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四季51期】嘉友藏瓷——同一浙江私人收藏粉彩瓷器

 alayavijnana 2018-05-02




 如果说 

前一条推送中

清代御窑体现出瓷器收藏“档次”的话,

那么这位浙江藏家所推出的粉彩专题

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收藏瓷器那种无尽的“趣味”。



粉彩是最晚出现的瓷器品种,它以景德镇窑坚硬洁白的胎釉作为基础,用各种鲜艳的彩料作画,同时又不需太高温度二次烧造,既提高了美感,又保证了成品率,可以说是中国瓷器一千八百年发展的集大成之作。


粉彩瓷器拥有多样的色彩和精致的画工,而这两样恰恰最能直接打动收藏者的心。我们这位浙江藏家就是被这种精致直接的美所深深吸引。


本专题推出的数十件粉彩作品,涵盖从雍正到民国的各个时期,其中尤其以“江西十景”、“无双谱”、“十二花神”和粉彩瓷板四个小专题最为引人注目。这种专题收藏是我们一直为广大藏家所提倡的收藏模式,首先这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为藏家提供固定的收藏方向,不致迷失;其次还有利于藏家分门别类的学习收藏知识;最后在藏品释出之时,这种专题性收藏也必将最为引人注目。




江西十景


“江西十景”是指江西南昌附近十处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因年代不同,“十景”所含又有所不同,如今可见滕阁高风、南浦归航、西山叠翠、徐庭烟柳、麻姑仙坛、庐山瀑布、浔阳秋泊、花洲春晓、章江晓渡、龙沙夕照、东湖夜月、苏圃春蔬等十余景。南昌古名豫章,因此“南昌十景”又称“豫章十景”。豫章四境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唐代以来,许多名流学士驻足流连于此,为之吟诗作颂,写下了难以胜计的名篇佳作。豫章之美也因不朽诗文的点染而传于天下。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景德镇窑工开始借用版画为摹本,将本省之美景绘于瓷器之上,有些还以墨彩书写历代先贤赞咏豫章美景之诗文,如本专题内即见有唐代张正言、宋代赵清献、明代曾启等多人的诗作。这类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品可称为晚清文人瓷的先驱。本专题共十二件作品,共涵盖十景中之八景,为藏家苦心寻觅多年而得,今日同时释出,颇为难得。


4127

清道光

粉彩江西十景之滕阁高风山水楼阁诗文花口碗

直径 D 18.2

“大清道光年制”款

RMB:8,000-12,000


4129

清中期

粉彩江西十景之南浦归帆、滕阁高风山水楼阁图花口盘两只

直径 D 19.5、直径 D 19

一只“大清道光年制”款

RMB:1,000-2,000


4135

清中期

粉彩江西十景之花洲春晓山水楼阁诗文六方碗

直径 D 18

“花洲春晓”款

RMB:10,000-20,000


无双谱


版画《无双谱》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绘者为浙派画师金古良,刻者是康熙朝御殿刻工朱圭。作品选取汉代至宋代四十位广为称道的历史名人,其中既有项羽,司马迁等大丈夫,亦有班昭,花木兰等女中豪杰。由于这些人物事迹举世无双,故命名为《无双谱》。金古良画风受陈老莲影响,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每帧所配乐府诗也是朗朗可诵。《无双谱》自刻成以来,流传翻刻甚众,广受世人喜爱。到了嘉庆年间,以无双谱为题材装饰瓷器开始变得极为流行,多以粉彩绘就,亦见有青花作品,所绘人物栩栩如生,诗文书写行云流水,深受时人和后世收藏者的喜爱。本专题全部为粉彩作品,造型种类丰富,既有典型的方瓶、帽筒,又有少见的蒜头瓶、胆瓶,诗画相配,绘工精湛,十分讨喜。



4140

清中期

粉彩无双谱人物故事诗文狮耳小方瓶一对

高 H 22.5

RMB:35,000-55,000


十二花神


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每年二月十二是百花生日,人们称之为“花朝”。因此中国民间便有一个“花朝之庆”。而随着季节时令的交替,百花也以各种不同的容颜缤纷了大地。百花的玉容笑貌,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无数浪漫情趣。爱花惜花之人,自然也为百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清代蔡云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讲的正是百花盛开为花神祝寿的景象。因此在中国,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也各拥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在百花的说中,以十二个月令的代表花,与司十二月令花神的传说最令人神往:如一月兰花神屈原,二月梅花神林逋、五月芍药花神苏东坡等。此外,除十二男花神之外,又有十二女花神:如一月梅花神江采苹,二月杏花神杨玉环等。以十二花神作为瓷器装饰题材,始自康熙年间,彼时之十二季花神杯为旷世名品。其后又逐渐出现以十二季花与神仙人物的组合形式。这类作品多以粉彩描绘,用彩精良,画工细腻,是为有清一代民窑精品之作。本专题中lot4142即为其中翘楚,代表了乾隆民窑粉彩瓷器的最高水准。


4142

清乾隆

粉彩十二花神图灯笼瓶

高 H 36.8

RMB:35,000-55,000


粉彩瓷板


瓷板亦称“瓷象”。是瓷画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目前所见实物资料显示,瓷板画至迟在明代中期就已出现,但数量相对较少。发展至清代乾隆时期,瓷板画的烧造量逐渐增加,尤其以画工精致、色彩丰富、题材喜人的粉彩瓷板画最为流行,如本专题内lot4153即描绘海屋添筹纹样。此时的瓷板除了单独装饰为屏风外,还经常镶嵌于家具之上用于装饰。到了晚清时期,随着浅绛彩的出现和盛行,瓷板的烧造也随之进入高峰,二者共同开启了晚清文人瓷画的新时代。本专题内lot4160即为晚清御窑厂画师、浅绛彩瓷绘名家张子英为时任湖北按察使的岑春蓂所作。民国以降,浅绛彩逐渐被新粉彩所取代,但瓷板这个载体却一直存在并流传至今。瓷板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优点,是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


4153

清中期

木嵌粉彩海屋添筹图瓷板插屏

高 H 65.5

RMB:1,000-2,000


4160

清光绪十年(1884年)

张子英绘浅绛彩鹦鹉花卉纹瓷板插屏

高 H 53

RMB:18,000-28,000


题识:“时居甲申(1884年)之仲秋,尧阶自玩。子英张云写生”、钤印“子英”

张子英,生卒不详,名云,光绪御窑厂画师,浅绛彩瓷绘名家,师法华喦,擅山水、花鸟。

岑春蓂(1868-1944),字尧阶,又字瑞陶,号馥庄,广西西林人,晚清大臣岑毓英之子,岑春煊之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湖北汉黄德道,次年擢按察使,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办理两湖督练公所。


4123

清乾隆

青釉粉彩博古图八方花盆

直径 D 40.5

RMB:1,000-2,000


4126

清中期

粉彩十二金钗人物故事图狮耳方瓶一对

高 H 38.3    

RMB:20,000-3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