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亮白如雪,漆黑如夜——试谈龚贤山水画的虚实之道

 行李dwn37kczn6 2018-05-03

亮白如雪,漆黑如夜 来自湖南师大研究生在线 04:17

提起龚贤,大概少有人知晓其名。然而,当亲眼观赏过其画作后,此生你都不会忘记他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清雅而浑厚,秀润而苍劲。

南朝谢赫曾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作画有“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最难以强求的,便是“气韵生动”这一特征。然而龚贤笔下的山水,似乎天生便生发着缥缈的气韵。

有人将龚贤的画作分成“黑龚”与“白龚”两种类型。“黑龚”一类的画作墨色偏于浑厚,“白龚”一类的画作则偏于清雅。但无论是“黑龚”的浑厚如漆黑深夜,还是“白龚”的淡雅如烟雨朦胧,龚贤笔下的方寸,总能给人以多重的品鉴意味。

龚贤的每一张画作,墨色层次都极为丰富,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的同时,却并未显得夺目刺眼,可以说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个中缘由,我猜想既有龚贤对艺术创作独特的理解,同时也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龚贤在《半千课徒稿》中,曾提及到他的艺术主张——“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不以显其黑。”龚贤认为,在画作中“黑”与“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因此,龚贤在画作中一直践行着“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原则。

他忌惮用浓墨与重墨,但为了画面有“虚实相生”的对比,便使用“积墨法”,将画作皴染多次以达到厚重又不失通透的效果。但一般人是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因为作为传统文人的龚贤,也有着书家的一面。他熟稔书法的用笔,又深知墨色与纸能产生丰富的虚实关系。书法的助力和个人的艺术倾向两相结合,他笔下的山水画自然也就有了耐看的线条质感,同时墨色上又具有着丰富的层次变化。

篆刻艺术中有“透过刀锋看笔锋”一说,将此说法用在龚贤身上便是“透过笔墨看自我”。龚贤一生,正值明清交际时期,朝代更迭后,他最后定居于南京的清凉山。其画作也完成了由“白龚”到“黑龚”的过渡。晚年的他,虽然擅画但生活也只是“仅足糊口”。在绘画上,他的笔墨也愈加厚重。但这种厚重并非沉闷的“黑”,而是如同黑夜般,具有深浅不一的层次。由白转向黑的龚贤,其画作带着萧疏而静雅的气韵,与他的生活状态不无关系。大概,清雅是早年追寻理想艺术的体现,沉重是晚年直面生活时的无奈抒发。

借用一句话,“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


作者:刘天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