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关心过宝玉的进步问题。
女的就不说了。只说说男的。
比如,贾政和北静王。
政老爷做过儿子,也做过父亲,如今又正做着官。
虽亦有恩荫,所谓“天恩祖德”出位子,到底自己还爱读书。
他是最信忠臣孝子的。
规矩意识好。
他的教育观,就是读诗书,循“正理”,尽快向组织靠拢。
所以,宝玉不认真研读经典著作,就成了他的心病。
这里面有火,有气,也有焦虑。
积之日久,总要爆发。
所谓“流荡优伶”、“逼淫母婢”之类,不过是面上的,属一时风云际会,恶向胆边生。
要害还是那句“荒废学业”。
宝玉不学习,不主动追求进步,这才要挨打。
以这红楼世界,早晚都得打。
在政老爷看来,早打比晚打有利,不如早打、大打,最好今天就打。
所谓“堵起嘴来,着实打死”云云。
忍多少次了,就碍着老太太的面子。
这就看出政老爷真是宝玉的亲爹了。
他在官场,一向极温良谦退的,在治家方面,同众人也客气,往往不过呵呵而已。
何曾如此简单粗暴过?
是真急了。
面对贾母、王夫人的劝阻,政老爷终于怒曰了一句。
“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
不进步,就有“弑父弑君”的贼形。
中间只是差一个慢慢的、悄悄的、渐渐的“酿”。
这个结论颇怪。
细究,着实也有点夸张。
可知情急之下,情动于衷,政老爷也是很善谑的。
他的幽默感,并不限于讲个怕老婆的冷笑话。
北静王是被黛玉一棍子打死到“什么臭男人”的,但似乎对宝玉还不错。
他曾劝贾政,留心些宝玉的学习,尽量克服阻力,排除干扰。
“不宜溺爱。”
他当然知道,贾政是不会溺爱的。
实是言有所指。
他对宝玉不吹不黑,还颇多抬举,也是怕他“荒废学业”。
可知这个“学”字事大,以他一个堂堂王爵,也要谦虚谨慎。
北静王大约真是贾府的朋友。
他大大方方地承认,“小王曾蹈此辙”。
意思是,他也有过不学习、不追求进步的时期。
现在,他得到教训了。 他的圈内劝世良言,也是从学习上入手。
有好事者想让贾母背锅,说她放纵了宝玉的不学习。
属于人老了,意识就差了,只见从心所欲,不见朝廷家国大义。
这就误会了。
贾母的意识一向不差,在学习上,尤有见解。
比如有一回看戏,众人都说起才子佳人。
老太太也点评了。
贾母曰,什么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一不注意,就出问题。
“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像个佳人?”
“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这话很深。
会让人猜想政老爷的童年。
“父母”和“书”,在上大焉。
老太太何曾意识差了?
这锅贾母不背。
宜乎宝玉应是天生一块顽石。
经验上无解,可不就得靠什么“无才可去补苍天”的神话了嘛。
“庶人不议斋”随笔,读红楼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