女娲补天的行走也是一段极为美丽的神话。女娲不辞辛劳的跋山涉水,寻找五色石,补好了苍天,拯救了人类,使得人类得以继续延续。

史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进行了一场恶战,这次战争打得非常惨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了人间。水和火,这两种性质的东西,本来是互不相容的。共工和他手下的那群帮凶,在江流里坐了大木筏子,鼓动了大波大浪,前去攻打祝融;可是终于敌不过愤怒的火神发作出来的炎炎的猛火,烧得这些元帅和兵丁一个个焦头烂额。结果,水神失败了。失败的水神共工眼见事业成空,部卒凋零,又羞又恼,也觉得再没脸面存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西方的不周山碰去。这一碰他自己倒没有碰死,却使天和地改变了原先的模样,使世界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灾祸。原来这不周山,乃是一根撑天的柱子,经水神共工这么一碰,撑天的柱子给碰断了,大地的一角也给碰坏了。半边天空坍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做了一道横一道的黑黝黝的深坑。在这种大变动中,山林起了猛烈燃烧的炎炎的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出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人类在这种情况中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同时还遭受着从山林里窜出来的各种凶兽猛鸟的残害。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样惨烈的灾祸,痛心极了,没法去惩罚那个死而复活的凶恶的捣乱者,只得辛辛苦苦地来修补残破的天地。《淮南子·览冥篇》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意即,她先在大江大河里练选了许多五色的石子,架起一把火将它们熔炼做了胶糊状的液体,然后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来把苍天上一个个丑陋的窟窿都填补好,仔细看虽然还有点不一样,远看去也就和原来的光景差不多了。据传,女娲为寻找补天的方法和材料,曾走过9999座山,蹬过9999条河,进行了艰苦的跋涉“旅游”,来到昆仑山才找到五色石,炼好岩浆补好了天,又怕补好的天空再坍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只脚,用来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空再没有坍塌的危险了。

这以后她又去收拾一条在中原地方为恶已久的黑龙,她杀了黑龙,又赶走了各种猛兽、凶鸟,使人类不再惧怕禽兽的祸患。然后她再把芦草烧成灰,堆积加多,塞住了滔天的洪水。这一场灾祸,总算给伟大的女娲一手平息,她的孩子们终于从死里逃生,得到了拯救。

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女娲在此地修造了一座土地庙,教南山民众种桑养蚕,取丝纺绸,福祉于民。当地民众为祭祀女娲的贤能圣德,将土地庙改建为女娲庙,供奉香火,顶礼膜拜为颂扬女娲“补天”之功,夏代在女娲山始建宝灵寺,后改为中皇庙、女娲庙,香火极盛,“登探者淑匿纷来,瞻礼者贤否沓至”。

《路史》云:“女娲始治于中皇山,继兴于骊山之下,中皇山即女娲山,有天台鼎峙,今建女娲庙。”唐宋以来,女娲庙历经修葺扩建,尤其是清乾隆元年重修后,拥有正殿四重、房屋百余间,是当时平利最大的寺院,被誉为“名胜之方”。

传说女娲补天的地点是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现在女娲补天的雕塑在西华广场的正中央,还修建有女娲宫,供大家欣赏。

女娲补天作为东方神话,可以与西方的亚当、夏娃神话相媲美。女娲补天把人类从极度混乱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解救出来,让人们继续安居乐业。这是一个壮举,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抗争。放在今天来看,也有着它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女娲补天,也象征着我们的祖先们,为维护地球生态利益所作的努力的重大的历史事件,说明了维护地球生态利益的历史悠久性和重要性。地球只一个,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它受到了损伤,那么我们也将面临苦难。到时候,没有第二个女娲会神奇般的将地球一下子变好。因此,我们要珍惜爱护女娲母亲给我们留下的这个美好的地球环境。

洞庭君山

【边走边知】洞庭君山和骊山温泉

洞庭君山

(1)洞庭君山的形成传说

女娲在补天的时候,一不小心装岩浆的大钵子掉到洞庭湖里,形成了湖中之岛——君山。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骊山温泉

(2)骊山温泉的形成传说

女娲补天时,有一些岩浆没有粘牢,就飘落到了地上,据说飘落的岩浆则形成了骊山温泉。

骊山温泉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南,其历史久远,任沧桑巨变,仍千古不竭,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周、秦、汉、唐以来,历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汤池沐浴,使其逐渐成为皇家御用温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种恩赐。温泉水来自地下的“常温层”,水温常年保持43℃,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不以古今变质,不以凉暑易操。”数千年来,“与日月同流,无霄无旦,不盈不虚,将天地而齐固。”骊山温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化验分析:内含一氧化硅、氟离子等多种矿物质,淋浴可消疹荡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