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股5月警报已经拉响|股市|美债|经济

 王刚的书房 2018-05-03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高拓

  近期白马蓝筹的接连暴跌已经拉响A股的“5月警报”:进入5月,投资者需严格控制仓位,切忌单边押注与下跌过程中“接飞刀”,谨慎把握波段行情。

A股5月警报已经拉响A股5月警报已经拉响

  美债:股市大跌背后“看不见的锚”

  4月24日,美国新旧经济的两大代表——谷歌与卡特皮勒在靓丽财报后携手暴跌,引发美国三大股指跳水,其中道指一度重挫超400点,并创逾一年最长连跌天数;欧洲股市紧接着陷入低迷,而包括格力电器伊利股份中国平安在内的A股白马股也接连出现暴跌…这一切连锁反应的背后,是一只名为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蝴蝶,正在扇动自己沉寂多年的翅膀。

  同样是4月24日,号称“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整数关口,为2014年1月来首次。而自2011年以来,3%的心理点位也仅在2013年和2014被触碰两次。

  为何10年期美债收益率能被称作“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以股票为例,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无风险收益+风险溢价。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代名词,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升,将使投资者对股票的期望回报率提高,即看待股票的“眼光更刁”,从而降低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此外,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升意味着企业借贷成本将上行,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水平,并最终拖累股价——无风险收益率与借贷成本风向标的“双重身份”,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锚定”全球资产价格的由来。

  回顾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与中美股市过去15年的表现,不难发现,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先于标普500与上证综指触顶后,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长下行,于2016年6月英国退欧后触底。

  而伴随美债收益率一路走低的,是中美股市去除波动后,几乎平行的长期上行趋势。

  早在今年2月,一度冲高至2.95%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就引发了包括美股在内全球股市的一片哀嚎;而对于此番再度松动的“资产锚”,“全球股市号”上的水手们又再度陷入了集体恐慌。两次“佯攻”尚有如此破坏力,如果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未来突破3%继续上行,全球股市又将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别了,金发姑娘

  时间回到2017年8月,一个谜团开始全球资本市场上空萦绕:

  同为全球经济复苏指标的铜金价格比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然出现了巨大“劈叉”:铜金比一路上扬,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却反而走低。一时间,对于究竟是铜金比走低证伪世界经济复苏逻辑,还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高确认经济同步复苏进程,大宗商品市场与债市分歧空前严重。

  如今,这个谜团终于解开: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2017年末以来“迎头赶上”,再度与金铜比“会合”,这意味着大宗商品市场与债市在全球经济复苏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而这看似皆大欢喜的结果,对全球股市却并不是件好事——伴随经济复苏预期一致化,有一个魔盒必须打开:通货膨胀。

  正如上文所言,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本质上反映的是无风险利率,而无风险利率的高低,体现的是“市场需要多高的收益率以补偿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因此,美债收益率快速上涨的关键,在于骤升的通胀预期,而在近期助推通胀的,是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的上涨。债市与大宗商品市场达成共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宗商品市场“涨给你看”,逐渐说服债市的过程。

  金发姑娘经济(Goldilocks Economy),形容的是经济体内高增长和低通胀共存,且保持较低利率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股市既有增长内生动能,又在资金面享受充裕流动性,形成“业绩增长——资金涌入股市——业绩更佳——吸引更多资金”的良性循环。而正是美联储带头发起的三轮QE,为“金发姑娘”源源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从而造就了本轮美股历史第三长的九年牛市。

  但如今,铜金比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步指向全球同步复苏,油价飙涨推高通胀预期,“金发姑娘”再也不能只做闺中女子;年初美联储鹰派班子上任,配合近期美国强劲的经济数据,使得去年年底尚在怀疑美联储能否在2018年加息3次的市场,已在为今年加息4次还是5次的可能性纠结:美联储利率正常化路径的再确认,也在利率层面彻底打消了金发姑娘继续藏匿的可能。

