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观茶园与宋则久

 网罗天津卫 2018-05-03

  大观茶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坐落在北马路官银号附近。刚落成时为两层楼式砖木结构,楼下池座和楼上两侧包厢为头等座,后排及楼下左右包厢为二等座,总计可容纳近七百位观众。

  大观茶园主要股东为实业家宋则久,武清籍梆子艺人崔德荣(艺名灵芝草)也投入若干股本。茶园落成后,由崔德荣作首期公演,连续数月上座不衰。1902年,崔德荣应邀去海参崴,所带配角大都系大观茶园班底。

  在他之后,称雄于时的小孟七、金月梅等皮黄、梆子艺人,经常在此园表演。1906年冬,庆王府贝子衔御前大臣载振去吉林督察学务,途经天津时发生段芝贵向载振献美买官丑闻。在这场震惊朝野的官场花案中,被人买来卖去的女演员杨翠喜,当时就在此园任主演。

  创办国内第一家新剧团体“春阳社”的辛亥革命志士王钟声,于宣统元年(1909)来到天津,与移风乐会会长刘子良一起游说宋则久,很快创建了以文明戏园作标榜的天津新舞台有限公司,出资对大观茶园翻新改造,增设转台,并更名为大观新舞台,作为尝试新剧表演的阵地。

  宋则久以新舞台有限公司的名义,在《民兴报》上著文,倡导戏剧改良。文称:“目下戏曲办法约分二类,一为旧戏改良,以原有戏曲去其污秽淫乱者,务使妇人孺子皆能听受,更欲使入吾馆者能启发善良之观感。一为纯粹新戏,仿照西洋新派,以戏之演各种历史,并于舞台上点缀风景,务使节节得真,丝丝入理,使听者俨如躬逢其时、亲临其地。”

  他还亲笔制定由经理监督实行的《大观新舞台文明戏园营业规则》,共26项细则,内容包括准许女性群众进入戏园看戏,每天留出固定位置专卖女座,由此破了妇女不准进戏园的禁忌。细则还规定戏票按座位分等级,定价公开,不准另索小费;观众进入戏园,有专职接待员引导入座等内容。率先革除旧式茶园陋习的26项细则公诸报端后,备受各界关注。

  1909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大观新舞台举行改建易名后首场演出,由王钟声领衔主演其自编自导的新剧《缘外缘》,同台合作者小孟七、万铁柱、日日红、金月梅等皮黄、梆子名角,有的属大观园原有班底,有的随王钟声来自北京,往观者甚众。开演前,宋则久亲自在剧场门外迎接各界观众。戏园员工统一身着缸靠色长褂,茶役用白边章饰,卖食品的用红边章饰,负责手巾把的用黄边章饰,一个个衣鲜人靓,场面非常热闹。《缘外缘》的故事情节,今已无人能详述,只能从当时报纸评介文章窥知一二。如《中国萃报》有文称:“妓女与军官陈文锦问答处,棒喝官场,言词激烈。而结婚离婚之际,又复风流妩媚,极缠绵之致,更非言语所能形容者,洵为剧界放一异彩。至于电灯之辉煌,布景之光怪,转台之陆离,尤为余事。拍掌之声,震人耳鼓。”此后,王钟声在大观新舞台还演出了《林文忠禁烟强国》、《朝金顶》等新剧,有力地推动了新剧在天津发展。

  辛亥革命后,大观新舞台继续坚持戏曲改良,具体表现在演出梆子、京剧的同时,优先照顾天津百姓称作文明戏的时装新戏,为文明戏提供与群众交流的场地。大观新舞台经常组织艺人们到贫民院等慈善机构为买不起戏票的穷人演出义务戏。

  每逢夏季,戏园派人在附近街道摆设水缸,装满白开水,供行人和人力车夫解渴消暑;严寒冬季,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搭盖暖棚过冬。

  20世纪20年代,大观新舞台易主改名,这里暂不赘述。(甄光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