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2018年一季报解读 总体评价:民生银行的一季报只能算是个中等水平,各方面表现不算什么突出,但也不算差,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大家之前的预期太差,实际和预期差距较大。有几个方面值得期待,一是资产调整还是比较快,息差在逐季度好转,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净利润增长不错,中报更值得期待;二是在不良方面有望继续延续2017年不断好转的迹象;三是估值非常低迷,其AH股都在连创历史最低估值,尤其是港股具有极其罕见的投资价值。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云蒙投资。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分享银行研究成果,结交同道投资伙伴,一起发财共同富裕。下面分项进行解读: 一、关于规模指标 一季度民生银行净利润为149.4亿元,同比增长5.23%。总资产为60025亿元,同比增加0.8%,环比增加1.7%。贷款总额为29065亿元,同比增加11.28%,环比增加3.64%。归属普通股股东权益为3751亿元,同比增长8.1%。风险加权资产为44287亿元,同比增长11.9%,环比增长2.0%。营业收入为367.5亿元,同比增加1.4%。拨备前利润为267亿元,同比增加0.3%。 点评: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平稳。一季度的资产规模同比环比都有所增加,民生在大力砍掉不挣钱的业务,用贷款业务替换同业业务,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贷款同比增加了2946亿。
二是尚未实现内生性增长。民生银行同比虽然规模没有增长多少,但资产结构的调整导致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增加了12%,再加上新准则调整了资本净额,其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下降的。如果以后规模不扩张,结构调整也基本上会到位,那么2018年实现内生性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但民生银行大概率还会继续扩大规模。 三是整体盈利开始企稳回升。2017年至今受同业成本上升影响较大,但民生银行资产调整还是比较快的,影响在逐步消退,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开始企稳回升,我们看到利息支出也没有那么快增长了,随着资产端的重定价和结构的持续调整,中报大概率会更好一些,从2017年中报开始此类数据就在转好。 四是股东权益稳定增长。采用新金融工具准则,未分配利润、其他综合收益、拨备要进行一些调整,这个归属于股东的权益难以做同比,除非财报中公布了这些数据,但如果我们解释其他综合收益损失不变,那么净资产就是年初加上一季度的净利润,这样就可以算出来净资产为3840亿,比公布的3751要多89亿,这样环比就增长了4.04%,而不是财报中环比的1.63%,应该说股东权益还是在较快增长的。
二、关于资产负债结构 一季度民生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29065亿元,占比48.4%,去年同期为43.3%;交易和银行账户四类资产在新准则下变为三类,总计20789亿元,占比34.6%。年初的四类资产占比为36.2%;吸收存款30507亿元,比年初增长2.84%,占比总负债54.4%,年初为53.8%;活期存款年初占比为46.2%。 点评:一是资产结构继续调整。2016年总资产规模增长了30.4%,形成了两块成本收益倒挂的资产,一个是交易和银行账户(四类投资),一个是存拆同业 买入返售。2017年这两块分别减少了700和1900多亿。其中交易和银行账户中的应收款项类投资是减少了1700亿的。新准则下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基本包括应收款项类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余额为1.17万亿,比年初这两者之和1.68万亿减少不少,应该还是应收款项类投资继续在减少。三类标准化资产没有可比数据,但从2017年底看有所增加,这一块主要投资债券,虽然利润低,但对于目前风险控制有好处,而且有税收优惠,但未来肯定不是主角,只是权宜之计。贷款方面,民生未来应该还是会回归民营小微,在利率市场化时代,回归老本行塑造为风险定价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才能有饭吃,只要不过于激进就行。一季度小微贷款比年初增长6.7%,其中抵质押类贷款占比78.95%,改变过去激进做法,加强抵质押是未来发展小微的前提。 二是负债端受同业成本影响仍待消化但有一定好转。从2018年来看,民生银行的成本结构继续调整,吸收存款在增加,成本较高的同业存拆 卖出回购比年初减少了456亿,占比由2017一季度的27%下降年底的25.8%,然后到一季度的24.6%。但由于资金成本又有所上升,从利息支出来看,2018一季度利息支出同比增长了10.4%,增加了37亿,而2017一季度利息支出是同比增加106亿,这样看是有好转迹象。 三、关于监管指标 一季度民生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6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2个百分点;拨贷比为2.94%,环比上升0.2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72.2%,同比上升16.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6.4个百分点。 点评:一是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有点紧张。我们看到在资产增速稳定的情况下,由于资产结构的调整和新准则导致资本净额下调等原因,核心资本充足率环比下降了0.02个百分点,民生银行这次分红比较少,更多的是结构的调整、贷款的增长需要更多的留存资本的支持,更重要的还是感觉民生会继续在规模上发力,有更多想转型的想法。 二是拨备监管指标大幅提升。这次监管拨备指标的大幅提升,和新准则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看到拨备总额增加了110亿的样子,这样就让这些指标大幅好转了。 四、关于盈利能力指标 一季度同比折算全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13.67%,相对2017年是下降0.36个百分点;非息收入占比57.16%,去年同期为42.92%。成本收入比为24.75%,去年同期为24.74%。 点评:一是盈利能力指标探底反转。2017年中报是净息差的一个大低点,从逐季度营业收入等数据可以看到息差环比在不断好转,而且我们看到,按照原口径净利息收入同比提高6.7%。在按照同比折算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方面,这个比2017年年报数据要弱一点,有望在下个季度开始好转。 二是非息收入表现平平。新准则下有60多亿被划入了非息收入,扣除这个因素,原口径非息收入不到150亿元,比去年同期156亿基本上持平,并略有下降。 三是成本收入比微微提高。我们看到业务及管理费一季度同比增长1.5%,自从民生银行放弃社区银行以后,业务及管理费比两年前下降不少,主要由于之前2017年营业收入的下降,总体看成本收入比有微幅上升,但总体属于中等水平。 五、关于不良系列及调节指标 一季度民生银行拨备总额855亿,同比增加了173亿,环比增加了110亿;资产减值损失86亿,同比去年90减少了4亿,是净利润的57%。不良贷款余额为496亿,同比增长13.4%,不良贷款率为1.71%。 点评:一是资产质量值得期待。2017年全年民生银行新生不良同比2016年是好很多的,也就是说2017年处置的不良贷款加上新增的不良贷款要比2016年少得多。由于新准则调整了拨备总额数据,这次季能用的不良系列数据非常少,难以判断处置不良的情况,新生不良等很难做出判断,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去年一季报新增不良是23.5亿,今年一季报是17.6亿。感觉不良方面有一定好转,但还难言明显出现明显拐点。
二是拨备充足情况大幅好转。由于新准则的应用,全年拨备增加了110多亿,拨备充足性方面大幅好转,这个在覆盖率、拨贷比方面都有明显体现,当然这个大幅好转是净资产减少为代价的。
六、关于估值 一季度民生银行新口径下每股净利润0.41元,去年同期为0.39元;新口径下每股净资产10.28元。 点评:截至2017年4月27日,民生银行A股收盘价为7.72元,A股的市净率为0.75倍,市盈率约为5.4倍;民生银行H股收盘价为7.29港币,折合人民币为5.88元,市净率为0.57倍,市盈率约为4.1倍。民生银行AH股估值都处于历史最低估值,尤其是港股的估值极端低估,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