  童话故事里,迷路了的金发姑娘未经允许就进入了熊的房子,她尝了三只碗里的粥,试了三把椅子,又在三张床上躺了躺,最后决定小碗里的粥最可口,小椅子坐着最舒服,小床上躺着最惬意。如今,“通胀之熊”已在敲门,“金发姑娘”只能黯然离去——离开了长达十年的舒适圈,全球股市的惊慌失措可能才刚开始。

  全球股市拉响“5月警报”

  如果说“金发姑娘”离去尚需时日,那么有件事对全球股市可谓“迫在眉睫”:

  海外市场有句著名的“股谚”——“Sell in May and go away”,意思是到了每年5月份,你就该抛掉手中的股票,从股市暂时抽身。谚语的后半句是“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即到秋天时别忘了再回来。

  2002年,美国学者Bouman 和Jacobsen 对37个成熟与新兴市场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资指数进行研究,得出其中36个市场存在“Sell in May”效应。

  笔者通过对1997年5月份以来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四大股指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无论是标普500,香港恒生、日经225还是德国DAX指数,几乎都在均值(港股不明显)与中位数两项指标上呈现出明显的“Sell in May”效应——历史经验表明,全球主要股指在5-10月份的夏季表现要普遍逊于11月-次年4月。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早在2月份美债收益率冲高至2.95%时,美股乃至全球股市就迎来了一波恐慌性下跌,如今美债收益率再度突刺3%关键心理点位,“顺势下注”的交易仓位正在悄然积累,叠加油价上冲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已经打开的通胀魔盒很可能与美股“Sell in May”的季节性效应形成“完美风暴”,带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测试甚至突破3%的整数关口。而心理关口一旦被破,趋势性跟风押注便会如潮水般涌来,连锁反应之下,美股乃至全球股市将在夏季面临重大调整。

  美债“破3”,美林时钟重启

  如果说此前全球央行多年的宽松政策将美林时钟改造成了“美林电风扇”,那么值此10年期美债收益率“展翅”之际,笔者认为,全球市场将从混沌的“钱海”中苏醒,与此同时,美林时钟沉寂多年的投资逻辑也将“王者归来”,其对个人资产配置的参考意义值得重新审视:

  根据美林时钟理论,目前美国宏观数据强劲,显示经济持续扩张;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尝试向上突破+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也表明通胀压力持续上升,经济周期已经出现了从复苏阶段向过热阶段切换的趋势,此时最适合超配的资产应从股票切换至大宗商品。

  而对其他发达经济体而言,欧央行与日本央行仍在退出QE问题上犹豫不决,近期经济数据也因“贸易战”影响出现反复,同时通胀压力未见明显上升,因此这些地区的股票吸引力仍较强。

  而对我国而言,2017年GDP超预期历历在目,经济韧性毋庸置疑。但今年以来,来自美方逆全球化的“顶头风”与来自美债收益率的复苏信号“相互打架”,国内CPI仍在低位徘徊,因此债券与股票均有吸引力,体现在股市策略上即为单边行情难现,不宜“买定离手”,而应把握波段行情。

  笔者认为,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异动,标志着市场对美联储率利率正常化路径逐渐认同,全球复苏共振的再确认,以及“低通胀之谜”的揭开。“金发姑娘”的远去与“5月警报”的拉响,意味着美股乃至全球股市将在夏季迎来重大调整。

  个人资产配置方面,伴随10年期美债收益率“破3”,美林时钟将迎来重启,大宗商品、欧股比美股更有吸引力。

  而对于A股,与各大机构在资管新规落地后普遍看好后市不同,笔者认为,近期白马蓝筹的接连暴跌已经拉响A股的“5月警报”:进入5月,投资者需严格控制仓位,切忌单边押注与下跌过程中“接飞刀”,谨慎把握波段行情。

  (本文作者介绍:淳石资本研究部负责人,创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