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的油画传奇

 湖心书馆 2018-05-02

乾隆有一座圆明园。

园明园里有一个如意馆。

……

乾隆的油画观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

有一著名的 “三希堂”。

在这大约八平方米的斗室的西墙上,

曾经安放过一幅这样的画。

朗世宁 《乾隆抚琴观画图》

它长近三米、宽约一米六,

画面正中是一个中式凉亭,

亭中有两位侍者服侍一人抚琴观荷、

那位面容富贵慈祥的抚琴者,

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抚琴观画图局部

这幅画人物头像用西洋画法,

背景和服饰则是中国传统绘技。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

画家采用了所谓“焦点透视法”。

乾隆抚琴观画图局部

水边亭台的立体感、通透感十足,

建筑整体复杂的结构和各个构件的

细部也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乾隆抚琴观画图局部

细腻的笔触与富于变化的色彩,

将原木立柱和屋顶青石瓦片的肌理

与质感描绘得精微而生动。

乾隆抚琴观画图局部

这种画法在起稿时,

先要在画面上确定“灭点”,

然后用线拉出线条来,

所以当时人把这种“定点引线之法”

所绘之画称为“线法画”。

朗世宁像

这幅画的主要作者,

就是清代线法画的创始人和传播者,

也是最有权威的线法画

大师郎世宁。

乾隆的水彩像,看起来并不帅呀

而这种中西结合的新画风的推动者,

正是上述画中的人物,

清代高宗乾隆皇帝。

凡尔赛宫的舞会:路易十四时期

不要以为闭关锁国之下,

清代的统治者与外界毫无接触。

事实上,巴黎或伦敦流行的玩艺儿,

往往不久后就会随商船或者

传教士传入北京。

乾隆藏品

欧洲最顶级的钟表师

成天琢磨康乾时代中国皇帝的喜好。

还有欧洲人不远万里,从欧洲运来

机械设备,在广州开办钟表工场,

专为皇帝和贵族生产奢侈品。

乾隆藏品:写字人钟

当时的一些中国匠人,

也发挥中国人特有的模仿天才,

大量仿冒西洋产品,并且惟妙惟肖。

不过乾隆一眼就看出这些合资

及仿冒品并非正宗,

强调宫中所用必须进口原装。

雍正洋装图

乾隆从小就喜欢西洋玩具,

这个兴趣显然与他的父亲有关。

雍正以工作狂闻名于史,

其实也是一个相当摩登的玩家,

尤其喜欢西洋玩艺儿。

雍正行猎图

现在故宫博物院里,

还保留着他好几张穿西装、

戴假发的画像,

以及他玩过的大量西洋钟表、

望远镜甚至显微镜。

乾隆青出于蓝,

同样领娱乐风气之先。

那些可以蹦出一只小鸟,

或者走出一个小人报时的西洋钟表,

从幼年到成年,一直能让他惊喜。

当然,他最为喜欢的还是油画。

与他对西洋建筑、音乐、钟表和玩具,

仅停留在欣赏的肤浅层次不同。

对西洋绘画,

他不仅能道出其艺术上的短长。

乾隆一箭双鹿图 朗世宁

而且挟天子之力,

引导以朗世宁为代表的、

由中外著名画家组成的群体,

创造出了一种融会中西

的新体绘画风格。

乾隆射熊图 朗世宁

为此,乾隆还为之取了

个挺传神的名字:"凹凸丹青法"。

而创制这种新画法的大本营,

则就是圆明园晨的“如意馆”。

圆明园二十景之一:洞天深处

清代如意馆隶属于内务府下

的养心殿造办处,

位于圆明园福园门内东侧,

二十景之一的“洞天深处”之东北邻。

圆明园二十景之一:北远山村

与大多数人想象的皇帝会住在紫禁城

不一样,其实在多数时候,

乾隆都喜欢住在圆明园,

从初春到年末,有时一年甚至

有10个月都呆在哪儿。

圆明园二十景之一:慈云普护

从初春由宫内迁往圆明园时,

画家和工匠也随之移入,

而地点则正是如意馆。

圆明园二十景之一:碧桐书院

在如意馆内效力的画师,

通称“画画人”,传教士身分的

外国画师则被称为“西洋画画人”,

有的太监也称他们是“画画蛮子”,

可见其地位并不高。

圆明园二十景之一:澹泊宁静

但郎世宁除外,

他被皇帝破例授予奉宸苑使,

赏给了饰有蓝宝石的三品顶戴,

在周围人的眼里,他是一个特殊人物。

乾隆肖像 朗世宁

据说在24岁之后,

乾隆就非常喜欢朗世宁的画。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

乾隆几乎每天都会走进朗的画室,

去看看他画画。

这从流传至今的郎世宁所绘

乾隆御容肖像也可以看得出来。

如排列在一起,足以构成

自乾隆阿哥时代至皇帝中年的

连续画卷。

乾隆肖像 朗世宁

郎世宁之所以能蒙受乾隆的垂爱,

除了他能适应宫中刻板单调的生活,

也有他有意识地改变了自己

固有的画风,并迎合乾隆的审美情趣。

乾隆肖像 朗世宁

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

中国画大抵分工笔和写意两派:

