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水白菜:市场是已知的

 酷音天下星彤 2018-05-02
(一)动辄翻倍腰斩的股市
如果我们把股市当做一家公司,那么,这家公司的股价常理来说,应该很稳定,因为它代表的是几千家公司的平均值,但结果我们其实都知道:

“从1996年到2000年,标普500翻倍。从2000年到2002年,标普500腰斩。从2002年到2007年,标普500翻倍。从2007年到2009年,标普500腰斩。从2009年到现在(2015年),标普涨了三倍。”

全世界最具有典范性的,几千家公司的组合,每隔几年就玩出这种翻倍和腰斩的游戏,股市的高波动性,说是股市的本质,可以说是很贴切了。
 
(二)无效市场,非理性的市场
美国股市这个剧烈的变化,显著的利空其实只有一个,就是2007年的是经济危机。而其他,我们都说不清楚。如果说美国股市太遥远,那么,中国股市呢?波动更剧烈。过去十几年,我们依然只记得07-08年的经济危机。但其他利空呢?我们还是说不清楚。06-07年,股市从1000点涨到6000点,经济基本面上,其实也没太大变化(也许有人说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什么,但08年回到1700点,说明基本面的改善其实也非常有限),而14-15年的牛市涨到5000点,谁知道基本面又有什么变化(有些人会说杠杆牛市,但杠杆牛市和基本面又有什么干系?)。至于几次大牛市后的熊市,或许都一样,故事讲完了,但基本面还是那个基本面。所以就回来了。

从基本面上来说,几千家公司构成的股市,每年的变化其实都不大。但从市场上来说,不断上演的是故事(甚至神话)的兴起和破灭。简单说,整个市场的主体,就是非理性的。短期的市场,并不能反应公司的基本面(价值)

(三)有没有策略最优的策略?
既然市场的规律是这样,那么,有没有最优策略呢?
最优策略一定是便宜又好(公司)
在便宜的时候开始买,买到好公司。但市场会持续提供这种机会呢?这个问题,可以放在那里,慢慢来思考。

附录:
网上看到一个非常不错的内容,可以辅助建立多思维模型来思考问题的:

(1)沃伦·巴菲特的双目标清单系统(Two-List System) Mike Flint 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十年之久,还曾为美国四任总统开过飞机,但他在事业上依然有更多追求。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讨他的职业生涯目标时,巴菲特让他去做这么一件事:首先,巴菲特让Flint写下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个目标来。于是Flint花了一些时间把这些目标写了下来。然后,巴菲特让他审视一下这个清单,然后圈出他认为最重要的5个。Flint也照做了。Flint现在有了两个清单。一个是他认为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5个目标,另一个是另外20个他也觉得比较重要的目标。巴菲特问 Flint: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么?Flint回答道:知道了。我现在会马上开始着手实现这5个目标。至于另外20个,并没有那么紧急,所以可以放在闲暇的时间去做,然后慢慢把它们实现。巴菲特听完后说到:不,Flint,你搞错了。那些你并没有圈出来的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去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2)10/10/10原则 
我们大多数人做决策时都会存在一个问题:不考虑这个决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
这时,你可以根据10/10/10原则来考虑所做的决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个原则就是: 
(1)这个决策在10分钟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2)这个决策在10个月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3)这个决策在10年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做决策时如果能践行10/10/10原则,这将有助于你在决策时免受感性因素的影响,迫使你考虑到这个决策可能会带来的长远影响,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3)忽略结果(不根据结果判断决策的正确与否) 
“很多人陷入的最大陷阱是,他们根据结果来判断表现。如果他们赢了,他们就会因为他们做了正确的决策。如果他们输了,他们就会认为他们运气不好。在我的前半生,我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扑克玩家。这是我学到的有关做决策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现在我把它带到了商业世界。” 被誉为‘扑克女公爵’的顶尖扑克选手Annie Duke这样说道。在你做决策时,你是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的,即便如此,你依然是可以掌控决策流程的。每当我要做一些重大决策时,我都会向周围的人咨询意见并得到反馈,包括我的管理团队、董事会、员工和客户等,这样我就能够了解每一个人的看法,我采用的这套决策流程能让我及时地降低决策风险。不管事情进展得是特别顺利还是特别不顺利,你都要保持稳定,这一点很重要,这能让你避免归因偏差。用“忽略结果”的方法来看待决策,它能够提高你做出高质量决策的几率。 

(4)正确与非共识 
全球殿堂级对冲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当世名列前端的金融超级巨头Ray Dalio认为:每个人每天都会做很多决策,而这些决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本质上说,你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你做的所有这些决策的质量。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你必须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因为共识通常都是错误的。你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视角。要想在股市或创业中获得成功,你就不能与共识为伍,而是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要想获得指数级的增长成果,你必须要做到既不要循规蹈矩,还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大多数时候你的决策都是错误的。然而,一旦你做出了正确的决策,那么市场给你的回报将是呈幂律分布的,即少数的正确决策将带来巨大回报。

 (5)“3”的法则
 我从麦肯锡的一位导师那里学到了一个建议:“3”的法则,即当你试图说服一个比较资深的人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给出三个原因。不是两个,也不是4个,要正正好好给出三个原因。 我非常喜欢这个法则。不管是进行优先级排序还是提建议,我都会将这个法则作为一个指导框架。 

(6) 网络效应和临界规模 
网络效应是指,当一个产品的用户数越多,该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就越大,这反过来又能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该产品。同时,该产品的价值跟用户数的增长成二次方关系,即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产品的价值等于用户数量的平方。没有什么业务的规模化扩张速度能比软件业务还快,也没有什么能比网络效应能更高效地为公司业务构建起安全的护城河。网络效应已经成为了任何策略的一个筹码。通常情况下,公司用户数一旦达到临界规模,触发网络效应,公司就能通过规模经济赢得巨大的成本优势。由于网络效应显著,先发创新者可能会实现赢家通吃。这是所有创业者梦寐以求的事。 

(7)博弈论 
“博弈论研究的是人们在战略情景下的行为方式。这里的‘战略’是指,对弈双方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战略思维不仅在跳棋、象棋和棋牌上至关重要,在许多商业决策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学家Greg Mankiw。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博弈论:选择一种能够让你的竞争对手的最大优势最小化的策略。 

(8)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在成本或管理费用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让公司业务实现指数级增长。软件行业的创业公司是规模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像Google、Facebook、Twitter这样的公司都能够在不增加任何固定成本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用户。相比而言,服务类的公司更难实现规模化扩张。

 (9)金字塔原理 
根据金字塔原理:要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原理中的三个核心思想是:①先从答案开始。②分组总结你的支撑论点。③有逻辑地对你的支撑论点进行排序。在思考沟通的时候,我都会参考金字塔原理。先把答案快速摆出来,而不是慢慢揭示答案,这样有助于更快地得出结论,让每个人都能保持一致,从而进行坦诚的交流。 

(10)直接责任人(DRI) 苹果公司公司发明了这样一个管理概念:
直接责任人(Directly Responsible Individual,简称DRI)。DRI遍布于公司各个层级。在苹果,谁负责什么,永远不会搞混。DRI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会议进程表上,每个人都知道谁是直接负责人。如此公开透明的责任制使得每一个员工没有互相推诿和偷懒的机会,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很容易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而且,一个项目只能有一个DRI,如果超过一个DRI,那就等于没有直接责任人。DRI能够有效加速决策流程,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会议。 这些顶级思维模型可能不会让你的决策变得更容易,但它们会给你一个思维框架,让你在决策的时候考虑得更清楚、更全面、更长远一些。我希望你能利用这些思维模型去做一些让自己引以为傲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