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兴天主教堂见闻

 吴越尽说 2018-05-02

  今天虽是星期天,因5月1日放假,只相隔一天所以没有回家,而选择去嘉兴市区游览。在紫阳街看到一座宏伟壮观的欧洲哥德式教堂----竟然处在杂草丛生、垃圾遍野的荒地上,远远看见教堂的两座双子钟楼巍峨挺立,高耸入云,塔顶在天际线上画出美妙的轮廓,钟楼上虽已长出杂树,但挺拔的线条仍显示出肃穆、庄重的气派,不禁使我感到震撼,发出由衷的赞叹。
 
 
 
▲我从远处看到的教堂钟楼。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样一座至少百年以上的宏大教堂?在各界强烈呼吁保护文物古迹的今天还处在废墟之中?带着疑问和新奇,我一心想找个入口走近看清楚,但被四周临时的彩钢板围墙挡住进不去,估计已经开始着手修缮了。围着教堂转了大半圈,终于看到几个小青年从一处工程铁门的门缝里钻进去,这是边门,不能看到前堂和正门,只能看到侧面和后半部分,也已经很满足了。
 
  原来,这几位小青年盯着这座教堂好几年了,利用她拍摄了许多艺术、婚纱和写真作品,靠着她开工作室赚钱。看见他们都提着摄影包,另外两位姑娘进去后迅速在台阶上换衣服,就准备拍艺术照。
 
 
 
 
 
 
▲这是目前可以走近细看的神父座堂和教会住宅。

  从这几位小青年那里了解到,这座教堂全名叫“圣母显灵堂”,也称“圣母堂”,是中国天主教最大的教堂,号称远东第三大教堂,是哥德式兼有罗马形制的宏伟建筑,始建于1917年,到1930年历时十三年才完工,所有材料都从意大利进口,耗资八万多银元。教堂归属天主教法国巴黎遣使会,设计师和总监理是该遣使会的意大利籍神父韩日禄,是这位神父的匠心之作,从选址、设计到施工、装饰他都亲力亲为,还手把手教给中国工匠欧式建筑技术,凝聚了他大半生心血。在投入使用后,直到抗战胜利后,他还在不断筹集资金加以改进和增加艺术造型,直到生命终止。 
 
 
 
 
▲这是网上流传的三十年代教堂落成时的照片。
 
  教堂最初占地面积达3.4万平方米,现在还存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次为钟楼、中厅、圣坛、祭坛,据说,教堂内的弧形拱顶高远深邃,各种艺术雕像独具匠心,可与上海佘山圣母大殿媲美。 堂前两座钟楼拔地而起,高达37米,(后测定为45米),为当时嘉兴的标志性建筑。堂内合抱柱、厅柱顶部均镂刻精美的花纹,两端有一个号角形的涡卷。每一柱上都站立有一位形态各异、姿态优美的天使雕塑像,中央祭台前两侧墙上各有一位天使向台前空中作飞翔状跃出。祭台上部环形拱顶上依次镶贴有象征信德、望德、爱德、智德、勇德、义德、洁德天使的彩色画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当朝阳透过法国彩绘玻璃拱形长窗,撒落在塑像、浮雕、彩画及大堂弧形穹顶,共同组成一幅富于基督文化的美丽景色和神秘色彩,堪称美轮美奂的艺术圣殿。小青年说,可惜大堂里不能进去,否则还可以拍出更出色的作品来,相信嘉兴及外地的爱美女性都会蜂拥而至的。
 
 
 
▲这是网友前几年进入主体建筑时拍的照片。

 
  教堂落成后,法国巴黎遣使会向中国嘉兴圣母堂的田法服主教(法籍)赠送合金铸铁大钟一口,悬于东侧钟楼上。这口合金铁钟高1.1米,底部直径1.1米,重达657公斤,音质洪亮悦耳,气势磅礴,可传送数十里。1937年抗战爆发后,敌机屡犯嘉兴,教友们多次登楼击响大钟,作为防空警报。
  圣母堂除主体建筑外,还有神父座堂、神职人员住宅、花园、假山喷水池等等,构成一个法式建筑群,具有浓郁异国风情。文革中这里遭到毁灭性破坏。
 
 
 
 
  经历近百年的战火、尤其是文革破坏,圣母堂只留下断壁残垣,一片废墟,但大教堂内外高大的立面、钟楼,拱形券门及窗上那些至今闪烁着浓郁宗教文化特色的浮雕、塑像、彩绘,任凭几十年风雨侵蚀,却依然完美,令人神往。
 
 
 
 
▲这几张照片是小青年提供的教堂艺术照(来自网络)。

  据悉,这座教堂已于2000年5月被列为嘉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嘉兴市天主教堂片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出台,规划修缮保护教堂建筑,并兴建天主堂教区广场,供市民欣赏和休闲。期盼早日实施,让这座闪耀着历史和人文、融汇中西方智慧的经典建筑焕发新的光芒。
 
 
                                  写于2018年4月2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