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即万物的道理。万物皆遵循的运行规律、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则。人为万物之长,自然也避免不了类似生老病死这样的客观自然规律。在物理世界中徜徉的时间越长,我越来越惊讶于人类与自然界乃至和整个宇宙之间的联系,却一直苦苦求索而不得。直到占星这门学科为这一切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以哲学为框架、以物理学的思维、运用修辞的语言来帮助普世大众理解———我开始仿佛透过这扇窗看到了一丝光亮。
讲师:元气函
课程:悅琦占星.微课堂
日期:2016/6/21
科普课第一节课做点什么好呢?
我本身双子能量比较强。如果了解我的人就知道我是个巨蟹,但升双子,双子能量特别强,特别不喜欢一上来,就给大家一堆艰深的公式,特别枯燥的那种,老学究似的。
但是说实话,“分形”这个理论太深了。我还是尽量从生活角度,给大家讲一些有趣些、生动些的例子,用我小双子的语言,尽量给大家把这个话题讲明白了。
分形宇宙为整个占星学构造出一个理论基础,人类利用个体与太阳系星体运动之间的自相似性,把个体建立成为一个“分形宇宙模型”,通过对天体运动遗憾的洞悉,来获取人类个体命运的计算法则。
分形宇宙模型
上次分享课我提到了一句,原子是一个微型结构,是一个环绕模型,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运转,而且还是有轨道的运转,很像我们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着太阳运转的方式,我们宇宙里有很多这样的类似太阳系的组成,大一点的咱们叫银河系,宇宙中有大大小小的好多好多数以亿计的这样的星系系统,那么大到全宇宙,小到原子结构都是这样环绕运转系统,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分形理论。
如果说一个原子,你把它放大10的17次方倍,它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性质,其实就和一个太阳系差不多。当然我们说差不多,不是完全等于太阳系,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能把原子再放大,到10的30次方倍,那么你所得到那些力学和结构常数,也就是所得到的那些数学公式,就和我们的银河系中各种天体运行的计算常数非常接近了,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那宇宙在各个层次下,出现这种类似的相似性,被称为Fractal universe model,叫“分形宇宙模型”。
那也就是说,哪怕一个原子,也包含了宇宙的某些信息。咱们佛家讲“一花一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到整个世界,物理学家从一个原子,看到整个宇宙,这个是很让人震惊的。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简单又复杂,小到一片树叶,飘到手心里的一片雪花,大到行星的运转,人类群体的潜意识,人的心脏的跳动的规律性,股票的涨跌,股票也是群体的潜意识体现,音乐旋律的波动,建筑上的美学构造,如果有学建筑学的,就会知道,分形理论在建筑学上是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我刚提到的这些都是包含周期性的,不自觉的在某种规律和规则下在运行的。我们人类被称为高级动物,就是因为我们不仅服从与这样的自然规律和规则,也学会从经验中学习,然后在逻辑中预测。
从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些方法,从这个世界中追寻至高的道,这可能吗?这不可能吗?这就是物理学存在的最根本的意义。
大家在平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冥冥之中好像会有一些东西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好像有一些规律是不得不遵守的,咱们叫它“顺其自然”,或者说是“既来之则安之”。那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觉得好像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们就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是不能往前看的时候呢?未来?深不可测,一无所知,就会觉得很害怕,有一种不安全的感受,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一点可能在炒股票的时候特别能够显现出来,证券市场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它集合了所有投资者的集体潜意识,所以说你当往回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低点,那个是高点,而且据一些经济学家分析,每一次的低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这其实也是个分形理论。但是你会发现往回看的时候都是事后诸葛亮,但正在买卖的时候,就不知道未来是涨是跌。
那我自从接触了占星以后,我个人从数理逻辑的方面找到了这个方法论,从占星的角度,是符合我对物理学,或者我个人世界观的这么一个认可,通过我对占星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逐渐发现是有一套数理逻辑的基础上的。从这个角度上去寻找到的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去预测未来,了解自身,都是有帮助的。
今天让悦琦老师帮我看了一下行运,我今天去火车站送人,结果我自己还在车上呢,车开了。当时就是这个表情——
分形龙
看似非常深奥的理论,往往有着非常简单的起点,那么我们从最简单的,“分形龙”开始讲起。
那各位可以拿出一个纸条,你可以把它对折之后展开,对折后就是两部分了,再把每部分再次对折,再把这四个等分再次对折,依此类推,如果我们一直折下去,一直折六次,就可以得到这样一条“分形龙”,也叫“中国龙”,我也不知道外国人干嘛起这么个名儿。
那我们把这样对折一次的动作,如果用物理语言去描述的话,叫做“迭代”。那我们把纸迭代所得到的最终图形,所得到的“分形龙”,就是我们分形理论中最简单的、一维的自相似模型。
那你看这么简单咱们就得到一条龙,那么“分形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特别之处在于,它每个部分都和整体呈现一种相似性,就好像自己在模仿自己一样。那么这个就是“分形”它一直在模仿自己,而且越玩越high。
那如果它迭代次数比较少的话,曲线看起来就是一维的一条线一样,叫“一维折线”。
