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女儿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可她能平视这个世界 || 微课预热

 昵称32963897 2018-05-02


     
 
 
 
 
 
 
 


ALSOLIFE微课预热

    做特殊儿童的家长是一种什么体验?  

林美瑗


 
 
 
 
 
 
 
 


A

LSOLIFE

  林美瑗

  

台湾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协会共同创始人、秘书长。

她的女儿舒安刚出生便患重度脑瘫,在27岁离世。她投入自己的后半生,在台湾从事早期干预家庭工作及家庭支持工作。



没有微课的日子,是不是让你有如下感受?



我们来啦~我们来啦~

5月5日20:30,

ALSOLIFE微课系列再度来袭!

来自台湾的林美瑗老师,

将带给大家一节

《如何让家长简单轻松地执行有效的干预策略》。

搬好小板凳,不见不散哦~




林美瑗说,孩子迟缓了,家长就不能再迟缓了,你必须要奔跑。


1987年,林美瑗的二女儿舒安出生了,5个月后就被确诊患有重度脑瘫,终身无法说话和独立生活。在那时候的台湾,早期康复的服务机构很欠缺,为了接受早期疗育,林美瑗带着3岁的女儿从乡下到台北再到花莲。并在1996年6月1日这天创建了台湾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协会,目的是为了搭建一座桥梁,让专业人员去帮助有需要的偏远地区的孩子。


她说,成立早疗协会就是想把台湾的城乡差距给拉平,让偏远地方的孩子也能享受一样的服务,早疗协会就是“帮助孩子的一双大手”。


如今,舒安已经离开了她,而另一方面,如今有3000多个在花莲、台东、南投偏远地区的孩子正接受着早期疗育的服务,在林美瑗的眼里,城乡差距拉平了,这让她备感欣慰。




对于有这样一个孩子,林美瑗早期也有困惑:为什么我会生下这么一个身心障碍的孩子?我和先生都是善良的人,我们犯了什么错?


后来,一位老师的开解让林美瑗念头一转,破涕为笑。



林美瑗说:“我现在终于知道,她(舒安)是透过我跟社会接轨,我到处去跟人家分享,知道舒安这个人的比知道我的还多,因为我的介绍,更多人知道了什么是发育迟缓的孩子,而我身为一个妈妈,怎么当一个称职、快乐的身心障碍者的妈妈,我想这个就是舒安从她身上,从她这样一个生命给我的一个体会、一个机会。


坚持了23年,舒安已在2010年过世,但是林美瑗依然感谢女儿,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遗憾。问起有什么话想跟天上的女儿说?她表示,“我要感谢她。若是没有舒安,我的生命将平凡无奇。”



以下为林美瑗自述心路历程


我要让她平视这个世界

                                                               


1


女儿在出生6个月时发病,一直抽筋,每天抽筋十几次,是脑瘫里最重度的类型,医生说这样的孩子,通常都活不了多久,叫我放弃。但是我舍不得,一个孩子好好的怎么能放弃呢?


医生说,如果你坚持要养,你的孩子一辈子都将躺着看天花板。


我回复他,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看天花板,我要让她平视这个世界。


再后来,我带着7岁的女儿到花莲遇到她的主治医生,成立了早期疗育协会。

其实在女儿两岁半的时候我就想明白了,父母希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去做坏事,能一直待在我们身旁,现在这样的孩子就在你面前,为什么要嫌弃呢?


我一直带着女儿出门,在她6岁的时候,我学会了开车,逢年过节,我就开车带她回老家,平时带出去找朋友,参加各类活动;我带着她去温泉、景点,去各个城市、城市里的餐厅,我推她去卡拉ok,在旁边唱得很嗨,她就「啊,嗯」地附和,做我的听众。

2


这一路走来,女儿陪着我成立协会,看着我一路拼搏,她知道我那么卖力都是为了她。


回头看看,我一直觉得,我们做父母的,要珍惜孩子的生命,她并不会一直带给我们拖累。我一路推着她上山下海,出门演讲,都很自在,她的生命是可贵的。虽然终其一生,我的女儿不会讲话,也不会走路,可我做到了让她真的是在平视这个世界,享受好山好水,风花雪月。


2017年7月,我在南昌演讲,结束前有个交流时间,我邀请学员反馈。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举手,当麦克风交到她手中时,她的嘴巴张开只说了一句:「我儿子是二岁半的自闭症…」,然后就哽咽着讲不下去了。


等了几秒钟后,大家鼓掌让她继续说:


「我不敢让别人知道我儿子是自闭症......」


有一位妈妈说,当年儿子诊断时医师冷冷地对她说,你儿子诊断出来了,是自闭症,没有药可医,你准备卖房吧,做训练很花钱的。


就因为自闭症没药可医(至少现阶段是如此),所以有「精神科的癌症」的传言,让无数的新手父母恐慌和伤心欲绝。


3


而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生了残障儿女就是耻辱?


就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什么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就是绝症?


就注定得卖房卖地去训练?


在这种似是而非的框架下,造成成千上万的女人,因为子女的残疾,也让她成为受害者和必须自责的宿命。


我经常呼吁父母一定得挣脱这样无理的枷锁,大自然界生物有多样性和变异的自然率,这些有残疾或发育迟缓孩子,他们「若不生在我家,就生在你家」,就这么自然呀。


可是现阶段对于孩子的各种发展障碍,其中有很大比例我们是无法确定其中原因的,包括医师或医学研究人员。


然而这样的知识和坦然,对于新手家长的家庭成员,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也造成了家长的恐慌和「病急乱投医」的迷思心态。


4


借用一位身心障碍者家庭心理咨询师的话:


我宁可看到一位神采奕奕的父母,而他只用三分力气在孩子的身上,把自己的七分力气用在如何经营家庭和自己人生,也不乐意见到一个灰头土脸的父母沮丧地告诉我:他们把全部力气都花在这个孩子身上!


这段话的意思不是要家长放弃我们的孩子,更不是说我们身心障碍孩子的疗育或教养不重要,也不是全然地鼓励家长「自私」,而是提倡一种健康合理的生活态度。


我经常提醒家长,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命运或家庭命运,从孩子的残障里「抽离出来」,你的心才没有和孩子的残疾绑在一起!


回想你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结婚?为何家里来了一个自闭症的孩子或其他残疾的子女,就让你们当初的誓约动摇或毁坏?每对夫妻的心愿都是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幸福」是需要男人和女人共同用心经营的!



我们可爱的家长们:在你的人生道上,除了这个有缺陷不让人满意的孩子之外,请你抬头看看你的父母和周边的亲友,他们真的都不能理解你的处境和痛苦吗?他们难道乐意看到你们为了孩子而灰头土脸觉得人生无望吗?


请让我再次叮咛你:请别忘了人生的美好,用平常心和智慧,带着孩子好好过生活吧!



如何


听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