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上古之人为什么年过百岁依然手脚灵活

 非常名5591 2018-05-03
  原文:“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这是离我们约四五千年的黄帝在问他的老师上古之人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原因。其实,这个“上古”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三黄五帝时期的开始——伏羲、女娲的时代。
  按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中国文化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那是很久远的。我们现在都学西方的历史,知道考古必须拿出实证来。所以他说这个“上古”就是我们到家理想的最自然纯朴的生活状态时间段,那种状态是什么呢?试想,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靠的是什么?我们既没有虎豹的爪牙之利,也没有兔、羊、鹿的奔跑之快。更没有蟑螂的繁殖能力。

  人靠什么能生存下来?凭什么你就成了万物之灵?在发明武器弓箭弹药之前,人靠什么生存?
  
  答案就是:“生而神灵”。
  
  人本来有一种与天地沟通的本领,有一种对将来灾害的预知能力,这是通神的。人得天地之全气,所以通神通灵,动物草木得天地之偏气,因而它们部分通灵。在母系社会女性领导天下的时候,人是靠体力干活的,是不是?那时需要狩猎、耕种,按理说应该选一个膀大腰圆,肌肉发达的男人当头啊,为什么选一个女人呢?
  
  因为领导这个氏族部落的人,应该是一个能与天地沟通的人。比如说,某个地方地震了,这个女巫就说:“咱们走吧,离开这里。”她有这种能力,而其他的动物没有。

  黄帝都已经“生而神灵”了,但在一些问题上还怀着无比钦敬的心情问他的老师岐伯。歧伯,据考证他应该是现在巫山西陵峡一带一个部落的大巫师。而黄帝后来娶了嫘祖,四川人,就说养蚕的那个鼻祖,他们的部落通婚合并之后,黄帝就把大巫师岐伯请到中原做他的老师。我们可以到巫峡去看看,那儿还有古代的观星台。为什么叫巫山、巫峡?因为那儿是古代大巫聚集的地方。
  
  黄帝对岐伯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也就是说,上古那个年代,人活到一百岁了动作还没有衰退,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我先讲一下“动”和“作”的意思。“动”的繁体字“動”:左边一个重力的“重”,右边一个“发力”的“力”,其实和我们的脚后跟有关系,我们管脚后跟叫做“踵”。
  
  道家叫“踵息”,脚后跟还会呼吸。所谓“动”,是指脚后跟发力。所谓“作”,一个单立人加一个“乍”,意为动手,人得五指乍开。

  动手叫“作”,动脚叫“动”,合起来叫“动作”。有一句话叫“人老先老腿”。为什么呢?就是人气血不够了,但为了心脑脏腑的需要,就首先牺牲它的末梢,因而腿脚就开始不灵便了,手也不灵巧了。可是上古之人活到100岁,腿脚、手没有一点儿衰弱的迹象,这就叫“动作不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