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员佳作 | 我的手机风景观

 太行森林 2018-05-03

《吾乡空间》



以手机作拍摄工具,缘于2012年的政府车改。因不会开车,上下班开始步行,为不漏掉路上的“风景”,为不打扰拍摄对象,为不让大楼里的人们觉得我“不务正业”,手机无疑是首选之器。从此,便有了《下班路上》、《平平淡淡的日子》、《宅之祭》、《父老乡亲》、《白屋》、《吾乡空间》等系列的积累。同时也落下了一“后遗症”:至今仍没有学车的冲动,还不会开车!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我不是专职摄影记者,也不是职业摄影师,我的时间决定了只能靠碎片化的积累和坚持。我也不知道下一个“风景”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现?我能做的只是——“时刻准备着”!手机摄影可以说是我个人无奈的选择,硬要叫“明智的选择”也行,呵呵。我习惯把自己的一切观看、感受、呈现,统统称之为“风景”,这跟理论上的讨论没关系。我也从来不给自己定位,什么纪实的、艺术的、什么传统的、当代的……当然,作为影像的制造者,从理论上要理清这些影像之间的区别和特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为什么非要把自己框死呢?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宽泛概念的“风景”,包括风光摄影、风景摄影、景观摄影。从理论上来讲,三者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就如同文学里的散文、小说、杂文之区别,体裁虽有差别,但没有高低之分。简单讲,风光摄影是表现自然风景的唯美而抒情,风景摄影则更多的是在于主观叙事,景观摄影则在纪实的基础上、更注重了批判性、反讽性、哲学性、幽默性、象征性和隐喻性。我不喜欢大多数人都认为是风景的“风景”,我喜欢寻找和发现大家不认为是风景的“风景”——那就是社会生活不经意间留下的,与社会、时代有着密切关系的、烙印式的“风景”!它虽是真实的记录,但已脱离了摄影的物理记录的属性,跨越了现实的羁绊,建立一种与现实若即若离的视觉艺术。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那些有才能的艺术家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对当下文化及环境高出常人的认识,又是善于将思想转化为艺术语言的人。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要搞好这一类的摄影,首先要对当下社会生态有深度的了解和领悟,脑子里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其次,要随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要有敏锐的发现能力。第三,就是“忠实的记录,艺术的表现”,需要较强的审美取舍能力,甚至把一些看似“不搭界”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另一种或多种的言说。最终完成人与景的对话,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好照片是用来凝视的,好照片都是奇迹”。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对艺术进行分门别类,那是理论家的事。作为摄影师,怎么顺手怎么来。象我这类“不三不四”的东西,应该算是传统纪实摄影的延续和拓展吧。其实,纪实摄影的概念非常宽泛,当下早已形成了丰富多彩、多元表达的新局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纪实摄影的题材、思维、语言极具“时代性”,摄影师应该站到时代的现场、时代的视角,讲述时代的故事。摄影需要积累和坚持,但我又极不希望若干年以后,回望我的作品时,只看到时间的长度和艰辛的付出,而是能看到我的思想和智慧,看到我的内心与不同时代间的对话!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吾乡空间》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