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科研咨政内容精选机制。通过建立市领导圈定课题重点推进制度、校委领导领衔重大课题研究制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筛选课题制度等,提高科研课题立项水平,使科研课题与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相吻合,与教学专题、咨政选题相契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相融合。2年来,立项研究课题170多项,结项150多项。组成25个课题组承担25项市领导圈定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呈报咨政成果33篇,25篇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 二是完善科研咨政研究联动机制。每年都要举办全市党校科研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统筹全市党校科研咨政研究课题的立项、报送、交流以及科研队伍的培训、调配使用等工作。重点加强与市四大班子研究室、市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派出教师参与市政协、市决咨委牵头的决策咨政研究活动,着力打造科研协作平台、科研队伍培训平台、科研成果交流平台,形成校内校外协调推进科研咨政研究的合力。 三是完善科研咨政运行转化机制。建立了严格的课题立项、结项、考核、转化等一系列运行制度,着力打通科研成果进课堂、进决策“两个渠道”,确保科研工作运行顺畅。2016年至今,就有20个市情研究课题转化为教学专题,在全国公开刊物发表论文83篇,出版发行专著5部。主办的《决策参考》《江东论坛》在提供决策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完善科研咨政成果考核激励机制。坚持对研究成果进行网上查重检测和学术委员会综合评判,严格把关考核,查重率超过20%不予结项,没有完成科研任务的教师不得参与评先评优。2017年重新研究制定了《市委党校科研咨政奖励暂行办法》,拿出专项奖励资金,及时对科研咨政成果进行奖励,调动教研人员研究的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