前者用笔细密,渲染工致;

后者着意高简,传神而不求形似。

但无论写意,还是工笔,

都讲究气韵,强调不为物象所役。

乾隆肖像 朗世宁

在这样的文化、

艺术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

可与同时代名画家比肩的乾隆

慧眼独具,对漂洋过海而来的

异域画风给予了高度评价。

乾隆油画肖像 朗世宁

他允许郎世宁等人用纯西洋画法,

在皇家园林的殿阁楼台中,

绘上大量的油画,

也为自己画了一幅油画御容。

朗世宁作品

并让这些西洋画师把透视法等

绘画技法移植到中国画苑,

用中国画的传统材料和工具,

仿照西洋画风格,

追求物象的质感和流动的笔触。

朗世宁作品

乾隆皇帝赞誉郎世宁为“神笔”,

主要是欣赏他所代表的为中国画

所不具备的西洋画写实的长处。

因此他说“写真世宁擅”,

“写真无过其右者”。

朗世宁作品

正由于乾隆对西洋画法的偏爱,

所以在当时清官中打开了一扇窗口,

中国的艺术家们可以从那里

窥见西方近代绘画的一角,

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朗世宁作品

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有限的创作天地,

让郎世宁这样才华出众的

西洋画家们发挥他们独擅的绝技。

乾隆肖像 朗世宁

在他笔下,

皇帝面色光亮明朗,

皮肤白皙柔润,目光炯炯有神,

活现出一位不怒而威的英主形象。

《万国来朝图》局部

然而,乾隆皇帝毕竟只能从

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趣去理解、

赏析、品鉴和裁量这些纯粹异国

情调的图画。

朗世宁作品

他认为包括郎世宁在内的西洋画师们

的作品,缺乏中国画特有的神韵,

因而批评郎世宁的画说:

“似则似矣逊古格”。

乾隆采芝图

这个看法,

与如意馆里中国画家们的看法,

是完全一致的。

乾隆观古图

不过乾隆绝不满足于

当一名客观的批评家和

高明的鉴赏家。

乾隆赏月图 朗世宁

他还要按照自己的绘画观

和审美观对这些“西洋画画人”

的技法加以改造。

《长春书屋卷》

奉旨作画的郎世宁等西洋人

在清宫中是找不到一座可以

恣意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的。

朗世宁作品

他们只能在中西两种

异质文化冲突的漩涡中

艰难地寻觅一隅立身之地。

朗世宁作品

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

郎世宁在宫廷中所画的

“线法画”虽给观者以纵深感,

但又不尽守透视法的规则。

朗世宁作品

来华的西方使节看后不满意,

说它“既不守透视法之规则,

于事物之远近亦不适合”。

他作画施彩虽兼顾浓淡深浅,

使肖像、静物富于立体感,

却因此而笔力不周,显得气韵不足。

乾隆老年像 朗世宁

中国画家也不满意,

说缺乏神逸,全无笔法。

朗世宁作品

总之,郎画既非中国画,

亦非西洋画,而是在

乾隆皇帝的审美趣味塑造之下,

开创的一种以西法为本,

参以中法。

据其西洋写意的素养,

而仍以中国笔描彩绘为依归,

最大限度地追求形神兼备

的别具一格的新画体。

朗世宁作品

尽管远未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但它在中西艺术交流史上,

所占的重要地位,

是应该给予高度评价的。

朗世宁作品

在中西两种文化传统、

审美观点大异其趣的环境中,

作画的郎世宁处境之难堪,

是可想见的。然而他没有向旁人

倾吐过自己的苦闷。

王致诚作品

他的如意馆中的同事法国人,

王致诚却难以忍受,

在向教廷发回的信函中抱怨道:

王致诚 八马图 立轴

“终日供奉内廷,无异囚禁,

主日瞻礼,亦无祈祷暇晷,

作画时频掣肘,不能随意发挥。”

