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与茶文化

 神奇东方树叶 2018-05-03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巨大,且直接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习俗、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一信中,曾经这样说过。

“要理解中国人,无论如何要首先理解道教”,日本一位研究道教的专家橘扑在《道教与神话传说一一中国的民间信仰》一书中,也曾这样强调过。

道教与中华茶文化的关系如何,现今这类文章甚少。其实,在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道教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甚大,道教徒们为茶文化的传播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道教茶艺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创立,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正式称谓为正一盟威之道,简称正一道。道教徒尊称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道教的根深深扎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有着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道教以生为乐,有长寿的小乐,更有不死成仙的大乐。这吻合了人们发自本能的第一需要——生存;主张人要活得舒服、活得自在,活得快快乐乐,这吻合了人们第二需要——享乐;主张高雅脱俗,不堕俗尘,过神仙日子,这吻合了人们第三需要——精神满足。因此,在古代中国有极大诱惑力,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

道教与茶结缘由来已久。在道教创立的初期,道教经典著作里已有记载。据《临海县志》引《抱朴子·园茗》说:“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元植茗于此”。葛元(玄)是葛洪的从祖,汉代炼丹士,辟山植茗乃是为养生之用。南朝梁代丹阳士大夫、道教领袖陶弘景在《杂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这是说汉代道人丹丘子、黄山君服了茶后才得道成仙的。

道教推崇茶。在《神异论》里还有这样一则故事:“馀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日:‘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馀,允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相传南朝道教奠基人陆修静曾“话茶吟诗”通霄达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