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案称奇】十、治之但扶其真元(下)

 邈思遐想 2018-05-03

前贤说,“读医不如读案”。学医犹学弈,医案犹弈谱;学医犹学书,医案犹古帖;学医犹演兵,阵图无一不当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个道理也适于读案与行医。


拍案

称奇

十、治之但扶其真元(下)


6.中风治案


陈某,女,65岁。因“脑血管意外”左侧半身不遂已经8年,口嘴歪斜,流清涎不止。每年秋冬开始卧床,次年春天可扶床缓慢移步。1971年冬求诊:入冬以来,畏寒蜷卧,重被覆盖,左侧半身不遂,骨瘦如柴,手足厥冷。头部发木,如盛盒内。脸面浮肿,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分析半身不遂多年,阳气日衰,少阴寒化,阴寒内盛,阳虚水泛已极。急须回阳救逆,化气行水,以四逆汤并真武汤加减主之:制附片120g(久煎),干姜60g,炙甘草60g,白术30g,茯苓30g,炮姜60g,上肉桂15g (冲服) 。

上方服一剂,全身发痒,如虫爬行。连服4剂,身上开始感觉轻松,头木之感渐消。上方随证加减:遇有外感风寒,加麻黄、桂枝、细辛;阳气渐回,则姜附酌减。其后又酌加人参、黄芪、当归、菟丝子等,以增助阳益气、活血养血之效。坚持服药半年,面色渐转正常,浮肿消退,食欲倍增,四肢变温,精神好转。1972年4月已能起床,依靠拐杖或他人搀扶,能缓缓移步;同年7月,可丢掉拐杖而行。七年来再未卧床不起,能料理家务。(《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按:郑钦安论治中风,最能体现其扶阳理念:“予常见卒倒昏迷,口眼㖞斜,或半身软弱,或周身抽掣。众人皆作中风治之,专主祛风化痰不效。予经手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兼看何部病情独现,用药即在此攸分。……治之但扶其真元……握要之法也。”

本例中风偏枯已经八年,病势沉重,若按通常治法,可能以益气活血为治,选用补阳还五汤之类套方,李可先生曾谓:“没治好几个”。范氏观其舌证,认为少阴寒化,阴盛阳衰已极,“治之但扶其真元”,投大剂四逆汤,随证加减,始终以扶阳为法。

7.不寐治案


姚某,女,40岁。反复失眠20余年,加重10余天。患者在12岁时发高烧十余日,继则便秘,经输液治疗,热退后出现失眠,时作时愈。此次因上夜班三班倒,出现失眠十余日。彻夜不得入睡,迷迷糊糊,思绪纷纭,心烦,胆小,喜人陪同。头重,双足较手凉冷。大便稀溏,完谷不化,日日于凌晨四时如厕。有痰不多色白粘,纳可。夜寐双足不易转热,脸红,自觉发烫。口咽干欲饮水,饮水不多。形体虚胖,腹部松软,黄芪体质外观。夏天易汗、黄汗,头面易于出汗。舌淡胖,苔水滑,脉寸浮,关中取略弦,尺脉沉弱。处方:炙甘草30g,干姜25g,黑附子20g,肉桂6g,3剂。

3剂后即得安睡。(《姜附剂临证经验谈》)

 按:久病失眠,兼有便溏、足凉面赤,参以舌脉及新近“三班倒”等因素,当属阳虚神浮,所谓“阳气者,烦劳则张”是也。处以四逆汤加肉桂,未用一味安神之药,竟然“3剂后即得安睡”,信是高手。

8.便血治案

林某,男,68岁。麻黄体质外观。大便有鲜血滴出一周。自服生地煎剂不效。便后出血,血色鲜红,量不多,曾到县医院检查诊为内痔,服用痔根断无效。形体壮实,腹凸硬满,手足常温,自言一冬下来手足都是热乎乎的。长期大便日行三四次,不成形,味不臭,纳可寐安。舌淡胖嫩苔薄白,脉浮弦,稍重按则空。辨为阴寒内盛,相火外越,处方:  

炙甘草20g,干姜15g,黑附子10g,肉桂6g,3剂。

3天后复诊,患者诉服药第二天血就止了,矢气增多,大便次数减少。上方去肉桂,6剂。(庄严治案)

按:此案便血,患者“形体壮实”,“一冬下来手足都是热乎乎的”,似乎阳气不亏。然庄氏根据大便不成形,舌淡胖嫩,脉浮弦,重按则空等症,辨为阴寒内盛,相火外越,投四逆汤加肉桂扶阳摄血,服药次日即能止血,确具眼力。

9.项疽治案

从兄念农之长子莘耕,素赢弱,年十岁时得项疽。外科用药内服外敷,溃久脓尽,流清汁,更以凉药服之,身冷汗出,困顿不支,脉微弱,不可按指,为疏四逆加人参汤,大剂冷服。三日,诸症悉平,疮口清汁转脓,改用阳和汤加附子而瘳。(《遯园医案》)

按:本案阴疽,外科显然按阳证施治,凉药致病人“身冷汗出,困顿不支”,已近阳脱,故先予四逆加人参汤回阳救逆,然后选阴疽正方阳和汤加附子,此中有轻重缓急之分。萧氏说:“外科必识阴阳,方能为人治病。否则药与证反,或杂乱无纪律,势必轻者变重,重者即死,害与内科同等,不可不慎。”

10.牙痛治案

(1)李某,女,61岁。牙痛甚重,牙龈无红肿,四肢不温,不思饮水,自汗食少,舌淡苔白滑,一派少阴虚寒之象。法宜助阳散寒,温通经脉,以附片30g(开水先煎透),干姜12g,细辛1.8 g,甘草6g,令其煎服,一剂而愈。(《李继昌医案》)

按:牙痛一症,方书多认为热症,特别是急性者。本例牙痛,一派少阴虚寒之象,用药扶阳,剂量亦不太重,能“一剂而愈”,难能可贵。

(2)学生严某,门牙肿痛,口唇牙龈高凸,恶寒特甚,头痛体困,手足逆冷,口不渴,唇龈虽高肿,但皮色乌青,舌苔白滑质青,脉沉细而紧。请吴佩衡诊治,处予大剂四逆汤加肉桂、麻黄、细辛:附片90g,干姜45g,炙甘草9g,肉桂12g,麻黄12g,北细辛6g。

服后诸症旋即消失而愈。(《吴附子——吴佩衡》)

按:本例牙痛,辨为阴证夹表,处予大剂四逆汤加肉引火归原,略加麻黄、细辛辛散开表,药精剂重,可圈可点。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 文章来源于张存悌老师、卓同年老师《拍案称奇》,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