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烈无声》:在无声中呐喊

 老骆驼4753 2018-05-03

清明回家看了这部电影,从开始的逐渐昏睡到结局的晴天霹雳,再到回去看了一些评论,愈发这部影片很值得一看。不喜欢在文章里大篇幅讲述影片情节,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想法,其间个中疑惑,可观看影片,绝对会有一番不同于我的感悟。

 

整个影片没有任何的喜剧元素,漫天风沙闭塞空旷的西北农村、不发一言遇事就轮拳头的哑巴、瞎着一只眼睛宰羊的屠夫、带奥特曼面具射箭手势的男孩、身患疾病身体柔弱丧失爱子的妇女。从构图到人物,从情节到结局,没有一刻心是平静的。总是在试图揣测导演的意图,直到影片结束,还在猜测个中意味。

养羊的、宰羊的、吃羊的。

死去的孩子叫张磊。最后出现是在堆石头。结局时,一瞬间山洞一瞬间崩塌。

西北拍摄,车牌本是蒙、影片里是豢。喂养牲畜之意。

奸商出场就在刻画嘴和说。吃西红柿、不接电话。

昌万年热衷射箭,戴面具的男孩在律师面前做出射箭的手势,律师的神情瞬间变化。

戴面具男孩的一幅画指向影片结局。



三个主角,三个身份。可他们都是哑巴。张保民是哑巴,年轻和人打架舌头咬坏无法说话。律师徐文杰是哑巴,明知犯法为保命不敢说。商人昌万年是哑巴,食物链上游,赚黑心钱,不想说。

这场暴烈,来自于下层丧失失语无力,中层的冷漠自私,上层的伪善残暴。

而最贯穿主线的,是下层农民张保民。得知丧失儿子,去闯昌万年公司、与所有对立之人轮拳头干架,这不是他积累一辈子的本事,而是一种本能。而这本能背后体现的是暴烈。


无奈之下不得已为之的本能,只能是拼劲性命给爱的人一个交代。我看过两个场景,心是炸裂的疼痛。一个是在《奇迹男孩》里,之前鄙视残疾男孩的一群同学在男孩受到其他人欺负时挺身而出,残疾男孩后来走向湖边,望向大海的那一瞬间。

 

是整个影片最触及我的点,因为他生下来丑陋的相貌不被人接受、误解,但当经受住他们的讽刺考验后,又有新的一批人来讽刺时,被他感化的之前讽刺他的这群人不允许其他人欺负他而作出的反应,即便来自于真性情,但这真性情的代价,是要经得起诋毁和考验的。

 

第二个场景是张保民救出了律师的女儿,律师和奸商在上坡的对话,关于张保民的儿子,两人心知肚明。张保民坐在山洞门口,从兜里拿出儿子的寻人启事,用被缝了十几针的眼睛看着这张寻人启事,却不知儿子就在那个山洞里。对比之下,愤恨悲痛至极。没有一点遮掩和解释,人性直截了当地表现与此。作为观众,我也是无声的,在心里悲痛呐喊。


实际上,影片里表现出的人性已经宽容耐心了很多。任何我们能察觉出的残暴和扭曲,比一件事本身造成的严重和危害要削弱一万倍。即便尽可能还原最真实的事实,也会考虑到受众的接受程度、文艺作品的质量、以及无法预知的影响和评价。

 

想起一句话:身份地位凌驾于规则之上和臭豆腐一样,总是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却很香。韩寒在文章中也提到,有时候你厌弃权势规则,只是因为你没有处于某个位置,当你处于某个位置,你会认为凌驾于规则之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就像我时常说的,人性经不起推敲,世间之物大多经不起推敲。实际上我也不敢轻易去考验一些事情,

 

关于人性的话题,近来提及的越来越多,很多耸人听闻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刷新我们的观念。包括这部电影,是电影作品本身更高一个层次,我们不怕揭露,我们怕好人无声。社会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可有时候,无声不是我们的本意。

 

不让步,孤独对抗世界;不死心,真相皆为利往;不声张,心事如鲠在喉。这部影片之所以让人难受抑郁,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都有他们身上的一点影子。

大多数人不是绝对的坏,利己中带有一丝人性。如果说这是一种病态,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点病儿。


凡事没有绝对,有时在利己的同时不损人就已是最大的善意。

 

杀戮、竞争、不公、残暴、从有了人类起这些就不会停止。可慈悲、仁爱、善待、感恩、这些同样如影随形。

只有心里充满阳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温暖。希望你我,都是那个在看到了前者后,但更愿意相信、践行、传播后者的人。


END


Loser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