更好玩的是,简单的迭代进行多次以后,就会产生复杂的图形,这个图形任何一个微小的部分,如果你放大看来,都会呈现出一种“自相似性”。
但如果随着迭代次数增加的话,它会逐渐充满整个的平面,那么这个平面会逐渐变成二维、三维的话,大家想像一下。我们其实每个生物体的DNA双螺旋结构,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或者你把它无限放大,你会发现它的每一个部分,也是有这种迭代效应的,也是分形结构。其实双螺旋结构,就是一种三维的分形模型。
这种自相似性的分形结构,在自然界种相当常见。举个例子:中国人爱吃的菜花,外国人爱吃的西兰花。它的每一部分你就可以看成,与整棵花椰菜结构类似的小花椰菜所组成的。
科赫雪花
那么这个变态的曲线叫做“科赫曲线”,这是一位叫科赫的瑞典数学家在1904年提出的,他并不满足于对直线的分形,他又改用六角星进行迭代,结果得到了一朵非常漂亮的“科赫雪花”。
道家有句话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分形理论,一句话就道尽了世间万物的规律,生生不息。咱们所用的家谱图、数学上常用的树状图,都是利用这种分形。这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都是非常自然和普遍的。
宿命论
那牛顿说宇宙是一个大机器,每种事件都是有序的、规则的、可测和可预测的。牛顿本人非常牛,在23岁的时候,那一年在物理学界叫“奇迹年”,在他23岁的时候就发表了三篇关于力学、光学、还有微积分的论文,震撼了整个物理学界。除了牛顿的“奇迹年”以外,还有一个“奇迹年”就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了。
那牛顿所说的“每个事件都是有序的、规则的、可预测和可测的”,那就是“宿命论”,是板上钉钉安排好的,你就按照这个路线走就可以了。当然牛顿晚年的时候,他潜心研究神学去了,不再为科学做贡献了,那也就是跟他的认识分不开的,冥冥之中一切都是注定的。那可见一大科学家也是笃信命运被安排的。
但命运真的是不可更改的吗?在牛顿之后,也有一个科学家叫“拉普拉斯”,他把牛顿力学运用到了整个太阳系里,研究天体和太阳系的稳定及运转的问题,写了一本书叫《天体力学》,他就是天体物理之父。
拿破仑读了这本书之后非常奇怪的问他,《天体力学》为何只字不提上帝?拉普拉斯说:在我的体系里不需要上帝这个假设。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拉普拉斯有一句堪比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的名言,他是这样说的:“假设知道宇宙中每一个原子现在的确切位置和动量,智能者便能根据牛顿定律,计算出宇宙事件的整个过程。在计算结果中,过去和未来都一目了然。”
混沌理论
但很遗憾的是,牛顿和拉普拉斯,他们的观点在物理学的进步发展以后,其实就部分推翻了他们的这个断言。包括现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量子物理学,包括“测不准”原理,还有“混沌动力学”,告诉我们,我们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以及既定好的路,是永远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有限范围内,可以去接近它。永远也做不到精确的按照某种精确的法则,但我们可以去接近,这就是“混沌理论”。
那如果说“分形理论”是一种规则、规律、框架的话,那么“混沌理论”,就是在一种规律的状况下的变化。那整个的宇宙体系,是一种无序中的有序,有序中夹杂着无数小意外。有点像土星和天王星的关系。(土星即规律,天王星即突变)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其中一点说的就是我们处在世界中,我们每一次观察,都会改变这个世界。有点像我们上次提到的“双缝干涉实验”,人的观察会影响到实验结果。我们在买股票的时候,自己也参与到这个交易中,你也是交易群体中的一份子,你在影响这个交易的同时,这个交易也在影响你,你和股票市场中的这种联系,就失去了客观性,变得主观了。那这就是我们主观意识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但是规律还是存在,我们身在其中,会受到它的影响。也就是看星盘的时候,我们要看全盘的原因,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是简单粗暴单一的。
当然这也印证了自我的觉知,你对世界的觉知,你的主观意识,可以帮助你在整个的星盘里走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你是一只小白兔,占星会让你成为一只快乐的小白兔,但你爱吃胡萝卜,还是爱吃胡萝卜,不可能让你去吃肉,你还是一只小白兔,怎么也成为不了一只大灰狼。
那“混沌理论”就为物理世界,增添了一点神秘的色彩。那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可能都觉得简单粗暴的规律性是好事儿,不按常理出牌,有一些分叉,是不好的。其实并不是这样。
上面是健康成年人的心率曲线,在一个范围内的波动,如果你把它放大,也是一个“分形”,但你会看到这是一个有很多有序中的无序,但是在波段上能看到数学的规律性存在。
下面这个图长得很好看,很容易就能看到清晰的规律,但是不好意思,这是一个心脏衰竭的病人的心率图像。
那也就意味着,当年轻人有朝气的时候,就有无限可能性和发散性,他还有机会去觉知和改变。而当一个事物走向衰败的时候,走向规律性,没有什么可能性了。你看老年人的作息是不是大多比较规律而年轻人通常想睡就睡)所以有些时候规律和注定,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但是再怎么折腾都不会离开本质的规律,这就是“分形”和“混沌”的相容性。
我和我的一个炒股票的朋友,聊“分形理论”,他给我讲了许多股票市场中的分形理论,很有意思。生活中无处不出现“分形”,有心人会发现许多。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研究占星的原因,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觉知,了解自己,去活出自己的“太阳”。再深入的话,我们可以去学习行运或对具体的事物进行预测,因为动心起念集中在一个事情上,冥冥中就会产生联系。
分形宇宙为整个占星学构造出一个理论基础,混沌动力学和测不准原理又给这个体系赋予了无限的可能性。这种极高的契合度使得占星体系几乎变成了整个宇宙的缩影 并且与东方的哲学体系《易经》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惊人的一致性。不得不说 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产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