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3大分水岭——小学3年级、初中2年级和高中。 每当需要更高一级的思维学习时,就会出现“伪优生”,原本成绩优异的孩子逐渐出现疲态,并掉队。 “伪优生”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深入的锻炼,所有的学习都只停留在浅表的学习。 浅表学习,即你教一步,孩子跟着走一步,而不做任何知识的内化和转换! 可往往在解决一个知识点的数学题时,需要的不止是学会这个知识点或背下这个数学公式,而需调动多种思维能力。
每个年龄段,孩子所接收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但能力的培养却可无限延伸。 可以说,思维能力启发的越深远,孩子将来的学习力越强,越不会掉队! 不过相比知识点,思维能力更为抽象,最好的训练方法依然是“抽象实物化”的游戏。 接下来,就分享学龄前充分调动孩子思维力的实践方法! 量的推理选择3种实物,最好是家里有,孩子熟悉或喜欢的。 比如,水果,我们挑选柚子、苹果和橘子。 指出,“1个柚子和4个橘子重量相等,1个柚子与2个苹果重量相等。” 问孩子,“苹果和橘子谁重?” 孩子一定会说:“苹果重。” 然后,继续引导问,“一个苹果等于几个橘子?” 或者问“1个柚子加上1个苹果等于几个橘子的重量?” 还有判断题,“1个柚子加上1个苹果等于6个橘子,是否正确?” 总之,提问可不断变化,当孩子思维水平明显高于游戏水平时,可以多加一种水果,用4种实物进行变化游戏。 这个“量的推理”小游戏,学习的就不仅仅是加减法,而是孩子的数学推理能力,也是以后解体时重要的思维转换方法。 最后,我还要强调,开始游戏时,家长不要简化实物运用,只进行口头上的训练,因为从“具体到抽象”才是孩子思维发展的正确途径,没有捷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