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Stroke中发表了题为2017卒中进展的文章,总结了以上12项卒中相关主题的进展。以下介绍脑康复和血管认知损害两方面的一些内容。 脑康复:2017年是卒中康复研究回顾和进展丰富的一年。综述包括卒中康复所有方面。认知康复对于短期记忆改善是有效的,但从长期来看无效。机电辅助的步行训练对于可走动的亚急性卒中存活者是最有益的。重复性任务训练是有效的,无论任务练习的数量,干预的类型,或中风后的时间。身体活动训练对卒中后认知有积极的影响,即使在慢性卒中阶段也有明显的治疗效 大量的研究为卒中康复提供了更多的见解。 Stradecki-Cohan等研究表明功能锻炼完成后1周进行适度锻炼增强认知改善。Chang等人证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型和皮质脊髓束(CST)功能完整性的蛋氨酸等位基因数目可能是上肢运动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卒中后3个月。Tu等人发现FABP4(脂肪酸结合蛋白4)的浓度,是对卒中后3个月的死亡及差的功能结局的一种新的独立的预后指标。CST成像也在卒中后功能预后中发挥了作用。Schulz等人发现,在使用扩散加权成像和概率示踪成像的情况下,不同程度的CST中断对结构运动前区-运动连接的依赖程度不同。Liu等人报道了局部扩散同质性,这是脑白质改变的补充标记,急性脑卒中局部CST结合临床评估可以准确地预测皮层下梗死后12周内上肢损伤。 临床研究继续在阐明功能预后方式中发挥作用。Itaya 等报道了在入院时的生活情况、中风类型、功能独立测量运动和认知评分,以及急性卒中后轻瘫在家的预测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68.7%。Scrutinio等开发了一种预测模型,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和规划康复治疗,包括从卒中发生到康复入院、运动和认知功能独立测量评分和年龄、从卒中发作开始的时间。 Wang等人开发了一种脑卒中的功能评估,由Fugl-Meyer评估上肢、Fugl-Meyer评估下肢、脑卒中患者的体位评估量表和Barthel指数等4个简易测试的29个项目组成。Kapoor等报道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 改良的Barthel指数不足以评估总体卒中结局,因为超过一半的卒中存活者按此评估功能恢复良好,但仍有认知损害和参与限制,三分之一的患者仍有2到3年的抑郁症状。 一些新的药物试验的结果也喜忧参半。一项IIb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在72小时内单克隆抗体静脉输注,与安慰剂相比在步速上没有改善。然而有持续性疲劳卒中存活者报告说,在每日服用200毫克的莫达非尼之后,患者疲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改善。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发挥了作用。在住院康复理疗过程中,对Fitbit One定位可准确测量行走步数由大脑-计算机接口驱动的动力外骨骼 NIH也设立了NIH卒中网,用于支持卒中康复研究基金的网络中心。工作组正在处理一些问题用以提高完成有意义的临床试验的能力,包括传递卒中后护理的各种各模式。 血管认知损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包括
尽管人口老龄化将继续产生越来越多的痴呆症诊断,但每个年龄组的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可能在下降。近期一些基于人群的研究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调查年龄调整在1970年代到2010年代的队列人群中的痴呆患病率或发病率,发现年龄调整后的痴呆减少了约30%-40%。 由于痴呆的减少与卒中发病率的降低同时发生,人们很容易将其归因于血管问题对痴呆的影响。然而,痴呆和中风之间的联系仍未被证实,因为在多变量分析中,痴呆的发生似乎独立于卒风险因素控制。即使是减少年龄特异性痴呆的存在也不符合所有的研究。如果确实对减少的年龄特异性痴呆有影响趋势,那么希望通过改善血管健康来减轻这种威胁。
参考文献:Julie Bernhardt et al. Advances in Stroke 2017 Stroke. May 2018; 49:00-00. DOI: 10.1161/STROKEAHA.118.0213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