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辅导员 | 关于文科学院学生工作的三点思考

 昵称50233652 2018-05-03

一、学科思维决定学生特色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想要了解一个学院学生的特色,就必须去了解这个学院的学科思维。一个问题出现,有的学科交给学生的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科教给学生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有的学科教给学生的则是论证这个问题是否合理、必要……每一种学科,处于人类分工中的不同位置,注定了其学科思维是不同的甚至于大相径庭,也就导致了在这种学科思维熏陶下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辅导员之间聊天的时候,我们总会听到某某文科学院的辅导员说“我们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别人不一样”,却很少会听到理工科学院的辅导员去吐槽他们学生思维与别人不一样。学校通知举办一个活动,有的学院的学生会去想怎样才能把这个活动办好,而有的学生则会去论证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讲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他们的结论是没有意义,那么这个活动的推进和开展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论证一个活动有没有意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科学生,这是人文社会类学科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因此想要做好文科学院学生工作就必须去了解这个学院的学科思维,常去课堂听听课、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所思、所感,更加有助于我们开展好学生工作。

二、谈心谈话不是一蹴而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科学院的学生普遍比理工科学院的学生更加感性,感情也更加细腻,对于细节举动的捕捉能力也更强,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做好文科学院学生的谈心谈话会更难。当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的时候,很多学生是不愿意去沟通的,他们有很强的防备心,这种情况下,总是辅导员问一句,学生答一句,也就是我们常常调侃的“尬聊”,辅导员不知道学生有什么困难,学生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久而久之,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让辅导员灰心丧气,让学生对学院、对辅导员失去信赖感,那样的谈心谈话只能是为了应付工作量,真正的帮助效果很小。想要真正的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就不能“尬聊”,需要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真正的走进学生的课堂、宿舍,了解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真正需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才能真正做好谈心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学生活动忌讳学院比较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比较中度过的,在父母的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优秀的代言词。在大学,很多时候也是如此,我经常听到有些辅导员会教育学生干部“你看看人家某某学院的学生,校运会又拿了前几”或者“你看看人家某某学院的学生,女生那么少,还进了啦啦操决赛”,殊不知,辅导员在拿“别人家的孩子”教训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学生们也会渐渐寒了心。有的时候比赛设置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不同的学院,人数不同、性别比例不同、学生发展方向不同,当每个学院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实力和名次的时候,这个比赛就是合理的;如果学院无论如何努力都没有任何效果,这个比赛很明显就是不合理的。文科学院在某些活动中注定是弱势的,很多时候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前列的水平,这个时候如果一味地去和前几名去比较,对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都会造成创伤。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尊重差异,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在比赛中,我们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我们目的就达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