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记》儒林列传—书生并非百无一用,救世兴邦都是英雄

 金色年华554 2018-05-02

提到儒家思想,就不得不提到至圣先师孔子,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不过从春秋战国儒家思想诞生以后,就一直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孔子本人也在各国颠沛流离,到处传播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是处处碰壁,还多次身陷险境。这并不能说明儒家思想没用,而且不逢其时罢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在孔子之后还出现了孟子、荀子等大家,包括孔子的弟子,各个都有突出的才能。因此孔子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最近趁着活动在京东买了一些国学的书,其中就有《论语》,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论语》,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过这些不过是《论语》的冰山一角,这部著作的内容远比这些更多。

孔子

到了秦始皇时,儒家遭遇了灭顶之灾,焚书坑儒不是杀读书人,而且坑杀儒生,因此儒生们和秦势不两立。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鲁地的儒生们带着孔子的礼器去投奔他,当时的大儒孔甲还被陈胜封为了博士,并在后来和陈胜一起被章邯消灭。陈胜本来没有什么大德大能,为什么这些儒生会去投奔他呢?主要的原因还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埋下了祸根,儒生们对秦恨之入骨,因此才会去依附于陈胜反秦。

到了汉高祖的时候,刘邦十分讨厌儒生,这是出了名的,因此儒家思想还是一直处于被打压的状态。到了汉文帝时,启用了一些儒生,但也仅限于对礼仪制度的修订等方面的工作,并没有让他们参与国家的核心事务和大事的决策。到了孝景帝时,窦太后和孝景帝都奉行道家的“黄老之术”,推崇“无为而治”,儒生们还是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

时来运转的时候终于来了,到了汉武帝继位之后儒家思想得到了重视,皇帝推崇儒家思想,这个时候儒生们的春天来了,田蚡做丞相的时候,废弃了道家思想,招揽了数百儒生入朝为官,公孙弘一介儒生,竟然能靠熟读《春秋》而官拜宰相,位列三公,被封为平津侯。于是天下的学子们都开始研究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这不能不说是田蚡和汉武帝的政策导向发挥了作用。

公孙弘在很多人眼里是个没有原则只知道奉迎君主的人,但是做为儒生,他要保护儒生这个群体的利益,因此他写了一份奏折。在文章中阐述的儒家思想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并把对于儒家思想学说的考核,做为官员选拔、考核、晋升职位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全天下的人不管是儒生还是在职的官员都开始上行下效,开始变成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了。这不能不说是公孙弘做的一点好事,尽管动机并不伟大,甚至有点自私,但是天下儒生都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申公是鲁国人,高祖的时候他跟随师傅一起去见过高祖刘邦。后来到了吕后的时候,申公到长安游学,和刘郢同时拜在了浮丘伯门下学习。后来刘郢被封为楚王,便让申公做自己儿子的老师,不过刘郢的儿子不愿意学习,因此从心里十分讨厌申公,因为申公对他这个学生十分严厉。太子刘戊继位后就把申公监禁起来,为此申公感到十分羞耻,便会到了鲁国闭门不出专心治学。孝景帝的时候,申公的弟子推荐申公给孝景帝,孝景帝便问申公治国的道理,申公说当政的人不必说太多的话,只要关注事情办的怎么样就行了。但是朝廷当时的风气文过饰非,大家都喜欢歌功颂德,因此孝景帝对于申公的回答很不满意,但是既然人都召来了,就只好封了大夫之职,但并不采纳申公的建议和主张。不久之后因为申公的弟子犯错,申公就辞去了官职回家养病,不逢其时就算有能力也不会得到重用的。申公尽管在政治上没有突出的建树,但是他在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申公门下的十几个弟子都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同,做为一代大儒,董仲舒清正廉洁,不随波逐流不违背初心,而不像公孙弘一样精于世故,总是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做,因此公孙弘十分讨厌董仲舒,且董仲舒的精于《春秋》,就算是公孙弘也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因此他的学识也遭到了公孙弘的嫉妒。对于自己的敌人公孙弘从来就没有仁慈过,主父偃就是间接死于公孙弘之手。对待董仲舒公孙弘没有把他搞死,而且让他远离了权力中心,你有本事可以,你去穷乡僻壤传播吧,只要远离了皇帝,不妨碍我就饶你不死!

董仲舒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只不过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问题,有一次大儒辕固生和黄生辩论,提到了朝代更替的问题,黄生做为道家思想的代表,说商汤和武王并不是继承王位,而应该算是谋朝篡位。辕固生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夏桀和商纣横征暴敛,才导致天下大乱,因而商汤和武王才以有道伐无道,这不是谋朝篡位而是顺应民意,这才是所谓的天命所归民心所向的本意。辕固生又对黄生说,按照你的说法,难道高祖刘邦灭秦登得大位也是谋朝篡位吗?孝景帝看到局面接近失控,便定下规律不得讨论朝代的更替这不算是愚蠢的行为,才终止了这场论战。

每一种学说思想都要有与其相称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