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工夫

 天地虚怀xia 2018-05-02
     要出真工夫。需看懂这篇文章。向前辈学习。刻苦修炼。真工夫

                                                                                                    《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 作者简介
李亦畲李亦畲
 李亦畲,又名经纶(1832——1892)字亦畲,号李大先生,永年广府城西街人,清末举人,候选巡检。郑元善中丞督师河南,宴请亦畲入幕,参赞军机,报请朝廷,授以巡检职。后来辞官回家经商,又跟着二弟曾纶学种牛痘,兄弟二人救治小孩很多。广平府太守长启听到他的名声,专为他主局开诊,先后20年。1853年,亦畲22岁时,始从舅舅武禹襄学太极拳。禹襄到磁州,他也随行,身体力行,苦练不停达二三十年,终于学有所成。他仿其舅父之法,每有一点体会,便写成字条粘在墙上,一再修订,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整理成文,著有《五字诀》一篇,《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一篇,《撒放秘诀》一篇,《太极拳》序及跋各一篇,并于1881、1882年间将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襄太极拳论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手抄三本留存,成为后世太极拳经典,被称为“老三本 相传有一位名镖师过永年,闻听亦畲之名,经人介绍,请教亦畲太极妙处。亦畲说:“太极拳无硬功可言,其奇妙在因敌变化,你要打我,则我的功夫立刻可以见到。”镖师自称不敢。亦畲说:“要这样的话,你就见不到太极拳的神妙了。”镖师说:“如此,我想得见真功夫。请你恕我不敬。”亦畲说:“这就对了。不过,你要用全力,不可谦让。”镖师见亦畲身材短小,貌不惊人,可说出话来却有恃无恐,当下便不客气,鼓起勇气,力贯右臂,吐气开声,猛然间向亦畲胸部打来。亦畲不闪不避,而是以胸部承受了这开碑裂石的一拳,只听“嘭”地一声响,亦畲足未稍动,而镖师却离地飞起斜上方,好半天爬不起身,连连向亦畲作揖说:“我今天才知道太极拳的神妙了。” 还有一次,一个身材魁梧,膀阔腰圆且身怀武功的胖大和尚慕亦畲之名来到永年,正巧亦畲家有人结婚,便带了礼物致贺。亦畲不知和尚来意,还以为是别人的朋友。和尚进门专与亦畲说话,见亦畲要到门外送客,便张开两臂按住亦畲双肩说:“请留步。”亦畲随意一抬手说:“那怎么行?”和尚一个踉跄,便到了门外,立到大街上。后来,和尚到茶馆中喝茶,对人说“你们这儿李大先生拳法实在妙极,名不虚传啊!”  
武式太极拳代代相传,得其真传的有两个儿子李石泉、李逊之和邻居郝为真以及山东清河的葛福来。李亦畲不但继承了武式太极拳的衣钵,还进一步完善了武式太极拳系列套路,(因是在自家的堂号里研创所)后称为廉让堂太极拳。

《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李亦畬
昔人云:“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语甚概括,初学未由领悟,予加数语以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从入,庶日进有功矣!
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于腰。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胯、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要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