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朱寿江/露天电影,抹不去的童年记忆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3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知乎号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朱寿江

说起露天电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印象,应该说露天电影是几代农村人共有的记忆,曾经带给了人们很多美好的回忆,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带有乡愁般的怀念。上世纪六十年末七十年代初,我是一个乡下的少年。我们那些儿时伙伴平时最高兴的事情,在那个文艺匮乏年代,就是个把月能看上一次电影。

我们村是大队部所在地,一般露天电影都在大队部门口的篮球场上放。

七十年代初公社成立了放映队,我大哥朱寿鹏和他战友王德明从部队退伍回来分配在放映队放电影,这在当时是多少人羡慕的事。我大哥和王德明来我们村放电影时,经常穿着绿军装,尤其是他们冬天穿的军用棉大衣和棉军帽特别好看,青年人都很崇拜他们。放映队负责我们卜集公社11个生产大队的循环放映工作。

放露天电影,对环境要求不高,只要有一片宽敞的空地就行。看露天电影是全村人最重要的娱乐活动,记得每次放电影天还没黑,我大哥他们放映队就早早的把幕布给拉上了,每当看到有幕布拉起来,村里的小伙伴们就奔走相告,笑着,跳着,抓紧回家告诉母亲早做晚饭,并趁着这个时间,搬着自家的小凳子去占位,电影还没放,凳子已经一排排的摆好了。等到吃晚饭时,匆匆扒了几口,孩子们就飞跑到荧幕下,笑闹着等着电影开映。

夏天天长,看露天电影必须得等天色完全暗下来,于是,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放映场的空地上又成了人们嬉戏打闹的地方。孩子们在四围乱窜,大人们互相问候,聊着家长里短,露天电影场地充满着欢乐喜庆的气氛。

放映前我大哥他们总会讲几句开场白:“贫下中农同志们、社员同志们,卜集公社电影队现在开始放映,先播放《新闻简报》,然后播放故事片(或战斗片、或京剧样板戏片)……”他们一讲话,全场几百人顿时鸦雀无声,《新闻简报》开始。

新闻简报说是新闻,其实放给我们看的时候,已是半年前或上一年发生的事情。现在有电视、有网络,已能实时转播正在发生的事情了,电视电话会能从北京一直开到县区级,这变化真是太大了。虽然新闻简报放的都是半年前或上一年发生的事情,但我们乡下人还是津津有味地看,觉得开了眼界,放再多的号(新闻简报是按年度、按序号编的),我们也不嫌多,仍然觉得很新鲜。

终于,放映机射出一束强烈的光,银幕上出现了光芒四射的五角星,电影开始了。全场顿时安静下来,伴着放映机轻微的沙沙声,电影中响亮的人物对白透过空旷的村野飘向远方。

那个时候看过《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嗄》,《苦菜花》还有八个样板戏拍成的电影……这些电影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年的秋天夜晚,放《闪闪的红星》电影,虽然当时还不懂得红军为什么在井冈山与敌人进行坚强的斗争,但影片中潘冬子母亲被敌人残酷的杀害,胡汉三的无恶不作使我时而为英雄牺牲流泪,时而为反动派的恶行而义愤填膺!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 歌曲深沉娓婉,如泣如诉,如颂如歌,再现了江西红色革命摇篮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一大批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精神,使我的幼小心灵受到震撼。

当时若放一部新的电影,每个大队都想提前看到,争着抢电影,拷贝只有一个,我大哥和王德明只好分开在两个大队的村子里,一部片子在两个村轮换着放,那个村第一盘片子放结束,派人骑车或小跑步把片子送到这个村来放,中途脱节候片是很正常的事。记得有一次为了看《奇袭百虎团》电影,我们等到了接近午夜11点都没有离开,尽管中间没有电影可以放,人们都在那里等着,很多人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了,在凳子上趴着睡一会也不愿意回家,怕耽误了看那一点精彩的镜头。

有时放学的路上听说邻村有电影,就立刻跑回家催母亲做晚饭准备去邻村,大家只要有机会就不想放过。我们那时候不用写作业,放学之后就是玩,或干些家务活。看电影不耽误这些事,还可以带着弟弟一起去。去邻村看电影都是徒步,最远涉河过渡到张集公社彪塘大队那边看。有时听到的消息有误,我们乘兴而去,走到那个村里一问,他们也不知道有放电影的事,也不感觉扫兴,回来的路上一二十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等回到村里,还恋恋不舍的在村子上再玩一会,才回家里去。看电影是农村青年男女约会的好机会,有的正谈恋爱的男女平常在家里见面不方便,就这个机会私下谈情说爱卿卿我我,甚至跑到僻静的草垛里亲热去了……

在那个年代,露天电影上放的片子来来回回就那几部,即使看过多遍人们依然乐此不疲,丝毫没有觉得这些反反复复播放的片子觉得单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歌舞厅、酒吧、KTV等地更是成了都市人活跃的新场所。人们对电影的热情不再有从前看露天电影那种快乐的感觉,也和露天电影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似乎再也难找回。

自从上了高中离开家,就很少看到这种露天电影了。参加工作后,电影院我是稀客,偶尔单位发电影票,我都懒得去。如今无论多么好看的电影,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看电影的兴致和劲头了,这大概与年龄或与今天互联网高速发展有关吧。

当年看电影,情形大概如此。

现在有时晚上在家看到《铁道游击队》等经典电视剧的时候,我又会想起童年时看电影的情景,犹如回到了那远去了的时光里。五十年过去了,那些看电影的经历犹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让人感叹留恋,流露出无限的神往……

作者简介


      朱寿江,笔名火枫一叶,安徽和县人,大学学历。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马鞍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和县诗词协会书记。在《安徽日报》《神州》《散文百家》《鸭绿江》《作家天地》《参花》《唐山文学》《牡丹》《齐鲁文学》《长江丛刊》《青年文学家》《青春岁月》《人文之友》《山海经》等报刊杂志发表百余篇40多万字作品,并数次获奖。已出版散文集《枫叶红了》。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