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父母,不等于你很冷漠

 静易净明 2018-05-02


萦绕在我们生命最深处的纠葛,

跨越不了的情关,

不是爱情,

而是我们对父母,

又爱又恨的感情。


 



很多人谈恋爱有问题、婚姻有问题、事业有问题、人际关系有问题,


焦虑、暴躁、无力、软弱,带着自己不喜欢的人格特质和自己搏斗着,


直到来心理咨询,直到试图自我成长,结果发现,都是童年的创伤过不去。


 



今天搭地铁,听到站在我前面的两个二十出头的女孩的对话。

“和父母相处太累了,我都受不了了”

“我现在已经想开了,自己开心就好,顾不了那么多了。可能我是个很冷漠的人吧。”

 

童年创伤过不去,它就是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底。

要么掩盖它,要么接纳它。


可是很多人因为是父母的孩子,一面心里怨恨着曾经那样对待过自己的他们,一面又继续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父母有着划不开的界限,建立着不得不交融在一起的生活。


于是旧的创伤在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场景刺激下,让我们不断感到疼痛,而无法停止的刺激,无法远离的父母,让从未真正愈合过的伤口,一次次再被打开,翻出创面,逼得你不得不看,让你痛彻心扉。


 


心理咨询的来访者的焦虑、强迫、对自己的痛恨对自己的贬低不接受、强烈的心理冲突,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过去童年的创伤以及现在和父母纠缠在一起的生活。

 

所以,想要远走高飞,远离让我们疼痛的那个人,远离让我们陷入焦虑抑郁对自己感到痛恨的那个人,是一些人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想法。

 


就像地铁上的那个女孩,她说她已经想开了,要自己开心就好,不再和父母建立那么深刻的关系,然后她说自己就是个冷漠的人吧。


就像我的来访者,在我面前说出母亲如何折磨她和妹妹,如何不愿意见到她们快乐时,她马上会说,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内疚,觉得自己太无情,狼心狗肺,“我妈也非常不容易,我应该体谅她”,她一面怨恨妈妈一面谴责自己,即使她的母亲已经离世数年。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在内心怨恨过父母,觉得和他们的沟通太无力,生活在一起太痛苦,无数次想要远远的离开,甚至永世不再相见,转念,又觉得自己简直不是人,如此的冷酷无情。

 


孩子天然地爱着父母,这是人类的本能。



即使孩子在童年因为父母的问题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是爱父母这种天然的本能不会改变。



所以人会矛盾会有冲突。一方面我们可能会因此而恨父母,但另一方面,我们人格中的一个部分又会自我攻击,去恨竟然会对父母怀有敌意的我们。



那些最后鼓起勇气说自己就是冷漠并在实际生活中远离了父母的人,其实不一定能真的在潜意识停止对自己这种冷漠和远离的审判与攻击。


他们有时会在无意识中惩罚自己,即使远离,也不敢过得潇洒幸福,要用自己的不幸福来平衡自己远离了父母的内疚。


相比想要幸福的愿望,抹除内疚感则是我们更为强烈的本能。

 

于是在恨与不敢恨,否定与不敢否定,远离与不敢远离的矛盾冲突里,很多人在煎熬下,心理负担超负荷,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自己的现实生活也一团糟。

 

所以,无论是和父母的道别,还是和父母的和解,无论我们在这一世要以怎样的关系和父母相处,保持怎样的距离,界定我们和父母怎样的边界——这都是我们爱自己、寻找真实自我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能回避的部分。



尽管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本能,但是如果没有理顺和父母的爱恨情仇,没有真正解除那个生命的封印,没有理清内心的矛盾,自我实现,只是一个遥远的梦罢了。


 

怎样定义我们的父母,如何去接纳我们对父母复杂的感受,最终建立自己完整的人格,会是一条很长的路,也是成长的道路。



但今天,我很想对那个地铁上的女孩说,远离父母不是因为你很冷漠,想要开心也不代表你就很自私。


不要忙着审判那个远离了父母的自己。

 




(文章中来访者的故事,得到了来访者本人授权发表)









 

 有一种看见叫做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