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络 编辑|易向 山高田广,阡陌如绣,白墙黑瓦,鳞次栉比 安徽黟县的碧山村是徽州著名古村落,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但它并没有被过度开发的商业气息。村民们在这里生活、劳作,闲时在家门口石凳上喝茶闲聊,哄哄小孩,逗逗狗,一切都很自在。 碧山书局在这样一座古朴的村落中,有这样一帮人。 怀着拯救没落乡村文化的理想,开了一家“碧山书局”。穿过徽州古建间狭长的石板路,曲径通幽处,你就能看到这间书局。 一座老宅,两万多册图书,碧山书局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偏僻,自有无数人慕名前来。 置身于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宅,透过四方天井看天光变幻,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一坐就是一下午。 黟县有“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的美名,并不是它有多偏僻,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着最单纯的心,把自己的生活和整座村落都打造得纯净亲人。 这也将是一个集艺术展览、人文讲座、咖啡文化、文化创意馆等多元化的阅读体验空间,不定期举办作家见面会、民谣音乐会、微电影和纪录片的放映等多元化活动,实现艺术和文化乡村主义的文艺复兴,实践和探索乡村书局拓展的新模式。 它不仅仅是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为乡村书店在当代的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 猪栏酒吧乡村客栈“居于乡野是没有时间的概念,你能感受到的是四季的交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地阴晴圆缺,和月光星辰你来我往,相持对视。” 猪栏酒吧是诗人小光、寒玉夫妇在徽州修建的三栋房子。 猪栏一吧在西递,二吧在碧山村里,三吧的原址是废弃的碧山油厂,相隔不远。小酒吧风格复古、朴素而时尚。 陶土水壶、腌菜坛子等瓶瓶罐罐永远插满田野上随处可见的小花草,甚至棉花。 和前两家主打徽州古宅文化的分店不同,猪栏三吧真正回归到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三吧原是碧山老油坊,房子内部是木质结构,客厅顶部更是写有充满历史痕迹的五个大字“人民公社好”。 屋里屋外散落着许多足以让时光倒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物件。 猪栏酒吧的19间客房各有特色,东边可观百亩桑田稻海,北边可看山云雾起。 房间里,床上的靠垫甚至有些被套、床单都是女主人设计并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她说她喜欢那些手工的针脚,这也让我们的居住体验更有质感。 猪栏酒吧的公共空间很大,客厅里还保存着老油坊的木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空间中随意摆放着各种生活生产用具,墨水瓶、保温筒、不能再收听的收音机、插上被风刮下的干枝的烟囱、七八十年代手工木制的儿童三轮车……透过这些,我们仿佛能看到曾经的故事。 狗窝酒吧也藏在村子里,天黑之后,村民偶尔也回来喝一杯,好奇一下异乡人的生活。 这里为客人提供了大量的书籍,你可以在客栈的任意的角落看书,如果喜欢,也可以买走。 你还可以去猪栏配套的狗窝酒吧喝酒,和村民聊天。晚上散步去田野里看满天繁星,天气好的情况下每天都能看见流星。 院落外有一条山泉小溪,踩着鹅卵石小径过去,那几块整齐的菜地是寒玉的宝贝,还有一处凉亭,坐在那里喝茶,和溪对岸的田野山丘相互映衬,是浑然天成的自然与野趣。 徒步在乡间小路,这里是最纯粹的田园生活,听风、看雨、赏月…… 猪栏三吧回归到真正的皖南乡村,每间房都置于田野之上,都能看到无敌的田野风光。 身在乡村,口福是额外的甜头,按照四季的安排来吃,总能捕捉到大自然的味道。 在廊下吃饭,有清风作伴,雀鸟伴奏。 猪栏的故事关于回归田园。 这座由诗人打造的家园与环绕的山川河流气韵相和,没有野心,没有企图,只想回归最简单快乐的生活。 猪栏没有猪,酒吧没有酒。这是一座被写入全球最权威旅游圣经Lonely Planet的客栈,吸引了无数名人下榻。也许老板是诗人的缘故,在猪栏酒吧,你总能感受到一种最原始的诗意,散发着古老的幽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