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最早港口建设机构

 网罗天津卫 2018-05-02
   2004-06-25 10:20  

  海河上游五河挟带大量泥沙,汇于天津后入海。虽然潮汐能将其中大部分带走,但仍时冲时淤。19世纪80年代以后,海河逐渐淤塞。尤其在1890年前的30年间,海河流域干旱成灾,降雨稀少,上游各河濒于干涸。光绪十六年(1890),天津地区又突降暴雨,永定河决口,洪流漫溢,被淹地区达6万平方里。海河流域流离失所者达400万人,损失白银3000万两以上。这次水灾,海河水位猛涨,溢出河岸,淹没了各租界码头。光绪二十年(1894)再次发生大水灾。由于河水不能排泄,海河淤浅更为严重,给进出天津港的海轮带来极大困难,大部分海轮不能驶抵天津租界的紫竹林码头,一切货物都不得不用驳船从河坝上运进运出,增加了货物的装卸费,直接危及租界与天津城乡的利益。因此,尽早建立一个航道治理和港口建设机构,成为各国领事、商界和航业所关注的大事。

  1890年,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向李鸿章建议,由英籍工程师林德对海河进行一次水文观测,并提议从关税中支出白银100万两,作为治河经费。李鸿章表示同意,但由于一些人对于外国人插手浚治海河强烈反对,未能实现。

  光绪二十年(1894),直隶总督王文韶鉴于天津工业和贸易的繁荣,深感疏浚海河十分必要,可自身财力和人力不足,遂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各国驻津公使团商定,派林德同法国领事杜士兰伯爵、英国领事宝士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及天津总商务董事长克森士等,合议成立海河工程委员会,简称“海河工程局”,进行海河治理工程。这是天津最早的港口建设机构。

  海河工程局的经费除清政府拨白银10万两外,另由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租界纳税人会议批准的货款实收项中拨出,作为开办治河基金。这笔货款由英工部局担保,汇丰银行以年息六厘供给资金,而由津海关对一切商品按质每千再征收一半(三厘)的附加税偿还。光绪二十七年(1901),帝国主义者组建军事殖民统治机构“都统衙门”统治天津,清政府每年拨给海河工程委员会白银6万两,作为治理海河经费。自1901年6月至1902年8月,每月均由“都统衙门”再提供白银6000两,作为治理海河的资金。1902年8月15日“都统衙门”撤销后,改由天津海关道代替,直至1938年无大变化。

  海河工程局的主要职能,包括海河本身整治工程、大沽沙航道开挖工程、冬季航行破冰工程、转头处及桥梁工程,铺填洼地工程及工厂船坞工程六项。通过以上人工治理,天津港口的航运条件得到改善。(阿秋)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刘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