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露天电影

 巴黎艺术沙龙 2018-05-02

冬夜,走在街头,看到硕大的电子广告屏上在放电影,好几个人驻足观看,瞬间,思绪漫天飞舞,一下子飞到了几十年前…… 天也是那么黑,也是那么冷,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露天稻场,静静地盯住银幕,只听见微弱的抽泣声,叹息议论声交汇一起,这是男女老少在观看电影《小花》的动人场面,当故事曲折达到高潮,小花孤苦伶仃在人海茫茫中找自己的军哥哥时,随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李谷一老师那深情哀愁地演唱,观众再也忍不住情绪,激动地泪水潸然而下,泣滴声声……

这只是那个年代众多露天电影的一个缩影,那个以这种唯一活跃乡村电影文化形式的年代,走遍了大江南北,祖国四方。那种看电影的饥渴、奢望,以及吸收文化艺术的营养,是多少乡村人梦萦牵魂的希望,那种兴奋,那种热情,那种痴迷,牢牢刻印在了中国历史的画卷上。

乡村看场电影是较稀罕的,偏僻的乡村有时一、二个月才能看到一次。只要说今晚大队有电影,乡亲们便欢声雀跃,奔走相告,早早的烧火吃饭,来到放映场地抢位置,竹椅条凳,大人小孩,有的甚至连砖头木棍也用上了,摆的拥拥挤挤,密密麻麻。到时人们结群成队,谈笑风声地来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电影开始,有时放的很顺利,一会就看完了,巴不得再放一场,有时要等很长时间,大家顶着星星月亮,或是披着寒冬酷署,有些烦燥不安,这时放映员便不停的解释:请大家耐心点,在跑片,某某大队才放完,已在送往的路上,马上就到。

展开剩余63%

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记得那年夏天,天气干旱酷热,大队许多庄稼都快旱死了,邻边有2个大队也是这样,公社请示县里,为配合抗洪救灾,调来了现代京戏《龙江颂》电影,好让干部群众看了,起到宣传教育鼓午作用。

由于几个大队同一天晚上放此片,所以只能采用'跑片'的方式,这部戏剧片就是为农村写的,写抗洪救灾的故事,对当前抗旱救灾有重大意义,因此那天晚上,虽然很闷热,大家断断续续地看到12点,也没有一个人中途跑回家的。

露天电影真是魅力无穷,比现在舒适的电影院还感到惬意高兴。无能春夏秋冬,是冷是热,百姓们都是积极向上,情绪高昂。每当电影开始,从喧闹静谧下来,思绪跟随电影故事进入情境中,各种表情及议论声不时传来,当你看得津津有味时,后面突然一阵骚动,可能又有谁戴的军帽又被抢走了。

抢军帽,是那个年代晚上看电影常发生的事,那时的年青人,有时代的特征,男女青年,都喜爱穿着一套军黄衣服,显得精神时髦,若谁拥有一套真军装就更帅了,哪怕只拥有一顶军帽,可随处炫耀,令同伴们羡慕不已。因而时常看电影出现“抢军帽事件'。被抢走了也不气馁,到时抢别人的去,当作了一场场欢闹的游戏。

站在后排的青年小伙们,当电影吸住了眼球,冷不防后面有一只手,抓住你头上的军帽跋腿就跑,当你回个神来,大喊大叫时,抢军帽的人已无影无踪,也许在哪个旮旯暗自窃喜,戴上你的军帽看电影呢!

我们一群小伙伴是露天电影迷,那时学校作业不多,晚上听说哪里有电影,方园5公里内都跑去,不管爸妈同不同意,有时得到信息不准,只有高兴而去,沮丧而回,坐生产队的渡船去看电影是件很欣慰的事,跟着大人们随江水顺流而下,看完电影回来时,便拉着纤绳逆流而上,虽说到家已是半夜,但一点也不感到疲惫……

随着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科学现代化不断进步,露天电影逐步消失了,但那种黄昏激动的场面,振撼乡村旷野的声音,总在耳边久久缠绕,不愿离去……

作者简介:

王同尧。笔名:尧舜。文学语录:提炼生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出文学作品,近一年多进军网络文学以来,先后在《诗意人生》《长江诗歌》《人民铁道》《诗歌散文世界》《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诗歌文学精品》《作家》《作家世界》等10多家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270余篇,其中多篇作品在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奖。短篇小说《春节回家看妈妈》散文《回家过年》在全国'知名作家'征文中入围,荣登'中华知名作家'名录。著有小说集《女人河》散文集《我在春天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