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资管新规出台,刚兑神话逐步打破,在打破刚兑的大时代下,普通投资者如何避免踩中雷? 今年以来已经有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城建、神雾环保(300156.SZ)、富贵鸟(01819.HK)、春和集团等8家公司旗下的债券先后出现违约,涉及债券金额接近120亿元。 除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同样如此,业绩变脸频发,部分公司出现巨亏。比如乐视网、国民技术等。 股票债券市场之外,还有信托产品市场,今年以来,出现延期兑付的产品愈来愈多,比如:1月15日,云南国有资本及中融信托发布了一份联合说明,对“中融信托嘉润30号”、“嘉润31号”的兑付安排进行了说明,称两个信托的剩余全部款项最迟将于1月16日支付到信托财产专户; 近日出现的上海某资产管理公司公告产品延期兑付的公告,而该产品的融资方式天津市某国有企业,天津市国资委控股100%。经过沟通,融资人出具了延期支付承诺函,承诺在6月29日全部偿还本金利息。 然后还有一个最大的市场,就是理财市场,几十万亿的理财市场,昨日节前前一天发布了资管新规,刚兑神话要打破,但是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关于理财产品这个: 那些年你买过的银行理财 总结起来,就是在政策主动收紧信用的情况下,部分靠着“借新还旧”的模式玩不下去了,何为“借新还旧”?顾名思义,就是一期借款到期后,再去借一笔更大的来还掉前一笔,如此滚动操作。崩盘的乐视网就是典型的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在货币宽松时代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有的是钱,但是一旦收紧,如果一期 还不上,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崩盘必然。而当前其实很多的地方融资平台模式都是如此,甚至很多企业(比如房地产行业),都是借旧换新,大力上杠杆发展业务,一旦一期还不上,而业务没有盈利能力(旁氏骗局),或者说业务利润兑现周期太长(期限错配),就崩盘了。以旧还新有两种典型模式: (1) 庞氏骗局 这个名字大家都听过,就是炒作一个模式,比如靠PPT忽悠,搞来融资,第一笔融10亿,第二笔融20亿,第一笔到期后,再融10亿+利息以上资金换掉第一期,如此操作,越滚越大,资金池可达到上百亿都不会崩盘,然后卷款潜逃,这就是所谓的庞氏骗局,也就是项目都没有利润做支撑,凭空融资。这个靠的是哲学和艺术,大多数跑路的P2P产品就是如此,比如某宝、泛亚等等。 (2) 期限错配 这类是有具体产生现金流的项目做支撑做融资,但是期限错配,可能债务到期,但是项目利润还没到,或者项目流产,那么就会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典型的就是房企,贷款高价拿地,然后建成后,销售回款,还贷款,看似没有毛病,一期贷款到期后,再借一期还上,直到最后项目回收的利润还最后一笔贷款。但是如果过于激进,高杠杆贷款运营,在当前房地产周期下行与融资渠道受堵的情况下,还款就会出现困难,而存量库存如果出售不掉的情况下,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出现不能兑付的情况。 上面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刚兑神话破灭以及“借新还旧“的两种模式,虽然刚兑现在还未正式被打破,部分国企在违约后,迫于舆论压力,会找”大腿“支持,比如前面提到的信托产品延期兑付,还是要兑付,就是需要时间,但是如果未来,越来越多主体违约,能救的过来吗?那么在我们日常投资中,不论是在股票、债券、信托理财、P2P以及银行理财中,如果能够避免猜中雷? 1、 高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再平衡 很多人对风险和收益没有意识,比如“钱宝”以40%-60的年化收益率z吸收资金,竟然可以吸收到高达300亿的资金池,40%-60%什么概念?其实都可以想到,收益高必然风险高,如果有承诺或者保收益的字眼出现,一般这个年化收益率不能超过6%,按照当前的情况看,顶天不能超过10%,一般超过这个限,那么你就得仔细看看条款了,投资具体方向,还有是不是保本保收益?谁来兜底?兜底方有没有实力?很多用业绩比较基准之类的来忽悠,注意比较基准不是保收益,可以低于比较基准!或者有些以过往业绩来进行忽悠,比如去年兴全某基金大赚(踏中上证50,都能大赚),然后一天内募了100多亿,今年连续踩中中兴通讯、中国平安等个股。所以避免踩中雷,需要在风险收益之间再平衡!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高收益必然意味着高风险! 2、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句话在很多的投资理论都有,也是老生常谈,主要就是说不要把全部投资押注在一个品种之上,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确实很困难,因为很多人控制不住“欲望”,比如一些P2P项目年化收益率达到10%+,或者某些信托项目收益率达到8%+,就恨不得把全部流动资金全部投进去,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如果出现违约怎么办?首先能不能收回本金?其次能不能收回利息?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在打破刚兑的大时代,一定注意不要把所以资金都投入到一个项目中,因为一旦违约,将没有翻身的机会,注意资产的均衡配置。 3、 投资尽力避免与政策方向背道而驰 投资中的准则“FOLLOW THE PARTY”,也就是'跟政策走',我国的股市受政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特别是长线投资,一定要与政策的方向一致。比如当前的政策方向是去杠杆,经济转型,大的投资方向一定要往上面靠,而不是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绕,这就是所谓的与国家一起发展转型。而当前出现的信托项目违约,延期兑付,实际上就是在推动去杠杆、收紧融资平台融资情况下,出现的打破刚兑想象。所以,在投资上,在投与当前政策背道而驰项目时,需要切忌小心。 |
|
来自: yh18 > 《2018政策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