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诱惑力,最吸引人的,往往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今天北欧日记读者群在讨论人性的险恶和黑暗的问题,有群友提问为什么自己会很容易相信他人。 我个人泛泛地认为,世界上少部分人是好人,心地纯净并有慈悲之心;大部分不好不坏,但在处理与自己利益相关事宜时,会露出另外一个面孔,有扭曲和丑陋的可能,比如离婚分财产时;而极少部分人由于早期的不幸遭遇,人格是扭曲和反社会的,是对社会和他人有害的人群。 那么,怎样去识别我们周围扭曲险恶,有可能伤害我们的人? 一、首先,你要在主观上首先承担起照顾自己的责任,并理清自己的底线。 意为不要将自己照顾自己的责任,放到陌生人、朋友的朋友、他人、与事件有关联的人身上。如果将自当作毫无责任的小白,那就是在默认对方是善良、体恤、遵守社会人际道德的人,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将责任和权利放到对方身上。但一旦不幸有后果发生,可以将抱怨和责任放到对方身上:都是因为TA是坏人,我是个受害者..... 在扮演受害者的同时,指责了对方,逃避自己对自己应尽的责任。 韩国发生的闺蜜前男友血案事件,是个很好的“自己没有承担起首先照顾自己责任,反而首先要去照顾他人” 的例子。 这个世界上,你首先需要照顾的,是你自己! 飞机安全安全操作的例子:如果成人和孩子坐在一起,发生紧急状况时,氧气面罩脱落,成人应该首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帮助孩子。这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做出的对两人最大利益化的策略。 因此,做小白,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将原本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他人,是未成长成熟的人格。 有受害者倾向的人,会吸引有迫害倾向的人,因为在感受到不对时,没有能够把持自己的底线,以至最终有伤害的结果发生。 二、其次,没有基本同理心和感激之心的人,要小心。 也许那个人,还未到达反社会人格的程度。但如果你在其言行举止中,观察到TA缺乏基本的同理心和悲悯之心,就需要小心。 例如,下面这位读者,前几天加了我,不停需要越过界限地接近,并暧昧地询问私人话题,在我拒绝表明我的立场之后,我发现其在留言出发了以下信息: 他读的这篇文,是关于前男友烧死前女友和自己的文《如果他读过这篇文,也许就不会烧死女友》。原本这是反人文的一件刑事犯罪,作案的方式是令人发指的。但这位先是微信加我看似很友好的说自己在马来西亚的男性,在自己寻求关注和暧昧遭遇拒绝后,发出的评论,可以看出其某些非人性的人格倾向。会在下面的BPD边缘性人格处提及。 还有,在结识男性时,如果此人未从之前的婚恋关系中总结出提升自己的经验,反而一味地责备前任,自己不承担任何关系失败责任的话,也是个需要警醒的信号。原本一段关系失败,在其中的人都应当有责任,但可以恶毒攻击前任,丝毫没有自我觉察和对对方的感激之心的人,大抵在下段关系中还是会重复相似模式。直白地讲,他可以那样对前任,为什么你就觉得自己会是例外? 青少年时读过一篇微型小说:一位被追求的女人,偶然听到追求他的有权在手的男人拒绝一户人家合理的需要被政府照顾的要求,并呵斥那户人家的小女孩之后,她未赴约他们的约会,小说的结尾是:不爱人的人,是不能成为爱人的。 三、世界上所有的占便宜和不劳而获,都暗藏了标价签,只是我们不知会在未来的何时需要付出代价而已。 想要通过嫁给有钱人;提供性获取好处;投机取巧;通过假造学历、撒谎等获取职位或他人的亲近等等,在短期或许会获得自己算计的利益,但内在那种惶恐和内疚,以及在相处周旋中的折衷自己的付出,和在真正被揭露之后的全军覆没的失去,都是迟早要赔付的价格。 四、最后,要有信任他人、善良的能力,但要抱持警觉保护自己的心。 我从丹麦去深圳后不久,任职一家IT公司市场经理。一次在别人午睡时候才出去午餐,街上几乎无人。遇到一个5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哭着要妈妈。我蹲下安抚她时看到不远处一个男人回头张望,于是我警觉地不去触碰女孩,并拨打了报警电话。之后警察说找到了女孩的家,她父亲原本答应说电话给我致谢,但我一直未收到电话。 我至今仍然不知事情究竟如何,那个男人,是否是想要抛弃女孩,或是要用她进行诈骗,真相可能永远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在善良的同时保持警觉,并寻求帮助,是我们应该要有的处事逻辑。 五、识别心理学上定义的三种具有伤害力的人格
是不是听起来比较绝望,先别急,我再残酷地往下讲。
BPD大多会在情感上很伤害TA的伴侣。因为他们会在情感顺利时,将伴侣看作“完美”,而在不顺利时,黑白转换地认为对方是“极坏的”。但他们的吸引力是会在“完美”状态中全神贯注,让人入迷。BPD和自恋者之间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因为他们相互满足对方的需求。但由于是不健康、真实的情感,因此关系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大。
最糟糕的一点是,这类人往往很有吸引力,能够获得很好的第一印象,因为他们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在表现和表达自己时,会显得很自信,很少焦虑。精神病患者是最具危险性的,他们不担心伤害谁,在陷入困境时往往使用暴力。 世界很有趣,但却不太平,保持理性,保持智慧,睁着眼睛活着。 长按可加我哦 要加入读者群的读者,请加我微信并注明,谢谢。 作者:Lina W. Niels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