王致诚 围场点兵

怀着这样近乎愤懑的情绪,

王致诚拒绝了频频掣其肘

的乾隆皇帝授予他四品

官衔的隆恩。

朗世宁影视剧照

乾隆三十一年,

年近八旬的郎世宁客死中国,

乾隆命追赠侍郎衔,

并赏银三百两,隆重办理丧事。

朗世宁墓

郎世宁葬于京西阜城门外

葡萄牙墓地诸传教士墓中最西一列,

北数第三号。

事实上,

清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

——康雍乾三帝——

对西洋文化艺术的爱慕,

是一脉相承的。

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

喜爱郎世宁所绘的《百骏图》,

他让法国传教士巴多明等

验看步行日晷仪、西洋显微镜等,

表现了对西洋器物的求知欲望。

图为乾隆时期的聚众赌博,在那个时期,民间盛行的赌风。水彩

乾隆皇帝的爷爷,

康熙也喜欢西洋艺术,

但他更重视西洋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乾隆则对自然科学知之甚少。

他在诗中坦率地承认:

皇祖精明勾股弦,惜吾未习值髫年。

而今老固难为学,自画追思每愧旃。

图为乾隆时期求签的士兵,或许英国人从这一细节,也看出了大清军力松弛吧

再来看看他们祖孙二人,

对待西洋钟表这件小事的差异吧!

康熙不仅热衷于搜集

各式西洋自鸣钟和时辰表,

而且在宫内创建了做钟处。

图为乾隆时期身着便装的官员,手拿烟袋,戴着眼镜。

他聘请英国著名钟表设计师,

法斯·斯塔林主持仿制欧洲机械钟,

终于制造出了“当时西欧技术最先进,

工艺最精良的各式钟表”。

乾隆雪景行乐图局部

而乾隆似乎对钟表的机械构造

和功能毫无兴趣,他的精神贯注于

玩意钟的外在细节,

以显示他超人的艺术眼光。

圆明园复原图

康熙皇帝从当时世界大势变化

和科学技术方面中西方的差距,

敏锐地觉察出“海外如西洋等国,

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圆明园复原图

而乾隆皇帝则缺少

这种极可宝贵的忧患意识,

至少他没有公开这么说过。

圆明园复原图

他陶醉于数十名

为达到传播上帝福音目的而效力

内廷的画师、天文学家、测绘专家、

外科医生……

圆明园复原图

对他的崇拜和忠诚上,

陶醉于对异国奇珍的广泛搜集,

以及圆明园中几组欧式建筑的

非凡气派上。

圆明园复原图

乾隆的西洋意趣,

固然反映了他的艺术气质,

但他的“纵情恣意”于“异国风味”中,

主要是为了炫耀,炫耀富有、

炫耀权力、炫耀超越今古、

至高无上的尊严。

圆明园复原图

既向海内臣民炫耀,

也向前来观瞻“天朝上国”的

周边藩属和泰西各国使臣炫耀。

圆明园复原图

乾隆十八年,

葡萄牙国王若瑟

第一的使臣巴哲格来华,

这是乾隆登基后首次接待前来

朝觐的西洋使节。

圆明园复原图

当时长春园北路一带的

欧式庭园楼阁正在兴建之中,

皇帝一次又一次地催促加紧施工,

想赶在巴哲格来京前完工。

圆明园复原图

据如意馆内的西洋人记述:

“钦差(按指巴哲格)未来之先,

万岁对西老爷(西澄之)说过好几次,

你们快快完西洋房子。

圆明园复原图

你们的西洋大人来了,

我叫他看我的西洋房子里的陈设,

都是大西洋的很好的东西。”

圆明园复原图

天朝大国,无所不有,

包括海西各国恃以夸耀的东西,

也荟萃于皇家的禁苑之中。

圆明园复原图

乾隆皇帝要让这位

博尔都噶里雅国(即葡萄牙)的

“钦差大人”瞠目结舌,自叹弗如,

从而拜倒在中央之国伟大君主的脚下。

圆明园复原图

不幸的是,西洋“远人”并未宾服,

中华版图也没有固若金汤。

1860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

一把火烧了圆明园。

圆明园未毁前的旧照

这其中也包括乾隆皇帝用以

向五洲四海夸耀中华声教的西洋楼,

而时间恰恰在西洋楼落成后

的一百周年。

圆明园未毁前的旧照

被焚毁和劫走的,

除开有价值可以计算的金银珠宝外,

还有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满箱满筐的珍贵书籍。

圆明园未毁前的旧照

神采飞扬而潇洒自然的名画法帖,

以及商周鼎彝、秦砖汉瓦、

历代名砚、乾隆时代的玉雕、漆器、

名瓷等等绝世珍品……

圆明园遗址

这一切一切,

包含着乾隆皇帝那一言难尽

的西洋趣味,

在顷刻之间都被毁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